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凝:郎朗同学很腼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9日07:06  沈阳网-沈阳晚报

  

冯凝:郎朗同学很腼腆

  

冯凝:郎朗同学很腼腆

  

冯凝:郎朗同学很腼腆

  郎朗回到母校与老师同学相聚,其中右一为冯凝老师

冯凝:郎朗同学很腼腆

  早自习、上课、放学、做作业……无数孩子循规蹈矩的校园之路,对于学习艺术的孩子,往往又不那么“放之四海而皆准”。尤其是对于四岁便开始系统学琴,每天练琴超过10个小时的郎朗, 常规的求学道路,在时间上更是难以配合。好在,郎朗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冯凝。这位后来桃李满天下的沈阳著名教育家、现任浑南一校校长,在宁山路小学担任郎朗班主任期间,打破常规教学方法,为郎朗的“练琴大业”一路开绿灯,她更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成功使对上学心存恐惧的郎朗,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每次回沈,郎朗都不忘与冯老师相聚叙旧,见面一个拥抱、吃饭时开心地聊起上学的往事……“别看郎朗现在成了巨星,但在我眼里,他还是当年那个腼腆可爱的孩子。”

  被琴声震撼 老师破格收下郎朗

  冯凝告诉记者,郎朗是在一年级下学期进入宁山路小学的。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转学,当时郎朗已经进入系统的练琴阶段,在父亲郎国任的监督下,郎朗几乎用全天一切可能的时间练琴,没时间玩,没时间休息,除了吃饭、睡觉,一切的生活重心就是弹琴,而这势必与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产生冲突。郎朗所在的小学,并没有给予他太多的照顾,上课、做作业,对郎朗来说都成了负担,学校对于郎朗也成了不愿意面对的地方。无奈之下,郎国任将郎朗转到了宁山路小学。而冯凝当时就是郎朗所在班级的班主任。

  “我们班当时已经有75名学生了,之前很多家长托关系找到我,都被我回绝了。”对于郎朗,冯凝一开始自然也下了“逐客令”。郎国任于是说起了郎朗的钢琴特长,谈到了他对孩子的培养和期许,冯凝有些被打动了,她说:“那就让郎朗弹一段看看吧。”结果这个一进教室时目光还流露出胆怯的7岁孩子,坐在钢琴上像是变了个人,“流畅的指法、饱含热情的演奏,让现场每一个人都听得呆住了。”冯凝当即拍板:“收了!”

  一路开绿灯 顶住压力因材施教

  收下郎朗没几天,冯凝就逐渐意识到,这个指尖会跳舞的孩子,远不只是“钢琴特长生”这么简单。对于他的练琴日程,必须给予特殊优待。冯凝心一横:为了孩子的练琴大业,开绿灯吧!早上要练琴,7点10分的早自习,7点40分出现就行了!下午要练琴,自习可以不上!放学回家要练琴,作业也可以不写!无数贪玩的一年级小学生“梦寐以求”的优待,统统让郎朗尝了!不过冯凝也和郎朗约法三章:“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必须认真听课;考试成绩不能太差;优待出来的时间,必须好好练琴,由郎国任做监督。”这下郎朗放心了,郎国任更是感激不已。

  随之问题又来了。学校和其他学生不干了。学校门卫率先发难:“学校规定7点15分就关大门了,凭啥还得给这个孩子重开一次门?”其他学生看着郎朗迟到、早退,也跟着效仿,冯凝自然不会答应。状告到父母那里,家长也不理解;外班老师知道郎朗受“优待”,也纷纷向冯凝“要说法”。“一开始的几个星期,我净做安抚工作了。跟门卫解释郎朗‘情况特殊’,告诉其他孩子和家长:郎朗不是有什么优待,而是需要安心练琴;做学校方面的工作,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最终,随着郎朗的钢琴特长逐渐征服越来越多的人,大家也都理解了,“遇到‘摆不平’的,就让郎朗来一段。听了他弹琴,再到后来他接连拿奖,也就没人再说什么了。”冯凝笑着说。

  腼腆到自信 郎朗逐渐融入集体

  在班级的四年时间里,郎朗的点滴变化,都让班主任冯凝看在眼里。“郎朗一开始来到班级时,特别腼腆又怕生。对于上学,我感觉他甚至有点恐惧。”除了在时间上给予郎朗充分的自主权,如何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成为了冯凝对郎朗实施“个性教育”的另一重点。“逐渐的接触中我发现,朗朗其实并不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只要给他充分的展示空间,他就像人来疯一样,一下子变得外向、开朗起来。”于是,冯凝打破了小学低年级文艺委员都是女生的惯例,让郎朗当上了班级的文艺委员。“我经常让郎朗给同学弹琴;有时我还亲自拉手风琴,郎朗弹伴奏。”郎朗的琴声征服同学的同时,也拉近了他与大家的距离。“我还让郎朗带领大家唱歌,他嗓门很大,唱歌声音特别洪亮。有他领唱,每次春游班级之间拉歌,我班唱的都是最响的!”在老师的“撮合”下,郎朗和同学们迅速打成了一片。1991年,郎朗报名参加第五届“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大赛,出发前,冯凝激励郎朗说,如果他拿了第一,回来全班同学每人给他一个拥抱!结果朗朗不负重望,拿到了专业组的冠军。回到学校,兴奋的他一进门就大喊:“我得一等奖啦!”边说还边为老师、同学发糖。结果男生们二话没说,把他抱起来一次次地扔到天上。不久,郎朗便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临行前,郎朗依依不舍地说:“我一定会常回来看大家的!”

  踏上首都的土地,从此进入顶级的专业钢琴学堂,郎朗也从此逐渐步入了成名的道路,但儿时与师生的约定并未沦为一句空话,而是真正成为了男子汉的诺言。“朗朗只要一回沈阳,我们准能见上面,还能一起吃饭。他还打听以前的同学现在在做什么,过得好不好……”

  缘何成巨星? 努力、坚忍终有回报

  如今的郎朗已然成为了国际钢琴明星,而谈到他的成才之路,冯凝认为,郎朗自身和家庭的努力,是他成功的最大关键。“郎朗除了钢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如果把练琴和学习同等看待,他付出的努力,一点不比班上学习最刻苦的孩子少。”

  同样给冯凝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郎朗的父亲郎国任,“郎先生是名警察,身上带有警察雷厉风行的风骨。”20年前每天都重复着的一幕,至今仍定格在冯凝的脑海中:“每天7点35分,郎先生总是会准点把郎朗送进教室;中午11点半午休放学,门一打开,马上就看见郎先生探进头,把郎朗接走。郎朗在我们班4年,几乎每天都如此。”冯凝还提到郎朗的母亲,“朗朗练琴的日子里,他妈妈从来不看电视。郎先生辞职随孩子去北京,妈妈一个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拿出900元寄给父子俩……正是一家人相濡以沫、目标坚定、懂得坚忍,才能孕育出郎朗这样的传奇吧。”

  如今的冯凝继郎朗之后,又培养出获得美国总统教育奖的 “美国中考”状元赵雨会等“明星学生”。现在她的身份是沈阳浑南一校的校长。“有了郎朗的事例,我现在更加青睐对孩子艺术上的培养了。像钢琴,沈阳身为郎朗的故乡,理应对钢琴这种高雅艺术形式有更高的接受度。” 记者获悉,郎朗此次回沈,行程的第一站就是与冯凝老师见面,并参观浑南一校与师生见面。“上一次郎朗回来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我期待着和郎朗5年后的再相聚!”冯凝深情地对记者说。

  本版撰稿 记者关力制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