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蜱虫叮咬事件”锁定元凶 新型布尼亚病毒?

  河南18人被蜱虫叮咬致死 追踪

  记者从卫生部专家组获悉,河南蜱虫伤人事件的元凶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诊疗方案”初稿已完成。“专家组已经将方案上报到卫生部,卫生部批准后这个方案就可出台了。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是可以治疗的,而且病死率很低,公众不必恐慌。

  已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病毒

  前日,记者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此次专家组成员不仅来自中疾控以及北京的医院,河南、山东等地的基层医生也加入其中。记者联系到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北大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徐小元证实相关部门已经分离出病毒的说法。

  有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及脑炎。

  病毒未现人际传播

  据媒体报道,2010年5月,卫生部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临床等有关专家,编写印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试行)》。根据方案要求,卫生厅进一步组织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重点发现并证实可能同样引起临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一种布尼亚病毒。

  此次卫生部正在组织专家编写的“诊疗方案”中,已暂时使用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这一说法。但这是否是这一病毒的最后名称,记者并未得到明确证实。徐小元说,方案中将包括病毒的监测、诊断、鉴别、治疗等内容,他强调,这一病毒仍然需要按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行监测,并且这一病毒通过蜱传播,目前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

  对于此病毒的“致病力”的问题,徐小元认为,河南这么多年有疑似500多人感染,18人死亡,死亡率很低,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卫生部专家组培训一线医生

  前日下午5时25分,卫生部专家组与河南省疾控部门在商城县召开技术工作会。专家组组长、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介绍了这两天在商城的调研情况,并称今后相关蜱传疫区的医务工作人员将在岗前接受无形体病的防治知识培训。

  据悉,专家组在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对一线医生进行了一次培训。这次培训共召集了商城县19个乡的医生,包括商城县医生以及信阳市治疗蜱虫叮咬病例较多的几位主治医师。专家组成员李德新称,有的蜱传疾病可能传播的是一种新病毒,目前还在认识过程中,需要做长期大量的监测工作,才会非常完整地认识它,或者在比较初步的认识以后,通过法定程序来确定它是否会纳入我国法定的管理范围。

  商城县疾控中心主任余芳前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再次说:“疾病不存在瞒报问题”。

  病原体传播率与蚊子差不多

  专家组成员王世文介绍,2009年,商城县发现疑似无形体病病例87例,死亡5例;今年截至目前,共发现120例,死亡1例,当地平均一个村一个病例,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94.2%的患者为农民,其他则为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等。病患相对集中的年龄是50岁以上,其中男女的比例为1:2.7,发病地点则集中在浅山丘陵地带。

  王世文还称,这次调研帮助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学术观点,比如这次他发现家禽身上并没有蜱虫,蜱虫多集中在发毛较细的家畜身上,这将为其修改相关防控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重点研究蜱传病原体原宿主的情况。

  王世文表示,商城县出现的疑似无形体病病例基本上可以肯定为蜱传疾病,但民众不需要对蜱虫过于恐慌。蜱的病原体传播率与蚊子差不多,就其传播特点和传播途径而言,这种病是可防可控的。

  (新华社 新京报 法制晚报)

  资料

  布尼亚病毒

  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及脑炎。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有些病毒在其节肢动物媒介中,可经卵、交配或胚胎期传播。“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

  影响

  灭蜱药热卖 价格达300元

  短短一周内,因为河南、山东等地的“毒虫事件”,蜱虫这一几乎不为城市人知的虫子,成了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记者走访发现,“毒虫事件”引起一些网友的“恐虫症”,想出各种方法消毒、灭虫。各类“灭蜱虫”的药物也在网上热卖,价格从5元至300余元不等。

  记者在某知名购物网站搜索发现,键入“蜱虫”就能搜出2600余件商品。专营宠物用品的卖家林小姐表示,一些老客户一来就问“有没有灭蜱虫的药?”后来,她索性将“蜱虫”设为关键字,有需要的网友一搜就能看见相关商品。还有买家专门打出了“灭蜱虫”的广告语。甚至一些与蜱虫并无直接关系的商品也将其作为活广告。一种测试体温的仪器也拿出“蜱虫”做广告,原因是蜱虫引发的病理之一就是高热。不过,这些商品价格却千差万别。以灭虫药为例,有的仅售5元,有的售价却高达300余元。(新闻晚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