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罗震光
昨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国在大江大河治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度汛难度大,山洪灾害防治薄弱,要继续把加强水利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的工程建设。
有关专家指出,中小河流、病险水库目前已经成为防汛的心腹之患。
中小水库“先天不足”
据水利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相当数量的农村小水库都建于上世纪60至80年代,这些工程在当时边设计边施工,甚至没有设计就施工,属于“先天不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严登华教授说,中国的中小型水库,大部分是在1957年到1977年这段时间内建起来的,安全性较差,技术条件也较差。截至2009年,全国有病险水库3.7万座,病险率达43.7%,几乎都是中小水库。而严登华提供另一个统计数据让我们的担忧继续升级。他说:“2008年,中国统计的中小型的水库有8万多座,其中41.99%没有通讯和预警的设施。没有这些基本设施,洪水来时何谈调度。”
大多数小型水库没有投入,日常管理薄弱,防洪标准低,病险隐忧多。此外,沟渠、泵站等设施的改造也严重滞后。干支渠、农渠、毛渠的清淤都是靠当地乡镇和村组组织实施,小型泵站、涵闸的维护改造也靠农民自己的力量。
记者在九江采访时了解到,该市辖区内共有小型水库1070座、中型水库23座,近几年来没有发生一次安全事故。九江市防汛办主任邓习珠表示,能够保持不掉链子的主要原因是,1998年后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水库管理制度,用后天的努力来填补先天的不足。他说:“小型水库的调水能力差,局部的一次强降水就可能会引发险情,专人管理非常必要。我们对辖区内所有的小型水库都配备管理员,中型水库则比照大型水库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这1000多名小型水库管理员在上岗前,都必须在县防汛办举办的专项培训班参加培训。上岗后,管理员必须按规定在汛期每天寻堤查险,一旦发生险情则要第一时间上报。而在非汛期,管理员则要进行放水等维护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整修的具体意见。邓习珠说,几天前,都昌县鸣山乡因为强降雨导致当地一座小水库水位暴涨。由于管理员提前预警及时,县防汛办在组织人手拓宽泄洪道的同时,对下游群众进行了转移,迅速、妥善地排除了险情。
中型圩垸最令人担心
今年入汛以来,唱凯堤的溃坝决口、安康和广安老县城的被淹等,已经反映出中小河流的堤防存在严重问题。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众多湖泊内的圩垸可能将是此次洪水引发灾情的另一根导火索。
罗序语,1998年时任九江市防汛办主任,如今他已退休,但洪水一来,老罗又跑到大堤上去抗洪了。他说,鄱阳湖里399个圩垸,由于都是土坝,目前防汛压力沉重。“那些万亩规模的大圩,防洪标准一般都在20至50年一遇的水准。而一些小圩垸,虽然圩堤的防洪标准较低,但大多是纳入‘退田还湖’计划内的。圩垸内的居民早就迁走,虽说现在还种着庄稼,但农民也是早有心理准备。最让人担心的是那些千亩规模的中型圩垸。”
本次长江中游洪水的特点是,等级并不十分大,但超警戒水位时间非常长。那些中等规模的圩堤由于坝身相对比较单薄,所以最怕长时间的高水位浸泡,很容易引发管涌、泡泉等险情,稍不留神就会酿成重大灾情。
目前,长江洞庭湖、鄱阳湖和中下游水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三峡水库拦蓄的上游洪水待洪峰过后也将逐步下泄,长江中下游高水位仍将持续。近年来,国家尽管已经明确了“退湖还田”的政策,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在减少湖泊面积,降低蓄洪能力的同时,新增圩垸的圩堤往往也是草草建成,防洪标准较低。
据水利部门统计,上世纪50年代,有着“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106个,总面积7141.9平方公里,现在同类湖泊有958个,但总面积仅2438.6平方公里。坝体薄,坝基差的问题,可能在此次长时间高水位浸泡中,成为导致灾情出现的导火索。
调水调度需统一管理
农村小水力发电工程也是被专家反复诟病的对象之一。有业内人士向本报透露,由于发电工程都要涉及一个运营成本和收入的问题,大部分发电企业都力求利润最大化,当利润和调水要求发生冲突时,一些调度指令就会被打折扣,对整个防汛抗洪的调度就造成一定的压力。
罗序语告诉记者,九江在1998年后对辖区内所有水库和水力发电工程都编订了详细的业务指导方案,极大提高了防汛办的调水能力和响应速度。在方案里,每个相关的水库或发电企业,都有根据水位和上下游情况而规定的调度方案。“这样的处理,就使得大家都有章可循,既强化了政府的调水能力,也避免了相关企业的扯皮等不配合行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