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会面人卖得火 洋人街摆摊卖不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3:16  华龙网-重庆商报

  面塑大师明三娘记者 张路桥 摄

  “天津有个泥人张,重庆有个面人明!”56岁的明三娘是全国知名面塑大师。这位民间艺人在经历了多国巡演的风光、儿子数度戒毒的艰难,以及为了生计而参加月嫂培训的尴尬后,又走进了上海世博会表演起了绝活……前天,明三娘十分不解,“都是一样的小面人,为啥回到洋人街就一个都卖不出去了呢?”

  顾客杀完价才认出她

  前天,洋人街一个制作糖观灯的小摊前,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牢牢盯着插在桌沿的几个小面人,“妈妈,这些小人好乖,给我买一个!”“幺儿,面人能看不能吃,我给你买糖观灯嘛!”女孩的妈妈边回答边开始问价。“3元钱转一次。”正在制作糖观灯的女老板答道。“便宜点哟,棉花糖都才两元钱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开始杀价。女老板微微抬起头,“妹妹,糖观灯成本高,要是你女儿转到龙了,我要做好一阵才能完工,这价格不贵。”小女孩转动转盘,指针停下后指向“马”,女老板立即举起盛糖的小勺开始在案板上“画马”,动作有些笨拙。围观者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你就是面人王明三娘啊!怎么也做起糖观灯来了?”

  世博会卖了近百面人

  明三娘蓄着齐耳短发,身着一件浅蓝色的短袖上衣。在上衣背后,印着“上海世博会重庆活动周”几个大字。明三娘说,她刚从上海回来不久。“8月9日到18日,我在上海世博园表演现场捏面人,很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明三娘回忆称,在上海期间,她平均每天要在现场制作十来个面人出售,“有红楼主角,还有三国人物,除了吃中饭那半个小时,我双手几乎一刻也没停过。”由于生意太好,在世博园内足足呆了十天,三娘连一个外国展馆也没能逛到,“我只参观了重庆馆,还是设法挤时间去的。”

  如今只能改卖糖观灯

  一两分钟后,马儿做好,明三娘拿出一块硬纸片扇风冷却,随后递给了小女孩……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明三娘又制作了几个糖观灯。下午5时许,游客渐渐少去,洋人街变得冷清起来。明三娘清点了一下:摆摊一天,3元的糖观灯卖出去了11个,2元一个的面人一个都没卖出去。“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明三娘有些无奈,收拾好几十斤重的行头,朝着公交车站走去。“我的小面人在世博会上如此俏销,为啥在洋人街就卖不出去了呢?”明三娘很是郁闷,“要不是洋人街物管方免去了我每月600元的场地费,这摊根本就没办法维持下去了。”

  挣钱少十年没买新衣

  “小面人越来越不好卖,为了生计,今年2月份我只好一边做小面人,一边学做糖观灯。”昨天下午,在明三娘李家沱的家中,她向记者讲起了最近几年的窘迫生活:数次出山,却屡屡经受被迫退出的尴尬;虽为名人,却十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现在穿的花衬衣都是朋友送的。

  人物声音

  很多民间手艺人 都和我一样窘迫

  明三娘说,虽然她今年已经56岁,但视力保护得好,穿针都不用戴眼镜,还能做不少年的手艺活,可惜市场越来越不景气。

  “民间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窘迫的手艺人。”明三娘感慨地说:“双面绣在全国得了金奖的康宁、用蛋壳画脸谱的郑遵瑞、用石头雕了108个水浒好汉的穆登德,都月入不到千元。”她介绍,我市民间艺人约有400名,其中大师级人物约20名,都是各怀绝技,但他们中绝大多数生活清贫。明三娘说,由于找不到钱,很多年轻人不愿学民间绝活,“我的徒弟们也都转行干起了厨师等工作。”

  人物背景

  跟山东人学面塑 下岗女成面人王

  明三娘原名明朝兰,1987年下岗后,在街头做起了卖水果、卖豆浆的小生意,又用棕树叶子编一些小动物来卖。1989年盛夏,她遇见一个捏各种面人卖的山东人,于是就向其学捏面塑,从此与面塑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明三娘从捏一般人物向古典名著中世人知晓的人物发展。她向重庆美术界的一些专家请教,找来四大名著,查阅书中的人物捏图,仔细观看捏图上有关人物的年龄、身材、面容、发型、眼神、衣着、饰物、鞋帽、道具、姿态、胡须和所用兵器,留意书中人物的各种体形比例、身段形象,创作古典人物。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 杨玺 实习生 孙佩瑶 采写

  商报热线966965感谢周先生提供线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