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忽必烈洗劫之后 南诏王陵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10:43  生活新报

  

忽必烈洗劫之后南诏王陵在哪里

  据传,第一代南诏王细奴逻曾经在巍宝山前新村附近耕作

  巍山有很多关于当地奇闻轶事的传说,县政府曾派专人整理成册出版。在已出版的《南诏故地传说》中,有大半都和南诏历代国王的发迹、成长历程有关,但这些国王去世后究竟有没有王陵?王陵在哪里?传说中无丝毫记载。元朝将云南纳入自己的版图后,所有官藏的云南本地史料被悉数焚毁,有关于南诏国、大理国这两个在中国西南边陲曾经盛极一时的地方政权的一切,都变成一个谜。那么,南诏、大理国王是否有过陵墓?它们在哪里?

  是否有王陵?一场关于文献与财富的争论

  目前,曹操墓葬的发掘引发了有关曹操墓造假的争论。人们之所以痴迷于探寻古代帝王陵墓的秘密,除了因为这些陵墓里,可能藏着诸多文献资料之外的秘密,还可能因为陪伴这些帝王一起长眠于地下的大笔财富。围绕着南诏、大理国国王王陵的争论,也一直存在着。一种观点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洱海周边地区的民族实行火葬,因此不会留下陵墓。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包括巍山在内的洱海周边地区,在南诏国建立之前,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在500多年的历史中,中原王朝帝王们的陵墓越修越大,与中央王朝交往密切的南诏、大理国35代君王竟然没有留下一座坟墓,这似乎说不过去。

  1983年,巍山当地学者在做文物普查时,曾经在庙街乡的山岗上发现过一座石棺墓。按照葬式和出土物,它被认定为是战国时代的产物,它最有可能的主人,是当时生活在滇西一带的昆明族部落。既然战国时期当地就有墓葬的习俗,在此后与中原交往日益密切的时期内,要说巍山的墓葬习俗不受中原影响,似乎不太可能。

  据汉王朝的史料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发现西域有来自四川的蜀锦等商品出售。他问当地人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当地人告诉他,从这里向东,穿过崇山峻岭,就是出产这些“洋货”的地方。张骞猜想:从四川连接南亚、西域各国,一定有一条不为中原人所知的通道。

  实际上,这条通道就是比北方“丝绸之路”还要早上数百年就已经开通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大汉王朝在巍山设置邪龙县之前,当地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已经开始。

  公元前122年,张骞向汉武帝建议开通西南夷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汉武帝因此派出使者,但是昆明夷的部落首领并不买账,说:“汉与我孰大?”他拒绝给使者发放签证。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恼火,于是兴师动众修建了一个大水池操练水军,准备讨伐滇国。这就是写大观楼长联的孙髯翁为什么要在长联里加上“汉习楼船”的缘故。

  10多年后,大汉王朝的兵马征服了滇国,以滇池为益州郡(今晋宁县城),赐滇王金印。昆明夷首领统治的滇西诸地成了邪龙县,巍山地区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汉文化中有厚葬的习俗,吸收中原文化的滇西地区也很有可能会有墓葬。”巍山县历史文化学者、县文管所所长刘树喜说。

  何处有墓葬?一个让调查组孜孜以求的传说

  1999年,大理州政府成立“唐南诏、宋大理国古陵调查组”,开始在全州范围内搜寻南诏、大理国王陵。刘树喜成为古陵调查组的一员。同时参加调查组的,都是大理州内文物保护、旅游部门的精兵强将。在调查组成立后,这些队员们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在大理州内的岩洞中、寺庙里、古城下探求“王陵的蛛丝马迹”。按照考古学家的推测,南诏王族可能采取三种安葬形式,一是封藏在岩洞或山洞中,二是收藏在地宫里,如都城、祖庙和寺院中,三是安葬在地下。

  “南诏王国与中原的大唐王朝同步存在。为什么没有发现南诏国王的陵墓?目前所认为的最为可能的观点,是因为南诏国时代当地实行火葬,人去世之后3天就实行火葬。”刘树喜说。这种说法,同样有着史料记载。目前最权威的涉及南诏王室丧葬之事的古籍为樊绰所著的《蛮书·蛮夷风俗》,其中卷八写道:“蒙舍及乌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土,唯收两耳。南诏家贮之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盛之,深藏别室,四时取出祭之。其余家或铜瓶或铁瓶盛耳藏之。”所谓“蒙舍”,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巍山。当地的习俗是在人去世后仅保留两只耳朵用金瓶收藏,再用银制的盒子装着金瓶,保存于别室之中,在重要的节日里拿出来祭奠。国王的双耳用金瓶保存,其余的人按照地位的高低用铜瓶或铁瓶存放。这种习俗一直到明代以后才结束。而文物部门在考古工作中,也发现了大量的黑灰陶、彩陶等质地的火葬罐,体现了不同等级的墓葬方式。

  调查组的工作并没有取得惊人的发现。但此后大理当地的一个传说,却又让人觉得“金瓶执耳”一说有可信之处。曾经有媒体记者在大理采访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一个夏季的傍晚,在600年前南诏国都城所在地的巍山县,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轰隆隆的雷声传来,一位进山采药的彝族老汉在草丛中寻找着,发现一个小小的洞口,急忙走了进去。洞中漆黑一片,地面上坑坑洼洼的。就在火光照亮前方的时候,老汉惊呆了,山洞深处显现出一些金灿灿的东西。这是一些用黄金打造的罐子。这时,老汉好像受到了更大的惊吓,他全然不顾外面的狂风暴雨,跌跌撞撞跑出山洞。也许是因为受了惊吓和淋了雨,老汉回家后便一病不起,不久后就去世了。随着老汉的去世,刚刚被发现的山洞又失去了踪迹。

  

忽必烈洗劫之后南诏王陵在哪里

  老人回忆曾经听到的有关蒙舍城的传说

  

  石宝山说

  “山上佛教雕像中,有南诏国国君石刻”

  当南诏始祖细奴逻统一蒙舍建立大蒙国后,先后有4代国王在巍山经营了3座都城,历时92年。公元737年,皮逻阁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并于741年迁都大理太和城。此后的历代南诏国王以及大理国王,虽然经历400多年先后使用了3座都城,但都位于洱海之畔。在与大唐交恶的时期,南诏与大唐先后发生了3次天宝战争,均以唐军失败而告终。南诏国还特意将几万唐军尸体收集起来集中安葬,树立南诏德化碑。一个能够给敌人安坟立碑的王朝,为什么在国王死后连一块墓碑都没有留下?有人说,国王宝藏和金瓶一起藏在点苍山里,还有人说王陵和宝藏都埋在洱海之下,这究竟有没有可能?

  一本失踪了400多年、明代下关当地文人“玉笛山人”的笔记体古籍《淮城夜语》,让人们的心激动起来。按照大理州文联新编的《大理古佚书钞》对该书的抄录记载,南诏王蒙世龙曾多次发兵攻成都,掠金银财帛无数。他还密令崇模弟子正鲲,派掠自成都的俘军三千众,凿点苍四库,以储金银宝藏、丝帛奇物。点苍四库历时五年始成。

  储黄金、白银于点苍后库(即佛顶峰后山)之后,他们开五尺道,由太和城西上而入后山洞,道长二十余里,以石板镶之,称西库。中库于岑峨峰山腰开库,置历代金珠玉石,富足天下甲冠之。南库于斜阳峰,由红泥坡入,深两百步,至崖角成库于崖室,藏五万伐甲胄,一旦用之。北库则修辟于猎豹峰银洞,藏白银一库,库成封洞,不为外人知。之后,正鲲以毒酒杀修洞者。郑氏得天下,于宫中得四库图,然寻而未得。至段氏立国,按图遍寻,得银洞库入口,进二十二人,死于伏机。果得银两百余万两。后又破斜阳峰洞,皆军器数万件、兵法两部。另两库皆金银,按图寻,不得入口。太祖平南,蓝玉于段宅得图,寻亦不得。

  如果“玉笛山人”的这段记载属实,则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打过南诏宝藏的主意。但剩下的两个“皆金银”的宝库,后来仍然没有人能够找到,它们会不会就是南诏、大理国王们离世后的安身之处呢?它们在哪里?离大理并不遥远的剑川石宝山成为调查组“怀疑”的对象。

  南诏时代起,剑川的石宝山就成了佛教胜地。南诏、大理国的国王们曾命工匠在这里开凿石洞,修筑佛像。君王们在为神仙打造石像的同时,也将自己连同他们的家人、重臣的石像置于其中。剑川石钟山石窟管理所负责人董增旭曾告诉媒体,在石宝山上的佛教雕像中,人们一共找到了三位南诏国国君的石刻。而传说中,石宝山上就有一个神秘的山洞,存放着南诏大理国国王们的金瓶。

  调查组依照这条传说,对石宝山进行了调查。但专家们未能有所发现。“点苍山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藏有国王金瓶的地方,但包括点苍山的白王洞在内的很多最有可能的地方,我们都进行了调查,同样没有结果。”刘树喜说,调查组甚至还对大理三塔、洱海甚至祥云水目山、洱源佛光寨山、弘圭山古墓群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希望能够找到南诏和大理国王族的陵墓,最终都无功而返。最后,调查组专家们只好认定,《淮城夜语》是一本伪书,所写并非真实。调查的重点,又从洱海之畔,回到南诏国的发祥地巍山,“或许,落叶归根是这些国王的最终归宿”。

  [1]

  

忽必烈洗劫之后南诏王陵在哪里

  道人说,巍宝山应该是南诏国王们安放金瓶的最佳场所

  

  巍宝山说

  “曾出土文物,证实巍山与南诏国有联系”

  史料记载称,成吉思汗于公元1226年远征西夏王朝时猝然病逝,其灵柩从西夏千里迢迢秘密运回蒙古草原。南诏国王会不会在死后将金瓶安置到发祥地巍山?众多当地学者对此并没有定论。

  据传,第一代南诏王细奴逻曾经耕作于巍宝山的前新村附近。如今,巍宝山已经成为当地最为著名的文化、旅游以及宗教圣地,在巍宝山修炼的道人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难得的纳气吉地。按照后世人选择墓葬之地时多选择灵山、福地的标准,巍宝山应该是南诏国王们身后安葬金瓶的最佳场所。作为当地彝族群众土著的拜祭之地,巍宝山供奉了13代南诏王的神位,每年举行盛大的祭祖典礼,远在外省的彝族群众也会寻根至此祭奠。如今,13代南诏王神像安放的庙宇,却有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巡山殿。当年这些开疆辟土的国王们,离世后怎么会给自己安置一份“巡山”的职务?这或许是与彝族先民们崇尚自然、回归山野的情怀有关吧。

  1963年修建公路时,曾经有民工在巍宝山附近挖到一个雕铸有双龙的合金头盔,有人怀疑这是南诏王的头囊。不过,这个头囊却被当作破烂卖了。上世纪80年代后,一直渴望寻根问祖的前新村村民,自发开展了一次全民考古运动,最终什么也没有挖到。上世纪90年代后,曾经有两个冒充道人的外地年轻人到巍宝山寄宿。此后不久,巍宝山上的古坟墓便一座一座被人掘开。被抓获时,这两人仍然坚信巍宝山里藏有重要的大墓没有来得及发掘。“但事实上,目前我们考证得知,巍宝山上的古墓基本上都是明代以后的道人墓葬,和南诏国没有任何联系。”巍山当地历史文化学者范建伟说。而当地的土葬习俗,也是在明代以后才逐渐兴盛成为主流的。

  巍山的“灵山”并非仅此一处。作为南诏国第二代都城所在地的垅圩图山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山门口也有一座“巡山殿”,只不过我没能进去看它供奉的是第几代南诏王。问村里人垅圩图城的遗址怎么走,村里人基本上都摇头,表示不知道,突然又恍然大悟地问:“你要找的是松明楼吧?”“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消灭五诏诏主统一六诏”的民间传说,千年之后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除了一块标有“垅圩图城遗址”的文物保护碑外,我们并没有在遗址处看出什么特别之处。但1991年,刘树喜和同行们却在离故都遗址近百米处的山脚位置,发现了一座寺庙的遗址。经过抢救性的发掘,这里出土了一批证明这座城池与南诏国有联系的古物,以及足以改写云南佛教传入史的珍贵文物。随着发掘的进行,这座寺庙的院、殿、台阶、佛塔等被一一确认,已经发掘的4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下埋藏着太多让考古人员意外的惊喜。最后,考古人员甚至还发掘到了佛塔的地宫。按照惯例,这里常常是用来安放最为珍贵物品的地方。譬如陕西法门寺塔地宫,就安放有佛指舍利。南诏王的金瓶会不会就藏在这里?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打开地宫之时,所有人都失望了:里面已经遭到破坏,空无一物。“在被毁之前,里面应该存放有东西。”范建伟说,即便南诏王金瓶真的曾经在这里存放过,如今也已经无从查起。此时,发掘资金已经用尽,考古工作不得不停止,发掘过的地方被填平恢复原状。

  

忽必烈洗劫之后南诏王陵在哪里

  “垅圩图城遗址”上的文物保护碑

  

  五印山说

  “曾发现古墓遗坑数十,墓室皆被掘盗过”

  “玉笛山人”的《淮城夜语》有另外一个记载,成为南诏国王们金瓶去向的又一线索。刘树喜所在的古陵调查组,根据这条线索,找到巍山的另外一处灵山——五印山。

  按照这部古书残卷的寥寥300多字记载,到了南诏后期,大臣郑买嗣起兵谋反篡位,在抱着国王舜化贞上朝时,乘机杀害了南诏国最后一位国王,推翻了南诏国。接着,郑氏灭绝蒙氏皇室家族八百余口于首都五华楼下。不久,又挖掘历代南诏王陵,取走地宫随葬物品,将遗体全部焚烧,再抛尸于滚滚波涛的沧澜江中。为免遭屠戮,王室人员纷纷外逃,王族“蒙”姓更改,成为如今巍山的“茶”姓、“字”姓等大族。在逃亡的过程中,一位逃亡者把从宫廷中带出来的青铜编钟、铜剑、酒尊以及一柄铸有人像的象征身份的战柄草草埋在巍山马鞍山附近的一片土坡上。2005年,这些东西在雨水冲刷后露出地面。“或许是南诏蒙氏遭屠杀的时候留下的,但同样无法考证。”范建伟说。

  元末明初,有人惊于郑氏掘墓一事,“叶榆七子”先后九次亲作考证。他们到南诏发祥地垅圩图山、巍宝山、文华山诸山间考察,均无获,再去五印山寻访。众人发现了深藏于山峦之中的古墓遗坑数十,墓室皆已被掘盗过。“叶榆七子”推断,这当为历代南诏国王及嫔妃皇族陵寝之所,为郑买嗣及其党羽所为。

  鉴于前朝王陵劫难,此后的历代大理国王不再兴建王陵地宫。上至国王,下至达官,死后一律仿效佛教僧人,涅槃 、火化,收骨殖保存于崇圣寺三塔地宫。按日后考证,大理国举国信奉佛教的传统,始于南诏国晚期隆舜国王时代。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段和誉便是大理国的第16代国王。但他并非小说中塑造的风流倜傥,而是一位具有文韬武略的优秀帝王。因儿子争权,加之彗星出现,段和誉认为这是国家即将遭受劫难的征兆,于是禅位出家无为寺,法号广弘,终年94岁,成为大理国最高龄的国王。“以佛立国”的传统下,大理国22代国王中有10人出家为僧。按照佛教习俗,僧人圆寂后火化,这或许又成为大理国国王陵墓查无所踪的又一大原因。

  大理国后期,忽必烈于公元1253年亲率大军远征滇境,用皮筏渡过金沙江,翻越点苍山,灭大理国。元军下令,尽数焚毁南诏、大理两朝所有文献典册,连遍布各地寺院民宅的碑刻勒石,都命士兵一一掘出砸为碎块,唯留《南诏德化碑》。一时间,滇境历代之文献禁绝毁弃,历史断层继而出现。这些国王们的王陵、宝藏是否真的存在过,从此真的就无据可查了。

  千年之后,五印山的春季时分,常常出现在大理别处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景象。“像在放一幕环幕电影,奇异的景象在眼前幻演而过。”范建伟说,在明代之前,这里曾经有大量建筑,此后也一一被毁。山中即便有过巨大的墓葬坑,也找不出半点王陵痕迹。南诏王陵究竟有没有在这里埋葬过,或者至今仍然隐藏在巍山、大理的某一个神秘地方,仍然是一个谜。“或许真的有吧,只是还没有被发现。”刘树喜说。而留下这些谜的南诏国王们,或许真的骑着神马,巡山去了……

  本报记者 冯兴杰 实习记者 张浩/文 本报记者 符光周/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