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教授谈教材增减名家文章:鲁迅部分作品太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1日02:26  郑州晚报
北大教授谈教材增减名家文章:鲁迅部分作品太深
资料图片:鲁迅

  中学语文课本

  为何调整鲁迅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对包括鲁迅多篇文章在内的名篇进行了调整,这引起一些读者的质疑。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近日解释说,这是课程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现在中学生的需要。

  温儒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其实是2004年出版的,已经用了5年,不是某些报道所说的新学年又有新变动。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原来3学年改为1.25学年,总课量减少,课文篇目自然也减少,鲁迅的作品由原来5篇调整为2篇。准确地说,鲁迅作品在必修课中减少了,但在选修课中又增加了《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论读书》等。

  温儒敏表示,新语文课本对名家作品的增减主要考虑其是否适合现在中学生,考虑语文性。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太深了,他们读起来不容易懂。此次新增加另外一些名家作品,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等,就比较适合现在中学生阅读。这不能说是“鲁迅大撤退”,其实在选修课教材中又专门选收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这也是为了引发学生了解鲁迅,更多更好地读鲁迅。

  温儒敏强调,新语文教材并没有淡化经典作品,经典作品在新教材中还是占最大的比例。

  温儒敏认为,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选文的面太窄,并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改教材引来争论

  支持者:新教材的调整顺应时代和学生需求

  反对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仅靠改教材没用

  调查 内容并非“大换血”而是“微调”

  记者对上海、江苏等地的语文新教材进行了调查,一些语文教师认为,网上所谓删除20余篇经典课文的“大换血”并不属实。教师们认为,各地教材虽然都在微调,但还不至于突然撤掉大批经典篇目。

  上海光明中学语文教师张奚斌和吴淞中学语文教师陈洁都比对了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新教材删除了《祝福》《纪念刘和珍君》《狂人日记》等课文,但鲁迅的《白莽作孩儿塔序》《阿Q正传》以及《孔雀东南飞》《项脊轩志》等依然在课本中,且为教学重点课文,《药》虽然删除,但添加了《药》的评点课文,《背影》和《荷塘月色》也分别选取在初中和高中课本里。

  支持 课文调整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的编写者之一。他说,编纂教材是慎之又慎的过程,没人会毫无理由地撤掉这些经典篇目,即便调整也是集思广益,思索再三的结果。

  比如,《阿Q正传》节选部分的改变,是因为目前所处的时代是和平发展时期,而非“革命”时期,但阿Q仍然是经典的文学形象,因此就选择了有关“精神胜利法”的篇章,更具代表性。

  《诗经》中节选篇目删去了《硕鼠》,相比较而言,新教材的《蒹葭》和《采薇》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姚为洲说,新教材的调整也是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在经典的范围内选择离他们更近的课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对 突破语文教学瓶颈仅靠改教材还不够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认为,好的语文教材能“适应时代、引领时代、穿越时代”。鲁迅的文章就是如此。更换经典可以,但不可大量删除,因为语文教材必须是经典占大多数,时文占少数,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大量删掉经典篇目。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耀晶说,在语言上,鲁迅的文章及文言文相比现代文当然较难,目前也不太使用,但这绝对不是调整教材的出发点。

  学生陈嘉栋说,教材新不新、课文换不换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作用并不明显,放学后先做数理、再背英语的同学仍然很多。

  “要真正突破教学瓶颈,让学生喜欢语文,还在于改变语文考试体系。”周宏说。据新华社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教材 鲁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