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主动请缨撇下女儿急赴舟曲报道灾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2日13:14  法制晚报

  8月8日下午,电视台、网络上关于舟曲灾情的报道进一步深入,灾情的严重程度越来越清晰。

  看着新闻报道,本报摄影记者黑克立即请示报社领导,主动请缨前往灾区进行报道。但当晚北京飞兰州唯一的航班已经无票,如何能够尽快赶到现场,成为最为棘手的难题。

  在朋友的帮助下,最终,黑克和同事确定了一条能够在8月9日赶到灾区的路线:先从北京飞西安,然后转车经宝鸡、天水再到舟曲。而当时,他年仅14岁的女儿,还不知道爸爸第二天就要撇下她一个人远赴甘肃舟曲灾区。

  临行前给女儿留下小纸条

  “我没敢跟女儿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采访机会,我怕看着女儿难受会动摇我的决心……”对于曾亲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灾区采访的黑克来说,8月8日那一晚,舟曲就成了他心里的唯一牵挂。

  准备采访设备,查询具体路线,黑克几乎一夜未睡。第二天清晨5时,黑克轻轻地走进女儿的房间,亲吻着熟睡中的女儿,留下一张纸条:娃,爸爸去舟曲灾区采访了,钱给你放在桌子上,你的两个伯伯会帮我照顾你……

  8月9日夜里,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黑克和文字记者终于抵达舟曲灾区。随后的10多天里,他和同事一直在追踪报道舟曲的救援工作进展和感人的人物故事。

  奔波10余天见证救援

  白天,他们走访被掩埋村庄的幸存者、步行10多公里跟随灾民送遇难的亲属归乡,给遇难者还未成年的女儿捐款;雨夜,他们跟随救援官兵深入废墟救人,回到驻地后还要整理照片;哀悼日,他们第一时间发回现场图片和文字报道……

  10多天来,他们没有去更为干净、安静的9楼新闻中心休息,而是在一层大门口旁边打地铺,以便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尽快赶到现场。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的险情,他们也没有退缩,而是坚守到最后……

  “咱们采访的那个遇难者的女儿给我回短信了。”8月11日,黑克的手机屏幕已经布满灰尘,但那条“记者叔叔,我爸爸已经安葬,谢谢你们的帮助……”的短信格外清晰。

  “咱们大老远来这里,除了工作,还能够带给这些孩子一些温暖,我真觉得没白来……”说出这句话时,这位陕北汉子在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到他满是灰尘的脸上。

  “娃,你在北京怎么样,爸爸这里挺好的……”来舟曲第三天,他才想起了该给女儿打个电话……

  本版文/记者王南摄/记者黑克王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舟曲 泥石流报道灾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