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来自深圳的“胡萝卜”和“芦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08:30  深圳特区报

  

来自深圳的“胡萝卜”和“芦苇”
“胡萝卜”和“芦苇”在中国馆前合影。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叶志卫 文/图

  园区的直饮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头戴橘黄色小帽,衣着黄白相间的T恤,腰前挎着个小腰包,一手拿毛巾,一手握刷子,时刻在清洁直饮水的台面。他们的衣着颜色跟胡萝卜挺像,因此被游客亲切地称为“胡萝卜”。世博志愿者因着绿白色相间的服装,被游客称为“小白菜”。来自深圳的维持直饮水点卫生清洁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则被称为“胡萝卜”和“芦苇”,在高温的天气中,成了世博园的另一道风景。

  “胡萝卜”传播饮水文明

  记者在台湾馆前的饮水台看到,“胡萝卜”李彬站在直饮水点旁边,看到台面有污渍,就敏捷地“挤”到直饮台前,首先将水盆里的茶叶轻轻捏起,放进环保袋,然后用水刮朝身前刷掉积水,最后用毛巾擦干台面水渍,这样绕直饮台一周,直饮台闪闪发光,焕然一新。他手上干着活,嘴也不停吆喝:这是世博局提供的免费直饮水,请大家文明饮水。

  “园区内,不但有上海‘小白菜’引路,还有深圳‘胡萝卜’维护直饮水清洁,很感谢他们。”游客赵先生对记者说。记者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批“胡萝卜”是来自深圳。深圳立升此次赞助世博会直饮水项目,也派驻75名员工,每天两班倒维持112个直饮水清洁。在深圳,他们都是立升企业的员工,李彬原本是企业的财务部长,现在,他成为一名志愿者为游客服务。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则是一个‘胡萝卜’多个‘坑’,每人需要负责3-4个直饮台,上班时间必须在直饮台之间来回走动,脚力要好。”李彬告诉记者。在园区工作一周之后的,他们的脚跟基本都留下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李彬还告诉记者,“胡萝卜”胸前的世博工作证,常常吸引游客前来咨询,他们也可以很熟练地指出位置,原来“胡萝卜”上岗前到园区实地培训,了解知道各场馆位置,成了世博园里的“山寨导游”。

  工作5个月没览一个馆

  鲜为人知的是,除了“胡萝卜”之外,还有一批来自深圳的“芦苇”在背后默默做好维护直饮水卫生的工作。

  他们是来自深圳立升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共39人,保障世博园内直饮水的卫生安全。芦苇生长在水边,是常见的净水植物,他们也和“小白菜”一样,被媒体形象地称为“芦苇”。“39人要在184天里,保障每天40万游客的饮水安全,压力挺大。”立升企业一负责人告诉记者。

  黄海山是其中的一株“芦苇”。开园前,他带着技术队伍,把设备按照世博局的要求安装到位,现在,则要时刻检查直饮水的卫生情况。太阳、江风、暴雨给他们进行了几次“美容”,脸上和手上皮掉了几次。“现在再怎么晒,也不会掉皮了。”黄海山古铜色的脸上带着笑容。

  从设备安装到现在,黄海山在园区内待了5个多月,但是他竟然没有参观过一个场馆。但让他欣慰的是,“看到那么多游客排队饮水,心里感到特舒坦。”另外一个结果,更让他欣慰:上海市卫生部门上万次对直饮水的抽检结果都合格。

  “我的工作是确保游客饮水安全,世博会没有结束,我就没有时间参观,也没有心情参观,只想着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说。

  (深圳特区报上海8月26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