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舟曲未来重建选址遇困惑与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15:35  新华网
舟曲未来重建选址遇困惑与无奈
  8月19日,在隍庙山受灾群众安置点,一位老人久久凝望着月圆村所在的地方。新华社记者 宋立东 摄

  新华网甘肃舟曲8月20日电 舟曲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工作组日前已经成立。提前着手进行受灾群众永久居住地的选址,是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当地官员、百姓及相关专家学者,并结合实地考察,发现舟曲未来重建选址正遭遇困惑与无奈。

  县城空地所剩无几、泥石流灾害隐患未消、未来建筑和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原地重建困难重重;然而,异地重建也将面临县内选址困难、搬迁成本高、一些受灾群众不乐意等问题。

  站在舟曲县政府大楼10层的露台俯瞰全县,沿白龙江两岸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式建筑。在这个狭长的县城里,几乎看不到多少空地,很多救灾帐篷都搭建在楼顶或山坡上。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舟曲县城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却集中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4.7万人,人口密度极大,城区发展的空间彻底没有了。”舟曲县委书记范武德说。

  如果在原址上进行重建,舟曲未来仍将面临人口、建筑物过于稠密的老问题,而这也是本次灾害伤亡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隐患仍未消除,也是原地重建将面临的困难之一。

  “自1823年至今的187年间,三眼峪沟先后发生12次较大规模泥石流,并对县城造成危害,小规模的泥石流大约每三四年发生一次。”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宁生告诉记者。

  国土资源部的排查显示,舟曲县城及周边共查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18处,其中崩塌2处、滑坡7处、泥石流沟9条,威胁着舟曲县城及周边地区28585人的安全。

  16日,舟曲县发出通知,对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等洪水泥石流侵害的土地依法紧急征用,用于防洪工程设施建设。而这将进一步压缩未来原地重建可征用的土地规模。

  范武德认为,舟曲县城地方狭小,没有什么空间,重建必须要分流人员,缩小县城规模,把学校、卫生、疾控等服务设施向邻近安全地带分流,少数居民也要分流出去,腾出的空间用于治理泥石流灾害,进行生态建设。

  如果选择异地重建,县域内空地不多、财力不足、一些群众不乐意等问题又令人为难。

  舟曲县是全国自然灾害频发县,在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七分石头三分土”的地方,要想再找到一块足够大的空地安置受灾群众,谈何容易。

  舟曲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境内山高、谷深、坡陡、土薄、水土流失严重,自古以来灾害频发,全县85%以上的村组地处自然条件十分严酷的高山地区,基本不适宜人类生存。

  即使能在县内找到一块适合人居住的空地,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将是一项巨大工程。自来水、电、通信、有线电视、中小学校、医院……这些配套工程均需从头建设,花费巨大,而这将给舟曲这个贫困县提出一个巨大难题。

  舟曲县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甘肃省经济总量排名末尾县以及甘肃省财政自给率最低县。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8亿元,本级财政收入仅1815万元。县贫民穷问题十分突出,正常运转完全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省级补助维持。

  而受灾群众出于对家乡的留恋,也舍不得离开现在的舟曲县城。

  “我还是希望能在老地方建新房。”在泥石流灾害中失去了17位亲人的月圆村村民何新林对记者说。

  今年25岁、灾后被紧急任命为月圆村党支部书记的尚方方也表示,排洪沟建好后,还是希望回到月圆村生活。“即使剩下的地方不多,不能再建大规模的泥房,我也想住回来,哪怕只是挤在一个小区里。”

  “不管如何重建,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安全性、生态性、民生性三个原则。”范武德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国家相关部委和甘肃省等方面正在论证重建规划,目前还没有明确方案。

  舟曲县人武部政委余静忠认为,在像舟曲这样一个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比较频繁的地方,城区建设首先要搞好防洪等基础设施,完善防范自然灾难的能力,其次才是如何让群众安居乐业的住宅等建设。说到底,灾区的重建首先需要的是科学规划。如果仅仅是将推倒的房子重新建起来,那么再发生大的灾难时,群众仍然是无路可逃。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地质灾害防治是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规划要考虑区域地质灾害情况,尽量选择稳定、安全的区域,避开容易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侵袭的区域。另一方面,建设过程中要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加强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参与采写记者:刘欢、罗宇凡、马述昆、王艳明、朱国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