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邓小平亲笔任命钱伟长为“终身校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1日06:07  东方早报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仅在于他们卓越的专业成就,更在于他们崇高的爱国情怀。钱伟长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曾经有过数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当他以高分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时,因为国家的内忧外患而转学物理;第二次,当他有机会出国从事研究工作时,因为不愿“效忠”外国而毅然放弃;第三次,当他制订自己的专业计划时,放弃专长而转入国家急需的自动化等全新领域……对于这些转变,钱伟长自己一语道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新华时评

  今年7月,钱伟长在上海大学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的专访,该节目昨日在央视播出,以下为部分专访内容。

  记者:其实我采访您之前,我看了您的很多材料,我对您有种感觉,您好像没有自我。

  钱伟长:我不考虑自己,到现在也不考虑。我现在不拿工资,在上海大学不拿工资。

  记者:我也听说您在上海连您自己的房子都没有。

  钱:我住在学校。

  记者:我对您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您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钱:我是搞国家需要,国家需要我干,我是这样的人。

  “三钱”如何提出

  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这一理念贯穿了钱伟长的一生,因此也才有了周恩来把他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的赞誉。

  记者:“三钱”是怎么提出来的,您记得吗?

  钱伟长:那是1956年的事,当时搞科学规划,周总理有指示,要走群众路线,于是找很多教师来问,应该怎么规划。当时我是清华的教务长,当然不能不去。我的计划中只有5项是关于学科的,一个是原子能,一个是导弹、航天,一个是自动化,还有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提出来后,老先生们都不同意,说我的数学、物理哪儿去了?

  记者:就是说没有学科的计划?

  钱伟长:我也没学科,我自己也不提。

  记者:您关注的并不是某一个学科,而是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发展?

  钱伟长:对,这样一来,就跟他们吵啊,有400多人呢,只有两个人支持我,他们都刚回来,一个是钱三强,他是搞原子弹的,他本身就需要这个东西,一个是钱学森,他是搞航天的。他们两人帮我们谈判,吵了一年多了,最后周总理说,“三钱”说的是对的,我们国家需要这个。

  中文历史满分就读清华

  1912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七房桥一个清贫的教师之家,但是他却有个十分著名的四叔,就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的钱穆。在钱伟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之后他就一直跟随四叔生活,钱伟长受其耳濡目染,在十八岁那年的高考中,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记者:您还记得当时的语文题目是什么?您怎么答的吗?

  钱伟长:语文题目叫《梦游清华园记》,就是要你想象清华是怎么样的。我写了一篇赋,450个字,45分钟。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一个字也改不了。后来他给了100分。

  记者:然后被钱穆先生看到了?

  钱伟长:看见了,批评我了,他说你年青,不要那么厉害。他批评我写得太骄傲。

  后来考历史我也满分。其他四门课,数、理、化、英文,我考了25分。

  记者:一共?

  钱伟长:对,很低,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根本没有学过,所以没分。

  “九一八”后弃文从理

  就在钱伟长决定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钱伟长当天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他决定弃文从理。

  钱伟长:我听了以后就火了,年轻嘛。我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玩意儿,我要学飞机大炮。有老同学告诉我,你进物理系吧。但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怎么也不肯。

  记者:当时您物理只考了5分?

  钱伟长:我说我坚决要学物理。有人告诉我,说你跟那个系主任泡,软磨硬泡。于是我就天天这样,跑了一个礼拜,他办公都没法儿办。因为他8点钟去上课,我6点三刻就到了。后来他没办法了,说你那么坚决,可以。可要有一个限制:在一年中,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要能考70分,先让你试读。

  记者:但是当时有没有担心过,您的长处在文史方面,如果放弃了长处,去学一个自己只考了5分的物理,那将来一旦学不好怎么办?

  钱伟长:这些都没考虑,反正是要学这个,我将来造坦克,就是这样的思想。

  记者:上学后物理学得怎么样?

  钱伟长:物理上了七个礼拜,测验一塌糊涂,连续七周都不及格。我当时也有点害怕,怕学不好,学不好就不行了。那拼命,拼命学。后来,我在物理系待了四年,变成了全班最好的学生。

  1939年放弃出国机会

  1939年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会公费留学生,但是留学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钱伟长的留学计划也被迫中止,但是3个月后,当中英庚款会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时,他却和同学们一起选择了放弃。

  1992年率先推行学分制

  “文革”后,邓小平复出,主抓文化教育工作,使知识和人才重新得到尊重,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建设的当务之急。就在1983年的一天,已经70多岁的钱伟长突然接到一纸调令,被任命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钱伟长:教育部规定的,超过60岁不允许再当校长。

  记者:当时您已经72岁?

  钱伟长:汪道涵,那时是上海市长,他告诉我调令是邓小平亲自签字,下面还加了一句话,这个任命,不受年龄限制。汪道涵说你可不能辞职。你这是终身教职,终身校长,不受年龄限制。

  记者:当时您是一个全国著名的科学家了,让您到这个已经两年没有校长,学生不足千人,被上海人称为四等学校的上海工业大学。心里头能接受吗?

  钱伟长:我不怕,我哪儿都敢去的,可以从头开始。我提出了拆除四堵墙。第一个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第二堵墙是教师跟学校不接触,只管上课,上完课跑了。第三个是科研要跟教学结合。还有就是学科之间要有关系。允许三四年级学生选别的系的必修课。一二年级不分系、不分专业。

  1992年钱伟长又在全国率先推行学分制,刚开始时压力重重,后来在几年内竟风行全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