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瓷中珍品画珐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07:14  新闻晨报

  □施泳峰

  画珐琅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法国,即在玻璃料内加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后成为珐琅料,用来装饰金属器物能够取得油画般的效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法国传教士洪若将这种画珐琅器进贡给清朝,康熙帝被深深吸引并决定把这种技法移植到瓷器上。经过30多年的反复试烧,最终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烧制成功,成为瓷胎画珐琅器即珐琅彩。

  珐琅彩既有铜胎画珐琅器的端庄秀丽,又有瓷器清雅明丽的风采,因此它在清宫内独领风骚近百年。据《清档》记载,1725年雍正帝赐给暹罗(今泰国)国王各色官窑瓷器共146件,其中仅有一件是珐琅彩;内廷大臣中也只有年羹尧在多次恳请下才求得一件。

  珐琅彩由宫廷画师出具样稿,景德镇官窑烧制出上好素胎,然后送往皇宫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宫中如意馆的画师绘画填彩,最后入宫内彩炉烘烧。每件珐琅彩烧成后都要经皇帝过目品评并登记造册。由于珐琅彩料均使用进口料,烧制难度极大,流传于世的不过500余件,可谓弥足珍贵。

  康熙珐琅彩是仿制铜胎画珐琅烧制而成,在瓷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进行绘画,色调浓重艳丽,多以蓝色、黄色、红色、紫色等为地色,然后绘画纹饰,以花卉纹居多,如牡丹、芍药、莲花等,并常以开光技法绘画纹饰,使得纹饰更加突出明鲜,花心内还用篆书“万”、“寿”、“长”、“春”等吉祥用语。造型以小件器物为主,主要为瓶、盒、盘、碗、杯、壶等,其中碗的数量较多,瓶则非常少见。款识多用胭脂色或蓝色珐琅料书写,个别器物底款为刻款,一般为四字楷书“康熙御制”,多写在方栏或双圈线内,字体结构严谨。

  民国时期曾出现康熙珐琅彩仿品,有黄、红、蓝、紫等色地,纹饰多绘牡丹、“寿”字、花蝶等图案,具有一定的水准。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器物的釉面泛粉白色,纹饰的层次不清,笔法拘谨,画意呆板,缺少康熙珐琅彩挥洒自如的感觉。康熙珐琅彩烧成后的颜色有透明的玻璃质感;但民国时进口彩料已不复存在,只能堆加粉质,因此色调晦暗,施彩浓厚不匀,用手触摸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