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只有真相才能还小龙虾“清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11:27  大众网-齐鲁晚报

  小龙虾之所以落得“污名”,是因为围绕它的产业链没有得到足够的监控,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上缺少把关。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在南京传出“洗虾粉”事件之后,曾经香气四溢的麻辣小龙虾让越来越多的食客产生了疑虑。各种未经核实的传闻更使小龙虾“形象大跌”,甚至有人视之为毒物,唯恐避之不及。

  小龙虾究竟能不能吃,又该如何吃,这些问题得不到澄清,消费者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围绕小龙虾的正当经营也难以开展。本报记者多路探访,从产地到餐桌,尽可能地还原了这个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真相。有了真相,问题就容易找到答案。

  就我们了解到的信息可以看出,小龙虾本身不是有毒之物,只要生长环境水质达标,完全可以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小龙虾之所以落得“污名”,是因为围绕它的产业链没有得到足够的监控,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上缺少把关。哪些环境下生长的小龙虾可以食用,哪些不可以食用,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不应该交给消费者自己去辨别。在小龙虾的加工环节,也存在诸多有碍食品安全的问题,基本也是一个监管的空白地带。市场进出没有门槛,安全信息又不够充分、透明,导致整个行业鱼龙混杂,消费者不可能不提心吊胆。

  因为“洗虾粉”事件,小龙虾引发了新一轮的食品安全担忧,或许事实证明有些担忧是多虑了。但是,面对脆弱的食品安全环境,消费者的谨慎应该被理解。也正是在一惊一乍的忧虑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教训促使消费者走向成熟,逐渐养成理性的消费观念。理性的消费,就是尊重科学和事实,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要听风是雨。面对不成熟的消费者,不法商家往往会“投其所好”,如果不是有人片面追求食品色泽的光鲜,或许就不会有人发明“洗虾粉”。

  对于小龙虾经营者来说,消费者的担忧也敲响了一次警钟。作为关系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经营必须守法律、讲诚信,应当让公众了解到足够的生产信息,而不要隐瞒行业内幕和潜规则。一旦从事不正当经营的生产者被曝光,那些合法守规的生产者也很难独善其身。事实上,这次利益受损的小龙虾经营者,绝大多数都是被无辜牵连到的。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的监管部门也应当反思,一个事关食品安全的庞大市场,为什么会这样杂乱无序。小龙虾爬上餐桌已经很多年,现在有没有完整的质量技术标准,市场的门槛在哪里,监管又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兴衰。让人欣慰的是,南京市场从25日开始实行小龙虾登记制,并将市场动物性水产品列为常规监测项目。把事后的追查变为事前的监督,监管部门才会掌握主动。

  查清了真相,小龙虾也就有了“清白”,消费者的信任也会逐渐回归,希望各方能认真看护好这个事关百姓餐桌的市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