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汶川泥石流引关注 地质专家称重建选址没问题

  四川日报记者胡彦殊 胡敏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丹

  近期,我省强降雨引发的多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8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强和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平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

  记者:近期发生的多起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几乎都表现出破坏性强、规模巨大的特点,它们的形成有无共同原因?

  何平:经初步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巨大、强降雨诱发是近期多起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共同原因。

  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区域有着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一是地形地貌特殊,山高坡陡,从最高分水岭到沟口3至5公里的沟道相对高差均在1300米以上,沟床纵坡坡降大,最大可达540‰,地形地貌条件十分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二是地层软硬相间岩体破碎,发生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二叠系、泥盆系、寒武系、震旦系,页岩、泥岩、砂岩、灰岩,软硬互层,沿坡面覆盖有大量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三是地质构造复杂,发生区域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向斜西北部,次级构造属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该区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多为推覆体内部的次级褶皱。岩层多陡倾、直立乃至倒转,为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提供了地质构造条件。

  “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巨大。发生区域位于汶川特大地震极震区,受地震影响岩体震裂松动,岩石疏松破碎并诱发了大量的表层滑塌、崩塌、滑坡,致使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在沟道内,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这是本次特大型山洪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强降雨诱发。这些地区今年汛期的降雨量均大于往年的平均水平,局地短历时强降雨大于往年平均降雨量的好几倍。8月12日18时至8月13日4时,绵竹清平镇场镇附近在10个小时内的总降水量达到230毫米左右。根据山区降水的规律,泥石流形成区的降水量可能超过230毫米。短历时强降雨是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的主要诱因。

  关于灾后重建选址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一些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安置点、公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它们的前期选址是否经过了科学论证,是否做到了安全可靠?

  许强:“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各临时集中安置点、过渡集中安置点、永久集中安置点都是由当地政府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其他相关方面的评估,只有评估结论认为适宜或基本适宜的才作为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灾后恢复重建的选址是经过科学论证的。

  纵观整个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程,无论是基础设施、机关学校,还是城乡住房建设,绝大部分重建场址都是安全的,本次受灾的场址仅是个别的和极少数的,这也表明灾后恢复重建选址是没有问题的,是科学的。

  至于“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确实造成个别城乡镇,如绵竹清平乡、汶川映秀镇,遭受部分毁坏,我们认为是有特殊原因的,主要原因如下: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是爆发“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的泥石流爆发特点与震前具有显著的区别,其典型特点是群发性、突发性、规模巨大,所以其造成的损失就异常严重,并且很容易堵断和淤埋河道,形成堰塞湖,产生次生洪涝灾害。

  灾害性气候是“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直接诱发因素。今年天气异常,灾区降雨的主要特点为短时局地强降雨。如清平乡10小时降雨量接近230毫米,是该区历年平均日降雨量的好几倍,这种灾害性气候是“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

  灾害链效应是造成极大损失的重要原因。暴雨诱发泥石

  流灾害,泥石流堵塞、壅高河道形成堰塞坝,由此引发掩埋灾害和洪涝灾害。正是由于这种灾害链效应才造成了清平乡、映秀镇的巨大损失。

  地震灾区与强降雨的叠加,几个特殊条件和灾害类型的有机组合,导致了部分灾区形成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应该说这是目前人类很难预知的特大自然灾害。

  关于地质灾害治理修复

  记者:人们一般认为植被发育比较好的地方地质条件应该比较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此次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却不乏植被发育比较好的地方,能否解释一下原因?

  何平:包括地震灾区在内的四川盆地土地肥沃,雨水丰沛,在泥石流堆积体、滑坡堆积体、崩塌堆积体以及比较破碎的斜坡体上均能长出茂盛的植被,但植被下面的岩土体仍然是松散的。地质灾害大发生与地质地貌、岩性及岩石结构、坡度、固体物源、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植被是否发育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在局地强降雨及其它地质应力的作用下,仍然容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泥石流 汶川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