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珍妮
晚报讯 上海保障性住房推进十年,廉租房、经适房和公租房都走到不同的关键节点。尤其是让上海相当数量的 “夹心层”市民最看好的公租房,其具体实施意见有待公布。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豪召开代表座谈会,围绕本市住房保障体系听取代表建议。
“公租房还是市场运作,可是谁来确定倾向民生,谁来承担倾向民生的代价?”市人大代表、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玉良实际参与了部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在与各区对于公租房的看法交流中,他发现各区区长都对公租房叫好,但谁出政策,谁出钱,难度很大。不仅要考虑公租房的土地成本,更重要的是制度设计。如果让企业运行,至少要保底,如此一来,推出的价格则让老百姓住不起。张代表建议,可以召集 “既有财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做”,但政府需要提供具体的机制。否则,公租房将面临 “难产”。
市人大代表、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朱志荣也同样透露了目前公租房的操作难点。 “目前我们徐汇区正在建立公租房运作机构,也谈了一些企业,企业都认为 ‘想法好’,但政策上、操作上难度不小,有众多不确定因素。”他表示: “政策层面设计需要进一步推进,全部靠市场,吃力!”
市人大代表、宝山健业工贸有限公司徐黎黎坚持认为 “公租房就需要政府出钱!”而政府寻求房源的形式,可以从手里有房的居民手上 “二次租赁”。
除了热议公租房,市人大代表、普陀区民政局调研员曹道云也在座谈会上传递了来自基层老百姓对于廉租房的呼声——提高实物配租。曹代表为此考察了相关数据:普陀区从2001年到2009年底,累计享受廉租房政策的家庭4841户,其中实物配住仅有32户,连1%都不到。 “现在租金配住受市场影响大,房租起落不定。而廉租房居民最大的心愿是能够‘住下来,心定!’廉租房推进十年,能否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这是目前享受政策老百姓的最大意见。”
当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将共同构成整个上海住房保障体系,是否能够明确谁是 “重点发展对象”?借鉴其他城市经验,部分代表主张 “将廉租房和公租房比例提高,降低经适房比例。”也有代表认为,“未来住房保障必须以 ‘租’为主,代替 ‘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