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编外记者”架桥 77名学子圆读书梦

  

“编外记者”架桥77名学子圆读书梦
张老师(后排左一)同部分受助学生、爱心人士合影

  射洪教师张萃勇用笔为贫困学生呼吁,近日获得“阳光使者”奖章

  23日,在成都锦江剧场举行的“选择坚强”报告会上,遂宁市射洪县柳树镇第二小学教师张萃勇荣获了一枚由华西都市报和浙江利群阳光联合颁发的“阳光使者”奖章。

  张老师从1996年开始当“编外记者”,用手中的笔架起一道“慈善桥梁”,先后帮助77名寒门学子圆了读书梦。

  收学费未果撰文为贫困生解困

  1996年初夏,张萃勇调至射洪县明星镇天马山村小学工作。他教的班上,有对姐妹叫张燕、张华,其父母均有残疾,两姐妹共欠学杂费400.50元。全校30多个穷孩子,累计欠学杂费3000多元。

  当时学校规定:收不回欠费,就扣班主任工资相抵。无奈之下,6月中旬的一天,张萃勇去张燕家“硬”收学费。

  目睹张燕破败不堪的家和她父母茫然无助的神情,张萃勇想起了自己苦难的童年。最终,他没收到一分钱学费。

  “我应该帮助这些穷孩子!”张萃勇工资也很微薄,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呢?当天晚上,张萃勇含泪写下长达3000多字的文章《滴滴辛酸园丁泪》,迫不及待地投寄到报社。不久,《四川日报》、《乡镇论坛》等发表了这篇文章。一时间,各地的爱心捐款陆续飞向明星镇这所偏僻的村小。

  重庆大学一位叫“张立”的老教师还汇来1000元,并写来热情洋溢的信,向村小教师问好。“张立”在信中说,这钱用来支付张燕姐妹的所有欠费后,剩余的给教师发“奖金”。

  成“编外记者”乐为贫困生鼓与呼

  “我万万没想到,一篇新闻稿在帮助贫困学子上会有如此大的作用。”从此,张萃勇几乎将节假日和8小时之外

  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外出搜集贫困生的素材,埋头撰写稿件。

  为提高写作水平,张萃勇购买新闻写作的书籍,并参加各种新闻写作培训班……渐渐地,他有了一个“编外记者”的头衔。

  2000年6月,张萃勇得知射洪县柳树中学高一女生赵清平的哥哥在长沙一所大学读书,因家庭特困,父母要她辍学打工,挣钱供哥哥读书。张萃勇骑着自行车赶到赵家,苦口婆心地劝赵清平的父母千万别耽误女儿前程。

  当晚,张萃勇含泪写下《谁来搀扶才子兄妹走完漫漫求学路?》的稿件。文章在媒体上发表后,有许多好心人为赵清平捐款助学。在爱心接力下,清平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于2002年7月考上西华师范大学。

  2004年2月,因父亲生病、母亲改嫁,15岁的明星镇大明学校学生尹昌能身患化脓性肺炎、髋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却无钱医治,生命危在旦夕。

  张萃勇经过3个多月的奔走呼吁,甚至带着昌能的姐姐在大街小巷“化缘”,共募集到救命钱10045.60元。射洪县人民医院在捐款600多元后,又减免了昌能4000多元的医疗费,他终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重返校园。

  最大的希望有钱后买电脑相机

  在张萃勇帮助下,77个寒门学子(其中有35名大学生)得到救助,圆了读书梦。

  “我用手中的笔资助寒门学子和苦命家庭,收获着无尽的快乐。看到他们一个个摆脱贫困、安居乐业,走上成功之路,我感到莫大的安慰。”已年过五旬的张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编外记者’这活路,我肯定不会放弃。”

  乐于助人的张萃勇,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无钱买电脑,所以至今连键盘也不会敲;他无钱购相机,至今连相也不会照;他无钱购车,所以“采访车”至今还是骑了多年的自行车……然而,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编外记者”的路他一直走得很坚定、很从容。

  “学会用电脑、相机,我肯定可以做到。今后我有钱了,一定买台电脑、相机,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贫困学子呼吁了!”张老师说。

  文/图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