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0名局级京官将“空降”地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5日03:15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今年中组部干部任命出“新举措”,各部委及中央直属机构将派出60名司局级干部到地方任职锻炼——任职地方副市长或副书记。

  昨天,中组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近日召开的相关工作座谈会上,“今年将派60名司局级干部到地方任职锻炼”一事曾被提及。而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部委在接受记者询问时,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各大部委和中央直属机构的干部以“交流干部”的形式去地方挂职,一直是培养干部的常规政策,但此次中组部政策的不同在于,不是以往的“交流挂职”,而是“交流任职”——60名司局级官员到地方政府部门任实职。据悉,今年的首批任职干部是试点,中组部在今后有意进一步扩大中央到地方的任职人数和范围。这也意味着今后干部任命更强调“基层工作经验”,以及中央和地方互动。

  早在去年年底召开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就曾指出,要深刻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促进形成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

  除了“挂职”改“任职”,本次试点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突出中央和地方的交流。一位部委人事司负责人介绍,以往的干部地方挂职大多是支援性质,但本次试点突出中央和地方的干部交流。“去地方一个,就从地方上补充上来一个。”该负责人认为,中央的干部一般理论水平较高,具有全局观,到地方工作有利于扩大地方的执政视野;而地方的干部一般实际工作能力很强,并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两相互补,这样的交流可以从总体上“优化干部队伍”。

  ■部委动向

  文化部

  推荐人选看重两因素

  文化部人事司干部处处长张士军昨天介绍,文化部经过对报名人员的筛选,目前已经确定了一名司局级候选人,并上报中组部。“听说各部委报名都挺踊跃。”张士军说,最终这名候选人是否能够到地方任职,还要看中组部最终的选拔情况。

  张士军介绍,文化部在确定试点人选时,基本上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发展潜力。“经过锻炼后,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机关,都能够进一步有所发展,因此年龄基本上要求在50岁以下。”另一个是该人选在以往的工作中应体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因为是去地方担任领导职务,能力非常重要。”

  对于文化部选出的这名候选人,张士军透露,“他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机关工作,政治理论水平很好。还欠缺一些基层工作的经验。”对于任职的地区,中组部尚未回复确定。但该位候选人报名时主动提出“要去西部锻炼”。

  “以往都是干部到地方‘挂职’,到地方‘任职’的,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张士军说。

  “任职更有利于干部‘扎根’地方工作。”张士军说,“任职”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干部的行政关系、组织关系、工资关系都要转到任职单位,干部考核也不再由原单位进行。张士军说,干部挂职主要由派出单位进行考察和评价;而“任职”干部要由地方考评,这种管理方式更利于干部在地方踏实工作。

  外交部

  推荐年富力强者入围

  昨天,记者采访了中国外交部人事司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外交部正在积极配合中组部的此项工作,将组织推荐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供中组部挑选。“但具体的选拔标准还是由中组部最终确定,他们可能会从是否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挑选”。

  国土部

  拥有2-3个报名指标

  国土部宣传部门昨天表示,此次中组部派遣官员任职地方,国土部有2—3个名额。按照程序,首先需要个人报名,再经过部内推荐,最终报请中组部确定名单。这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当中。

  ■政策观察

  有利于克服弊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实践表明“交流挂职”虽有利于培养干部,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弊端。

  “以前的挂职锻炼容易被误认为是走过场,这使得挂职干部不能安心来做事,比较浮躁。”汪玉凯表示,而“任职”就需要干部真正在地方的一个政府部门主持开展工作,对于领导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同时,汪玉凯表示,司局级干部对于国家宏观情况比较了解,对于政策的掌握更到位,他们到地方任职后,通过人脉资源,可以对地方发展起到某种促进作用。

  实施效果待观察

  “这一举措的效果,只能等待实施以后才能准确评价。”长期研究体制改革的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分析。

  王贵秀认为,“交流任职”需要注意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兼顾地方干部上升的通道,以免影响地方优秀干部的提拔升迁;二是组织部门应警示任职干部,勿因急功近利而盲目追求地方政绩工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孙乾 张然 翟烜 李铁铮本版网络支持京华网新浪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