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儿童村招聘“妈妈”遇困局 条件有望放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3日03:15  京华时报
北京儿童村招聘“妈妈”遇困局条件有望放宽
去年10月23日,市民来到儿童村体验当“妈妈”。(资料图片)。本报记者蒲东峰摄

  本报记者 陈荞

  8月16日,北京SOS儿童村通过市民政局网站招聘“妈妈”,这已是儿童村成立一年多来第七次招聘“妈妈”。

  儿童村需要15名“妈妈”和6名阿姨,但至今未招满。未招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旦‘妈妈’结婚生子就必须离岗”这一近乎苛刻的条件,吓跑了不少应聘者。

  招来的“妈妈”中,已有4人陆续离去。尚在工作的人,亦流露出欲辞职之意。“妈妈”不到位,儿童村便无法再接收孤儿。招聘“妈妈”的工作为何举步维艰?有关部门有何对策?

  ■困境

  抉择难

  照顾孤儿还是照顾亲人

  “我希望能抚养一代人。”这是成功应聘北京SOS儿童村“妈妈”职位后,田柔(化名)的承诺。

  儿童村孤儿进村年龄为8岁以下,抚养一代人意味着至少要在“妈妈”职位上工作10年以上,田柔当时对自己很有信心。然而仅一年,承诺言犹在耳,田柔却已陷入痛苦的纠结中。

  田柔,北京人,儿童村第一批招聘来的“妈妈”。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田柔,深深知道妈妈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她也尤其喜欢孩子。这使她看到儿童村“妈妈”招聘信息的时候,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2009年7月2日,北京SOS儿童村正式开村,田柔也从一个都市的未婚女白领,变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

  随着儿童村接收孤儿数量的增多,田柔带的孩子也从刚开始的两个,增加到现在的5个。田柔每天要负责孩子们的起居,每个月制定符合营养要求的食谱,记录孩子们生活费用的每一项开支,还要观察他们不同的性格,按照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培养。

  “妈妈”辛苦可能见不到回报——因为孩子们太小了。“孩子听话的时候还好,有时闹起小脾气来‘妈妈’们会被气哭。”儿童村村长靳林德说,田柔也曾被孩子气哭过,“田柔很敬业,一年中几乎没请过假,带的孩子也特别有教养。”

  但是,田柔已萌生离开的念头。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她进村的一年中,她的全部时间花在了孩子身上,几乎没有时间陪母亲。更重要的是,她30多岁了,虽然现在她还没有结婚的打算,可是以后呢?

  一面是亲情,一面是孩子,田柔陷入两难。

  招聘难

  多次招聘未招够“妈妈”

  靳林德很希望田柔能长期在“妈妈”岗位上干下去。不仅仅是因为田柔是个好“妈妈”,更重要的是,“妈妈”和阿姨太难招了。北京SOS儿童村本需要15名“妈妈”和6名阿姨,开村一年多,21个人至今未招满。

  “我们到现在发了7期招聘信息,通过民政局、通过专业的招聘网站、通过报纸都发布过,每一期都希望能招满,但每一期都未能如愿。”说起“妈妈”(阿姨)招聘难,靳林德现在已能很坦然,“我们都习惯了。”

  第一期招聘信息发布后,招了3个人,第二期9个,第三期1个,“第四期连一个人都没招上来,第五、第六期一共招了4个。”其实,每次招聘信息发布后,儿童村几乎都接到一两百份简历,“按说从几百人里选出21个人,应该没啥问题的。”

  条件多

  一旦结婚生子必须离岗

  根据招聘流程,儿童村会给每个递简历的人先打电话,告诉她们“妈妈”和阿姨的工作性质,同时通知她们面试的时间,“这一圈电话打下来,三分之二还要多的人就已经被吓跑了,剩下答应来面试的人,到了当天能有一半的人真的来面试,就已经很不错了。”靳林德说,等到经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环节后,剩下的人已寥寥无几。

  吓跑这些应聘者的,在靳林德看来,首先是因为“妈妈”和阿姨工作辛苦,一年除了60天的集中休假外,其余300天都要跟孩子在一起。但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靳林德认为是“妈妈”和阿姨的招聘条件。按照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要求,“妈妈”和阿姨必须是未婚或离异、丧偶、无子女,一旦“妈妈”或阿姨结婚、生子,就必须离开这个岗位。

  这条规定原本是为保证“妈妈”和阿姨能把全部的身心投放在孩子们的身上,真正给孩子们亲人的温暖。“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规定有些墨守成规,甚至近乎苛刻。”靳林德说,结婚、生子,这是人之常情,“它符合人们的成长和发展规律。”

  为何不改变这个规定?靳林德无奈地回答:“我们也想改,可是不能。”

  ■影响

  “妈妈”不足制约孤儿接收

  “妈妈”和阿姨人员难以招聘齐全,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儿童村在孤儿接收工作上的进度放缓。

  事实上,北京SOS儿童村内15栋独立的二层小楼,每一栋都将是一个家庭,里面有孩子的活动室、餐厅、厨房以及“妈妈”的起居室。在儿童村成长的孤儿将享受家庭式的教育,其上学将由SOS儿童村安排对口的学校保障儿童的义务教育。孤儿长到18岁后,能够考上大学的,将可在儿童村资助下完成学业直至可以自食其力。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也将由村里安排进入相关的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保障以后具有自谋生路的能力。

  “儿童村的抚养模式和福利院是不一样的,福利院是机构式的集中抚养,但儿童村是家庭式的抚养。”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会长白益华说,应该说相对一般福利院的条件,北京SOS儿童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培养机制。北京SOS儿童村实际可接纳120名孤儿,但运转一年来,儿童村至今只接纳了30多名孤儿。白益华认为,这跟北京市地域特殊有一定关系。

  靳林德介绍,北京SOS儿童村当时主要是用来安置北京市户籍孤儿的,而我国其他儿童村基本都是面对周边多省市开展孤儿接收抚养工作。北京地区较为发达,生活条件好,孤儿数量相对少,即使有孤儿,家里的亲戚基本都能抚养得起,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儿童村。不过从去年起,儿童村已把孤儿接收的条件放宽,面向北京市低保、重病重残等家庭,招收家庭困难的孩子,并和北京市多所福利机构联系了孤儿的接收工作。

  靳林德说,儿童村同时还在研究面向外省市接收孤儿。目前北京市民政局的局长办公会已经审议过该建议,也同意儿童村这么做,“我们现在正在寻找合作的省市,要是快可能年底就能办成”。

  各种工作开展下来,来儿童村的孤儿数量开始在慢慢增多,“现在有5名孤儿就要进来,村里马上要开个新家庭。估计到年底,儿童村会有50名孩子。”但是,“妈妈”和阿姨的问题始终让靳林德担忧,“‘妈妈’和阿姨不够,招进来的孤儿就没人看护,留下的人中,我也不知道她们能坚持多久。”靳林德说,这种顾虑让儿童村有时不敢“放手去做一些事”。

  ■探究

  国际制度遭遇水土不服

  之所以缺“妈妈”,根本原因在于招聘条件苛刻。

  不能改变招聘条件,是因为北京SOS儿童村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它必须遵循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章程和制度。

  “国际组织的种种制度跟我国的国情不符。”靳林德认为,在国外,很多人都崇尚独身主义,“妈妈”相对好招,但在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占主体。”靳林德说,一年来儿童村累计招聘的17位“妈妈”和阿姨中,现在已陆续走了4位阿姨,有一位阿姨是因为来了不久就谈上恋爱,还有两个都是因为家里人不支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会问,为什么要去儿童村?还一辈子不结婚?是心理有问题还是生理有问题?这些都对“妈妈”和阿姨的家庭形成压力,继而又转嫁到了‘妈妈’和阿姨身上。”

  因此,靳林德尤其理解田柔,“如果她离开,我也会尊重她的选择。”靳林德说,每一个“妈妈”和阿姨来上岗的时候,她们都愿意这个岗位长期做,“包括走的4个人,当时也曾承诺说抚养一代孩子,承诺说不结婚,但最后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辞职了。你不能说她们不诚信,可她们确实爽约了,但这种爽约又是可以理解的。”靳林德认为,“妈妈”和阿姨完全可以放宽条件,不用限制是否结婚,年龄段也可以从现在的25-35岁放宽到四五十岁都没问题。

  靳林德说,他曾接到过一个应聘者的电话,这个应聘者40多岁,孩子在国外上大学,但最终因为她的年龄儿童村没有接受,“实际上结了婚或有了孩子的人,在教育孩子上可能更有经验。”另外,如果儿童村能够配10个阿姨而不是6个,与10个“妈妈”一对一,那么在“妈妈”们有急事或休假的时候,阿姨完全可以顶上来,人员不会捉襟见肘。

  ■对策

  招聘条件有望放宽

  今年上半年在京召开的全国10家儿童村村长会议上,几乎每位村长都提到了“妈妈”和阿姨招聘难的问题,并一致向中国SOS儿童村协会提出,希望能修改“妈妈”和阿姨招聘规定中有关未婚的这一项。

  儿童村的主管单位——民政部下属的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会长白益华介绍,协会也拟修订“妈妈”和阿姨的招聘条件,目前协会已经要求全国10个儿童村上报近几年招聘“妈妈”(阿姨)的情况,并组织各村“妈妈”、阿姨和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对于“妈妈”和阿姨的招聘条件提出修订的具体意见。协会对这些意见收集整理后,将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就能否放宽“妈妈”和阿姨的年龄及婚姻限制等内容进行协商。

  白益华说,欧洲各国儿童村组织、国际SOS儿童村组织负责人等来中国参观交流时,也有反映国外“妈妈”出现了难找的情况。“我想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章程制度等形成已有60年,本身也应该有所更改吧。更何况在现代社会,强制要求“妈妈”不结婚,她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他表示,目前国际组织也在考虑改革相关制度,协会将在收集齐全各村的资料后,尽快与国际组织展开此问题的协商讨论招聘条件更改事宜。

  名词·国际SOS儿童村

  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成立于1949年,以家庭形式抚养孤儿,每所SOS儿童村有若干家庭,每个家庭由7至9名14岁以下不同性别的孤儿和一名“妈妈”组成,“妈妈”与孩子们吃住生活在一起,并负责管理家庭、抚养和教育子女。目前,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共成立470多座SOS儿童村,我国在北京、天津、拉萨等地相继建立了10所SOS儿童村,其中最早的是天津SOS儿童村,始建于1984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儿童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