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惊奇中国高速大堵车

  京藏高速超过10天的超级大堵车让国际舆论表示“惊奇”。他们认定中国正经历世界史上最长的交通拥堵,“数以天计”的拥堵与大部分国家高速公路拥堵最多几小时相比实在“太夸张”。

  然而,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公路拥堵其实是一本家家都有的“难念的经”。

  外媒调侃“史上最大堵车”

  “你还在为早上炼狱般的堵车烦恼不已?那你真应该庆幸自己没有生在中国”。23日,CNN以此开头的报道说,中国京藏高速进京方向14日开始的大堵车让上千名司机的脚在刹车板上踩了9天,“史诗般的拥堵”一度超过100公里。英国《卫报》当日题为“欢迎来到世界最严重堵车现场”的报道也说,这是史上最长的交通堵塞之一。

  24日,我国媒体传出的消息是京藏高速的拥堵情况已有所缓解,但邻近的110国道因要维修施工也出现拥堵。而国际媒体当日还在援引此前的消息预测大堵车有可能持续一个月。

  在这场堵车中,外媒将目光投向了事件中的3个主要人群:无奈焦虑的被困司机,借堵车兜售食品的邻近居民,以及中国的道路管理者,《卫报》说,司机们大多向命运低了头,他们靠在路边下棋或打牌消磨时间,有人甚至提议把乐队请到路边来演出。邻近居民则被称借机高价兜售食品赚钱,而“美国之音”描述中国道路管理者的状态是“他们在焦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新西兰先驱报》24日甚至说,“现在,我们等待的下一个新闻是何时会有第一个婴儿在这个柏油社区降生,按照现在的缓解速度,他或她人生的第一个生日或许也会在柏油路上度过”。

  英国《金融时报》说,这次庞大的拥堵也许预示着一些事情的发生。文章说,当经济学家们预测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将经济发展成果向内陆地区扩散时,他们也许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么严重的拥堵。《金融时报》此文在标题中用了monster一词。在英文中它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庞大”,而更常见的是“怪物”。不过,此次京藏高速大堵车也许并非史上车辆排队距离最长的交通拥堵。

  其实“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早上5时40分闹钟一响,芝加哥医生斯莫尔立刻从床上弹起,洗漱后赶在6点出发,因为上班之路至少要花两个小时。当他的车驶上艾森豪威尔高速公路,他完全能用一个小时享用咖啡,伴随车辆缓慢爬行,他还可以一边看芝加哥的日出,一边听广播。”2006年1月,美国《新闻周刊》如此讲述美国的交通状况。

  在西方,交通拥堵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普世悲剧”,而从国际舆论报道看,高速公路拥堵也曾令多国头痛。

  英国《卫报》说,巴西圣保罗也曾发生过公路大堵车,迫使男男女女干脆在车里慢条斯理地刮起胡子,涂起口红。有人干脆把车子锁上,走到附近咖啡馆边喝咖啡边等待。今年1月,英国M11高速公路也曾因为大雪瘫痪,堵车长达20多个小时。当时记者也身处堵车长龙当中,所幸只被因了7个小时。(环球时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