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巨大 创造了影响人类发展的伟大发明 但近代开始逐渐被西方国家超越
16世纪前 中国科技一直是领头羊
科学技术是从人类的第一堆篝火,第一件石器,第一架弓箭中悄然无声地萌生的。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16世纪前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司南、地动仪、造纸术……一个个发明宛如明亮闪烁的星星,它们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大成就
我们首站在科技最高峰
在4000年前,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第一个国家——夏朝。历史学家们认为,国家的建立是文明时代来临的标志,这对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在五代的短暂分裂之后,中国又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宋朝。
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当时的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较为重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潮和黄金时期。
古代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发明”中,除了造纸技术早已成熟,其他“三大”都是在宋代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号称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明太宗时由于有郑和下西洋的海上活动,使得绘制海图以及罗盘运用的技术大为进步,其他民间的科学作品,像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都是流传至今的科学名作,这也使得中国的科技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发明名称 发明者 发明时间
十进位制 源于甲骨文 公元前13世纪
冶铁 佚名 公元前513年
水力鼓风设备 杜诗 公元31年
造纸术 蔡伦 公元105年
左右浑天仪 张衡 公元2世纪初
圆周率计算 祖冲之 公元5~6世纪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公元533~544年
火药 源于沈括《梦溪笔谈》 公元7世纪
指南针 源于沈括《梦溪笔谈》 公元11世纪初
活字印刷 毕升 公元1041~1048年
闭关锁国
近代被西方科技超越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书中说道,古代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明清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告别繁荣兴盛,慢慢走到了下坡路。腐朽的制度注定将从这个世界消亡,而传统的科技必定也要让位于西方先进的近现代科技。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
16世纪,西方逐渐脱离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开始,西洋科学突飞猛进,获得了脱胎换骨的飞跃,大量的西学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
而此时的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然而,正如一句话所说的,“再坚固的屏障也终究会被打破,只是时间太晚了。”西方“后来居上”,跑到了世界科技的前列,而中国这个昔日的巨人被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有人曾经统计过近代以前中国科技成就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成就,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在公元1世纪至16世纪这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发明都占据全世界的半数以上,而在16世纪以后,这个比例骤然下降,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陈。
历史各阶段世界科技发明情况
(单位:项)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数量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96%
革新图强
逐渐汇入世界科技发展洪流
因为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不仅长期锁闭了国门,思想上也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西方人认为,单靠举着耶稣像很难宣传他们的基督教,于是他们用科学技术当敲门砖,后来就有了传教士,有了西学东渐。
利玛窦、熊三拔、汤若望和金尼阁等人最早来到中国,他们带来的西学著作有七千部之多。然而清王朝的闭关锁国使人们力图中西汇通的努力夭折了。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命运。中国被西方枪炮轰开了大门,但换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告别旧时日的时期,因此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最为特殊,又特别重要的时期。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最先提出了学习西方,改良朝政的口号。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掀起洋务运动,企图“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资本主义列强的欺压下,兴起了“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不仅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更被历史学家视作我国科学技术真正开始发展的起点。
当时的留美学生赵元任、任鸿隽、杨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学社,其宗旨是“联络同志,研究学术,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并创办了《科学杂志》。这是中国第一个科学家团体。
从此之后,中国人更加主动地走出国门,更直接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融入世界科技发展的洪流之中。
60年来
科技队伍从5万到4200万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然而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与奋斗,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了起来!
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总结新中国成立60周年科技成就时介绍,60年来,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到2007年科技人力资源已达4200万人,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全国财政科技拨款从1953年的0.5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540亿元;2008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达到45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2%。
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科教兴国”的战略,再到“科技自主创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在锐意进取和艰难跋涉中,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
从2000年起,国家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者的奖金额更是高达500万元人民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曾获此殊荣。
不仅如此,各个科技机构、研究机构也在国家的支持下确保科研工作的进行。
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期
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距今170万年—4000多年前)
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夏商西周时期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
古代科技体系的持续发展 (隋唐五代581年—960年)
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960年—1368年)
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明清时期 1368年—17世纪)
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 (明清时期17世纪—1840年)
近代科学技术 (清末民初时期1840年—1919年)
本版文/记者林晨音 制图/毛京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