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基斯坦华人讲逃生经历 洪水几分钟淹没住宿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05:11  大河网-大河报
巴基斯坦华人讲逃生经历洪水几分钟淹没住宿地
7月31日,巴基斯坦派出大型直升机转移受困的中方人员 新华社/法新

  “打工”巴基斯坦,遭遇百年不遇洪水,中巴政府全力营救

  □记者 朱长振

  百年不遇的洪水,使得巴基斯坦一千多人丧命,百万人无家可归。中国某公司承建的一处巴基斯坦水电站项目同样没能幸免,洪灾肆虐下,268名中国同胞被困,经中巴双方全力营救,除3人失踪外,目前已有265名被困同胞成功脱离险境。

  265名获救同胞中有105名河南老乡。昨天,正在伊斯兰堡一家中餐馆“等待回家”的河南老乡与本报记者连线,详述他们的逃生经历。

  最新情况:

  河南老乡从伊斯兰堡“报平安”

  昨天上午,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暴雨初歇,空气清新,我省永城市侯岭乡张井村的李春民住在伊斯兰堡一家名为红星的旅馆,与他吃住在一起的,还有104名河南老乡。

  此刻,他们已经完全平静了下来,衣食无忧;而此前几天,他们刚刚在巴基斯坦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中死里逃生。

  2009年12月,这105名河南老乡跟着中方公司赶到巴基斯坦。公司在巴基斯坦科西斯坦地区的都伯瓦从事一项大型水电项目,这些河南老乡,有模板工,也有钢筋工和土方工。

  3日早上,36岁的李春民给家人通电话“报了声平安”,他告诉18岁的儿子:“你爸没事了,告诉你妈别担心,我们是乘坐巴基斯坦空军的直升机逃出来的,洪水很大,死了好多人……”

  一起逃出来的105名河南老乡被公司安排在同一家旅馆免费吃住,他们大多由同一村的某一代言人转告“平安”;电话,是同村包工头张永杰临时买的。

  张永杰一边让老乡们与家人“报平安”,一边与公司方面联系购机票以期尽快回国。“只要一回到国内,啥事都好办了。”张永杰在电话中说。

  红星旅馆老板也是中国人,这是一家既能住宿又能吃饭的中餐馆。因为房间数量有限,所以河南老乡七八个人才能挤在一间屋内睡觉,吃饭则以馍和米饭为主。虽然条件有限,但“大难不死”的河南老乡知足地称现在过的是“天堂的日子”,因为此前,他们刚经历过地狱般的逃难生涯。

  出国淘金:

  每月能挣6000多元

  105名河南老乡大多来自永城,包工头张永杰与中方公司有过多年的合作:“前几年一直在河北干,主要是建桥和挖隧道,这还是第一次出国‘打洋工’。”

  李春民的妻子天天盼着丈夫早归。她说,丈夫是2009年10月份报的名,先是办护照,去郑州体检,11月份签证才下来。11月2日那一天,公司派一辆大巴车来接。“也许是巧合,当时就下着大雨,大巴车过不来,只能先用农用三轮车把他们一车车运到高速路口后才坐上大车,没想到去到那儿又遇着洪水……”

  在伊斯兰堡,47岁的张越在手机中说,以前从未迈出国门一步,他在巴基斯坦的工作是每天钻进隧道里绑钢筋。“与在国内建楼房时绑钢筋一样,早上上班,中午休息两个小时,晚上下班,住在离工地不远的工棚里。工棚位于半山腰,站在工棚内,可看到谷底的河流。”

  中方公司的一名工程师解释说,张越他们打工的地方确切的名称叫都伯瓦水电站,那是一个偏远山区,距离克拉昆仑公路不是很远,这里山高水急,崇山峻岭中到处是悬崖峭壁。因为工程开工不久,张越他们所做的,基本上都是基础工程。

  虽然条件十分恶劣,工作又相当艰苦,但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还是让张越他们决定留下来继续淘金,同去的100多名河南老乡中,只有少数几个人因种种原因中途选择回国。

  李春民的妻子也告诉记者,丈夫走后没多久就一次性寄回来了2万元,春节又寄回来了2000元。因为包工头就是本村的,所以剩余的工资他们并不怕要不回来。

  洪水:

  几分钟淹没住宿地

  上月下旬至今,巴基斯坦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上百万人受灾。在洪水中,105名河南老乡很幸运,巴政府和军方克服困难,抽调军队、直升机、轮船等有限救灾设备,投入到营救中国工人的行动中,最终让他们毫发无损。

  巴基斯坦政府官员和当地慈善机构8月2日表示,截至当天由于洪灾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400人,目前仍有2.7万人被洪水围困,上百万人无家可归。

  位于印度河上游的开伯尔-普什图省是巴基斯坦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都伯瓦水电站项目同样遭受了洪水袭击,导致268名中方工程人员受困,其中就包括105名河南老乡。

  李春民说,都伯瓦水电站工地7月28日晚上即遇暴雨。当时,他们刚下班吃完晚饭,工棚离谷底的河流较近,暴雨没下多长时间,山洪即开始从四面八方朝谷底的河流汇合。

  公司领导看形势不妙,紧急决定全部撤离。刚开始大家还收拾一些私人物品,后来见对面山上开始滑坡,房屋也开始倒塌,大家就顾不得带东西,有人赤脚就往外跑。

  因为从工棚到山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路上还有很多石堰。情急之下,他们就把床板拆下来当梯子往高处爬。因为手机信号中断,他们怕有些同胞接不到通知,便写下逃难纸条四处留放。

  没过几分钟,更猛烈的洪水咆哮而来。坝区里两个装有100吨水泥的水泥罐被卷走,搅拌机、装载机、汽车、集装箱……项目厂区所有设备、房屋全部被淹没在洪水中。

  营地和下游工地上的中方工程人员共有188人。下游工地上的工人在得到营地人员通知后,也迅速往山上转移。

  逃难:

  巴老乡生炉火给大家取暖

  暴雨中,李春民不知逃了多长时间,才逃到山顶几户村民家中。途中,有一个老乡受伤了,几个人一起将他抬到了山顶。后来听公司说,除了几名留守人员外,中方人员基本上都撤离到了安全地带。

  在山顶,主人家得知这些人是在山下水电站工作的中国人时,赶紧让进屋,生起炉火给大家取暖。因为当地村民家中住不下,他们就轮流到一个不足50平方米的屋中睡觉,一次只睡十几分钟,然后再到雨地里等候;一瓶矿泉水,在几十人手中传递;没有吃的,他们就到山上挖野菜……

  由于受灾工程人员撤离时情况危急,大部分人什么都没带。在山上滞留期间,他们缺衣少粮,加上天气持续恶化,通讯不畅,施救困难。在这危难时刻,当地百姓向中国工人提供了无私帮助。尽管粮食不多,但老百姓们倾其所有来招待中国客人。工地上的厨师商思和说:“我们把他们的粮食都吃光了。平时我对中巴友谊体会不深,可到了关键时刻,的确是患难见真情。”

  7月29日早晨,山另一面的项目厂区被急速而来的洪水夹杂着泥石流袭击,瞬间主营地被淹没。这一营区共有80名中国人。大家一路狂奔,跑到1公里外的小镇上。有3名中方人员在抢救财产时被汹涌的洪水冲走,目前下落不明。

  奇迹:

  营救史上的“中巴速度”

  105名已经处于安全境地的河南老乡并不知道,此前他们所处险境时中巴两方为营救他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最主要的是得益于坚实的中巴关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一名工作人员说,当时整个巴基斯坦到处是险情,需要救援的地方太多太多,但当地政府依然拨出四架直升机,专门救助中方这200多人。

  7月29日中午,中国驻巴大使刘健紧急约见巴总统秘书长法鲁基,通报中方人员受灾情况。法鲁基当即打电话给灾区所在地军警负责人,指示迅速采取行动救援“中国兄弟”,同时要求军方派直升机飞往现场附近待命。

  7月30日,刘健大使向巴总统扎尔达里就救援工作和中方人员面临的困境做了介绍。“扎尔达里总统听后心情十分沉重,二话没说,当即指示在场的巴方官员,要使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尽全力营救中方人员。”

  当时,水电站附近已被洪水围困,这265人主要是通过空中力量撤出来。

  李春民是第一批乘上直升机的河南老乡,第一次坐的是小型直升机,10个人一组,先从他们被困的这个山头飞抵邻近的另一座山头。步行一段后,又乘坐另一架大型军用直升机飞到了城里,这架大飞机能坐24人。下飞机后又坐大巴到了红星旅馆。后来,河南老乡们都陆陆续续过来了。

  中国驻巴基斯坦黄参赞说,7月31日,巴基斯坦调动3架直升机先将困在都伯瓦山区的92名中国工程人员从灾区转移至安全的曼塞赫拉地区。8月1日,巴方再次派出多架直升机,将55名被困的中国工程人员安全转移,目前,在巴的268名工程人员,除3名失踪者正在搜寻外,其余全部被安全转移。

  如今,这些被安置在不同地方的中方工程人员除得到使馆及公司安排的免费食宿外,每人还领到了新衣服及洗漱用品,各方正积极协调他们回国事宜,105名获救河南老乡很快即可与家人团聚。

  “全天候朋友”

  的生动诠释

  “患难之中见真情”。连日来,在全力营救被洪水围困的“中国兄弟”的过程中,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生动诠释了这句话。

  巴基斯坦正经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据不完全统计,暴雨和山洪导致巴全国至少1400人遇难,上百万人无家可归。紧急时刻,尽管资源有限,巴政府和军方仍抽调力量,甚至动用军用直升机,投入到营救中国工人的行动中。

  灾难是试金石,巴政府和人民对受困中国工人的救助,无不体现他们对中国人民兄弟般的情谊。

  当援建中国工人被洪水逼退到半山腰避难时,当地居民为他们生起了温暖的炉火,送上本身就不多的食品;当巴方官员获悉中方人员被困的消息后,当即决定派军用直升机救援,尝试空投物资失败后就人挑肩扛,在山路攀爬10多个小时为受困中国工人运送物资……

  在特大洪灾面前,巴基斯坦各界一句“中国兄弟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让获救中国同胞为之动容。上至总统、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全天候朋友”的真挚内涵。

  曾记否,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巴外交官在与中方谈到巴医疗队生活问题时说,“他们是去救人的,有菜叶吃就行”;曾记否,还是汶川地震,巴基斯坦搬空了伊斯兰堡战略储备仓里的所有帐篷援助中方;曾记否,当中方希望以购买的方式从经济并不发达的巴方手中获得帐篷时,巴官员说:“这些援助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中国兄弟以前帮助我们的时候,跟我们要过钱吗?”

  的确,中巴两国的“全天候情谊”是相互的。作为巴基斯坦的老朋友,中国此次决定向巴政府提供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同样,在2008年巴西南部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是第一位向巴总统表示慰问的外国领导人,中国是震后第一个向巴方提供援款的国家。

  几十年来,“比海深、比山高、比蜜甜”的中巴传统情谊,已深深扎根两国人民心中。这种情谊因为真挚,所以令人感动;因为无私,所以值得珍惜;因为深厚,所以值得铭记……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巴基斯坦 洪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