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你好,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5日06:20  新闻晨报

  □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 顾筝

  相信等你成年时,你已经创造了一个自主、独立和鲜活的你,这个你将为你自己和我们所有的人,创建一种更加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和社会。

  “正心”是万般诸事的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你所书画的内容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不然即便洋洋洒洒写下绚烂无比的千言,最终仍会回归于虚无。

  你的人生是如此独一无二和珍贵,它有一次,且只有一次。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为你给出你自己人生价值和目标的 “标准答案”。

  前不久,朋友忐忑不安地在家准备迎接一次家访。

  孩子9月上幼儿园了,幼儿园老师在此之前会进行一次家访。

  家访的效果出其不意地好,老师介绍了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建立了连接,了解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后来,孩子甚至都不肯让老师离开了。

  9月,开学季。

  有一大批学生像朋友的孩子一样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他们成为小一生,初中预备班学生,高一新生,大学新鲜人。

  进入新环境前的茫然、不确定、忐忑……相信每个人都感受过。

  台湾作家朱天心描述送女儿盟盟去幼儿园的情景:

  送她入园的头一天,我独自走在返家的路上忍不住掉泪,深深恐惧万一突有大灾祸来临如地震甚或战争,我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越过我们之间的距离、把她重新纳入我的翅膀下。

  旁人尚且不安、无助、害怕,更何况那个要进入新环境的当事人。

  可惜不可能都有如上述幼儿园一般的家访,那么有一封来自学校或来自任课老师的欢迎信,是不是会好一点?

  给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欢迎信

  你永远是值得被爱的

  □孙瑞雪(孙瑞雪教育机构创办人,“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发起人和倡导人)

  亲爱的孩子:

  今天,我们怀着饱满的爱与热忱迎接你步入小学的殿堂!

  跨入小学,你已经从一个需要照料和扶持的幼小生命,迈向一个逐步走向独立和自主的新的人生,迈向一个更加充满精神、探求真理的新的生命阶段。

  亲爱的孩子,你拥有和成人同样的人格尊严及平等的权利,你拥有和成人同样的建构自己独立人生价值和信念的权利,你拥有自由开发自己生命潜力的自由。无论你的社会出身、身份、性别、宗教、见解有任何区别,你都有权利在幸福、亲切、宽容和谅解的氛围中成长,有权利在和平、自由、平等和团结的精神环境下成长。你享有这样的权利。

  你要学会为自己负责。这6年中,你将渐渐掌管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知道生命和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这些都属于你;你需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的关系负责,为自己经历的每个事件负责,并从中学起,会做出选择和决定。

  你要学会自己去发现真理。知识不是你学习的最终目的,你需要用自己生命的感悟发现书本知识背后的真理,这样才能开发和建构你生命的空间和基础,保证在你未来的人生中恒定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你要学会爱你自己。爱自己,要学着时常觉知自己,与你自己保持联系,对自己尽可能的真诚与真实。你的内心需要确定:不管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不管父母以什么样的方式爱你,不管周围人怎么看你,不管你觉得自己怎样,不管你在想什么做什么,不管你的成绩怎样,不管健康还是生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请记住:你永远是值得被爱的!

  亲爱的孩子,最后,希望你怀抱希望和梦想,用自己的生命来经历和感悟小学生活的每一天。相信等你成年时,你已经创造了一个自主、独立和鲜活的你,这个你将为你自己和我们所有的人,创建一种更加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和社会。

  亲爱的孩子,和你的老师一起,手拉手,接受他们的引领,走进这生命成长的天地!

  给高一新生的欢迎信

  学其然,学其所以然

  □顾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老师)给高一新生: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你们或许已经坐在高中的课堂,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材、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诸多的新事物陆续出现在你身边。此时此刻,你的心境又是如何?是否有着些许自豪、有着些许憧憬、有着些许兴奋、有着些许紧张、有着些许不安、甚至有着些许疑虑——作为一个高中生,我该做些什么?我该怎么做?

  我想,对你们而言,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又一新篇章。尽管它只提供给你有限的篇幅,却也留给你无限的创造空间。在你尽情书画的过程中,切莫忘记,这部著作中那条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首先当好一个人。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是万般诸事的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你所书画的内容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不然即便洋洋洒洒写下绚烂无比的千言,最终仍会回归于虚无。

  学习,是你们和你们的家长所关心的重中之重。总体而言,高中的课程较之初中,无论从科目数量抑或从学习难度来看,都会有相当大的一个飞跃,学业压力也会骤然增加。一番血战后,一些学生将困难打倒在地上,另一些学生则会在困难面前倒下。在过渡阶段,成绩的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此刻你们并不需要无谓的焦躁,冷静才是不可或缺的。经过几周的适应后,冷静地面对现状、分析现状,请给自己制定出一份切实的学习总目标及阶段目标,并在接下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回顾并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制定下一个阶段目标,逐步克服学业困难。

  最后,想和你们说的一点是:学其然,学其所以然。和初中阶段的学习不同,处在高中的你们需要更多的主动学习。什么是主动学习?是不是主动多做几套练习、多写几篇作文?对,然则并不完整。一言以蔽之,“主动学习”就是要在知晓学习原因及目的的情况下学习。

  你们或许曾有过如下的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这些有用吗?有什么目的?你们学习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个公式或者牢记一句古训,而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让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在你们的身上萌芽、成长。高中所学的内容是帮助你们提升到另一个层次的阶梯。请尝试着比较下小学五年级时的你们和现在毕业的你们,初中的学习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现在的你们是否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能更清楚地理清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是否开始以你们之所学解读你所在的这个世界?若你们能明了这些,你们就会豁然开朗:原来我应该这样学。也只有这样学习才能让你们事半功倍。

  高中,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刻之一。你们一定会在这里找到最真挚的朋友、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无论如何,请善待这段时光、请珍惜这段时光。祝愿你们度过一段真切、有价值的三年。

  [随机调查]

  你希望收到什么样的欢迎信

  □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 顾筝 实习生 黄杨子

  老师们发出了欢迎信,那么作为收信的主体,学生们喜欢收到怎么样的欢迎信?

  ■许同学,20,大三

  我希望能收到欢迎信。大一刚进校时,辅导员曾经发过一封给我们,但是内容偏向“陈词滥调”,唯一有用的信息可能就是辅导员的姓名和电话了。我希望收到的欢迎信内容一半是鼓励,一半是有实际价值的,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所谓“热情洋溢”的欢迎或是对学校的吹捧与对未来虚无的展望。与其告诉我们在大学能找到“真爱”,不如告诉我们如何往饭卡里充值。

  ■刘家怡,17,高二

  我很期待收到欢迎信,如果说入学通知书上的“欢迎你”算的话,我是收到过的。我希望收到的欢迎信应该是很漂亮、很有学校特色的,不要那种千篇一律,感觉只是改了个学校名字的信。欢迎信的内容可以附有班主任照片、宿舍照片等等,最好还有学校学生活动之类的介绍。

  ■徐小姐,22,国企职员

  我很喜欢收到欢迎信,一方面能体现出校方对学生的重视,教学工作很用心,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是这个学校的一员了。欢迎信是一种很人性化,很有鼓舞性的表现形式。我收到过附在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的欢迎信,但没有收到过单独的。我希望欢迎信上最好能够有学校的特色,不要过于简单。

  ■李涵,19,大一

  我对欢迎信比较无所谓,当然,如果有还是很好的。今年大学录取通知书里有校长的欢迎信,但是看完就不记得内容了,可能是因为过于空洞和泛泛而谈吧。我希望欢迎信里可以有比较多的小贴士,听说有些班级的辅导员利用人人网的平台给同学列举了很多注意事项,我所希望收到的欢迎信大概也是这样的。

  ■杨怡,14,初二

  我对学校的欢迎信不是太有所谓,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收到过。如果有,我希望是有创造性的,不要走形式主义的泛泛而谈。比如在给高一新生的欢迎信中,我就希望内容最好是能综合高中生活介绍与学科知识介绍的,如果要二选一,我更偏向于前者,毕竟与学科相关的以后可以慢慢了解嘛。

  ■吴同学,17,皇家罗素中学,11年级

  我不记得是否收到过欢迎信,也无所谓收到与否。如果学校要寄欢迎信,我希望不要在上面看到诸如“你们要在这所学校好好学习”此类的废话,而是能够尽量具体地提供出学生在校的实用信息,并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比如硬件软件条件等等。形式上最好不要太严肃,站在同龄人的角度与学生对话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外观上可以剪裁成新颖的形状,比如卡通一点的。

  ■姜同学,22,爱丁堡大学,研一

  我在大学收到过与录取通知书一并寄来的欢迎信,我希望欢迎信能包括比较详细的信息,因为通常热情洋溢的欢迎部分会被我直接跳过。在我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导师寄过类似欢迎信的email,内容主要是该专业的情况与未来前景,我觉得这样就挺不错的。

  给大一新生的欢迎信

  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郁喆隽(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同学:

  首先必须要坦白,我提笔写这封信的时候,心情非常忐忑。忐忑是因为可以对你讲的太多,不知从何说起。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绝不会缺少人来试图向你传授一些他们的“大学经验”,或者要教授给你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技巧”——例如,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怎样和老师、辅导员、同学打交道,什么课程比较容易过,怎样才能获得好的绩点,什么证书比较有利于未来找工作,等等等等。能够和你讲这些事儿的人,一定都是出于好意,所以请你耐心听他们讲完。

  但这不是我所擅长的。而我只有一个“问题”可以送给你——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请允许我以最大的无知来进行揣测:或许有人就是因为父母给自己选好了专业和学校,于是就懵懵懂懂地来了。有人则是觉得别人都在考大学,自己考不上很没面子,于是努力一下也考上了。还有人或许已经计划好了未来要出国、要找高薪工作、要当大官。另外一些人或许压根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你暂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你可以尽管放心。你有一个无敌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因为你才大一,你还年轻。不过希望你能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坚信,发问是成长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上面提到的那些经验和技巧你可以记下来,但却可以慢点去付诸实施。好比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他穿什么鞋,骑车、走路、还是坐车,以及走哪一条路等“技术问题”立刻都被“悬空”了。目标决定手段。这个时代,我们常见不择手段的人,却鲜见目标明确的人。

  我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追问,就可以把那些表面上的“技巧”变得苍白无力:多高的绩点对我才是必要的?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和同窗友谊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什么样的工作才是适合我的?我以为,总而言之不要忘记了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如果你没有答案,请千万不要紧张。因为这或许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你们这一代人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时代中的迷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被生活赶着在过日子。有些人他们每天的每个细节都是别人为他“安排”好的。他们一面在怨天尤人,另一面却毫无反思地“运转”着。“不得不”和“没办法”成了他们聊以自慰的口头禅。有些人他们整天都在低头默默赶路,却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这条路通往何方。“不去想”和“不知道”是他们回答一切的答案。还有些人他们曾经以为自己很清楚要什么,逐名逐利,得到后却发现那些不是自己所要的。悲莫大于此,人生没法从头再来。

  你的人生是如此独一无二和珍贵,它有一次,且只有一次。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为你给出你自己人生价值和目标的“标准答案”。父母大概还能给你一些参考,但他们终有一天要老去,不能代替你度过余下的人生。老师们兴许还能给你一些建议,但也不能为你指明之后所有的道路。进入大学之后,不会再有高中老师告诉你什么是“准确答案”。人生的考卷要由自己来批改。只有你自己才能为自己找到人生的目标。这个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自己的。

  “我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个问题其实是人生总问题中的一部分。其实人是无法摆脱这些“大问题”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笛卡尔有言,人可以不用一辈子都当哲学家,但有必要在一生中深入地进行一次哲学思考。进行哲学思考并不是一定要去读海德格尔或者维特根斯坦,而是要抛掉一切虚荣浮华,直面本心,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做什么。

  好在你才大一,你还年轻。大学时代可能你一生中精力最为旺盛、头脑最为清晰的时期。如果这个时候不来进行思考自己的人生,可能没有更为合适的时间了。但愿你至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没有人可以彻底洞穿未来的迷雾。你不一定马上就有明确的答案,但发问是意义的开端,希望你在不断逼近真理。

  祝大学生活愉快!

  那些已被寄出的欢迎信

  □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 顾筝 整理

  各位社会学系的新同学:

  欢迎各位加入台北大学社会学系的行列。

  多数同学应该会如释重负,开始想像未来四年美妙的大学生活。但在同时,许多同学可能也开始疑惑,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有何用处?读社会学系以后要做什么?大学生活是何光景?在欢迎各位同学之余,似乎也有必要给各位基本的了解与心理准备。

  ……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各位同学、家长以电子邮件与我本人或未来大一导师联络。我们的电子信箱在本系网页上。来信请勿使用yahoo信箱,因为本校系统发出的邮件常被yahoo系统阻挡,各位可能收不到回信。

  (台北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在2009年给大一新生的欢迎信)

  亲爱的新生朋友:

  你好!

  我们深知你初来乍到,难免遇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诸多不适与困难。因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新生手册》,其中涵盖了报到、生活、学习、出行、购物、联系、安全等重要的内容。希望这本新生手册能对你早日适应留学生活提供帮助。联谊会成员各尽其责,使得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手册的编纂工作。

  (密歇根理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致新生的欢迎信)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