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一片丹心写赤诚
——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
我是一名党员
我深知
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
这崇高的承诺
需用一生去实践
热血去浇铸
生命去创造
……
这是郭明义写的一首诗,字里行间诠释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30多年来,郭明义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社会,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他人,都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职责。
郭明义敬业奉献团队成立
沿着雷锋足迹成长进步
郭明义出生在普通的矿工之家,上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因勇救落井青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并作为英雄集体的代表到北京作过报告,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母亲因懂点医术,经常给人免费治病,深受邻里的赞誉。这些,都在郭明义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种子。
鞍钢是雷锋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着雷锋的青春和汗水。同样军人出身,同样工作在鞍钢,郭明义自觉地将雷锋精神作为行动的方向。
郭明义1977入伍,所在的部队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当地天气非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义都是第一个起床,冒着严寒外出挑水。由于地面上的结冰使脚下打滑,扁担上的水桶不时摆动溅出水来洒在衣服上结成冰,挑水回来时他的身上经常挂着冰块,对此,他不叫一声苦。挑满水缸后,又忙着砍柴、生炉子、烧水,只为了能让战友们起床后马上就用上热水。在自己班里忙完了,他又到别的班去做这些事,常常是全排的这些杂事都叫他一个人包了。
1979年,他在广播中听到云南某地发生大地震的消息,马上把自己入伍以来积攒的100多元津贴,全部寄给了灾区。
每次为部队或地方运送物资时,郭明义既是驾驶员,又是装卸工,忙前忙后,一刻不停,在场的人无不深受感动。
在1978年12月汽训队给郭明义的鉴定中写到:郭明义在各项工作中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同志们服务,保持和发扬了艰苦朴素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服役期间,郭明义五次获得嘉奖,并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复员时,部队首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郭啊,你是党员,又是全师的学雷锋标兵,到地方后可不能给部队丢脸啊!郭明义说:“3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始终回响在我的耳畔。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选择。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跟党走、多为别人奉献的人生道路。”
30多年来,郭明义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始终保持着一名革命战士的光荣传统,传承雷锋精神,沿着雷锋足迹成长进步,成为了新时期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雷锋的传人。
郭明义在自传中回忆部队工作生活时,写到 :“长期的部队生活,锻炼了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感到,人活着,就要努力奋斗;人活着,就要为他人多谋福利。这样才使得生命有价值、有意义。”
超常奉献的铁山楷模
到鞍钢工作后,郭明义始终以一名党员、一名永不退伍的战士的心态,以一颗感恩的心、一份真挚的情感投入工作中。凡是对鞍钢、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他都会执著地参与。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的采场公路蜿蜒曲折长达40多公里。而这些公路,是维系矿山生产顺行的“血管”,承担着每年5000多万吨采剥总量、1500多万吨铁矿石的转运和输出任务。一旦“血管”阻塞或断裂,不仅给矿山生产带来致命的影响,而且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企业利益非常珍视的郭明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采场公路。
如果不到采场,别人很难理解他在工作中的艰辛与付出。
在过去的15年里,郭明义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5点多步行40多分钟到达采场后,马上安排值夜班的职工,对生产的关键道路进行抢修。8点钟,白班职工到岗后,他集中指导整修全采场的道路。矿山生产设备耗电量大,为了躲峰限电,下午才是生产的高峰期。为保证生产,郭明义几乎每天都和职工抢在下午1点钟之前把道路修好,然后才吃午饭。之后,他还要在采场主要道路上,再步行检查一遍,仔细观测每一处道路的平整度、坡度和宽度,然后赶回办公室制定下一步修路计划。然而,由于齐矿生产压力大,采场道路调整特别频繁,一有会战时,他常常要在采场里工作到天黑才回办公室,回家就更晚了。
就这样,他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无论双休日、节假日,还是个人家中有事;无论是漫天飞雪,还是大雨滂沱;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冰天雪地,15年中,没有什么阻挡过他坚定而匆忙的步履。仅义务奉献的工作日,就将近1900个,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孩子的成长,对每个家庭都是件大事,可他的女儿从上小学到考上大学,12年里,他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女儿高考那几天,他也5点多照常到采场上班;女儿到南京上大学报到的那天,他只是把女儿送到火车站,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送到校园;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可每年春节长假,他仍然一天不落地巡检采场、布置修路任务。
修路车间公路管理员高森山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2006年7月的一个夜晚,天降暴雨,一条白天刚刚铺好的坡道在暴雨的冲刷下出现了险情。下半夜1点,正在值夜班的高森山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等待从矿机关楼赶来的郭明义。他望着采场公路想,以往郭明义都是走这条路,遇到有急活,就会翻山坡抄近路过来,今天下这么大的雨,这个山坡没法翻。正想着,他忽然看到郭明义冒着摔伤、滚落的危险,从高差90多米、倾角45度的近路翻山过来,一下子心像被某种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他说:“当时郭明义浑身是泥,雨顺着头发往嘴里淌,把脚都磨破了,却还像没事儿似的冲我喊‘抓紧时间修路’。我真是再也控制不住,当时就掉眼泪了……”在郭明义的感召下,现场的10余名同志干劲十足,一个小时后这条公路就修好了。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从37岁时开始干起,如今已奋战到52岁了。15年里,他从未有过离开这一艰苦岗位的念头。并且,当领导考虑到他年龄大了,想给他调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时,他也主动谢绝了。
有人说郭明义傻,可他自己并没有一点做傻事的感觉。郭明义说:“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我选择为企业、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觉得自己被党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被社会所需要,就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
30多年来,郭明义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像雷锋那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先后担任矿用汽车驾驶员、团支部书记、宣传部干事、统计员、扩建办英文翻译、采场公路员等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在郭明义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普通职工的高尚情操和对企业的热爱,理解了主人翁精神的真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