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个性假期表 调侃亦民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05:17  沈阳网-沈阳日报

  □刘海明

  儿时的夏日夜晚,在外纳凉的时候,奶奶和母亲总爱指着天上的星星给我们讲神话传说。牛郎星和织女星被王母娘娘划下的银河阻断,令多少代人耿耿于怀:好端端的一对,为何要强行拆开呢?天上的悲剧,在凡间又何尝不是经常上演?中秋节和国庆节,堪称当代假日中的“双子星座”,原本可以牵手共度,怎奈牵线搭桥的红娘少,拆散姻缘的“王母娘娘”却历来不少。

  9月19日《北京晨报》消息,被评为“史上最零碎、最折腾人的假期”马上就要来临,除了口诀歌等招数外,上班族们又折腾出了不少新花样——“个性假期表”,成为网络热捧的节前“开胃小点”。

  现行的假期安排,将中秋和国庆切割成两个“孤岛”,给民众的节日活动带来诸多的不便。中秋节前夕,每个单位都在根据全国的放假安排,部署各自的放假日程。最苦恼的莫过于学校了,正常的教学日程被官方的假日打乱,整个10月将很少有休息时候,补课安排必须按图索骥,才能对号入座。

  师生苦不堪言,他们对放假的怨声载道,不过是社会一个缩影。“植物大战僵尸”版、“盗梦空间”和凤姐版的中秋国庆个性假期表,以调侃的方式表达民众对双节假日安排的不满,则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秋国庆假日安排的民意风向标:“今年的假期真是‘大卸八块’”“能编排出这么一个我们记都记不住的假期,算个人才了”“这个假期要获得诺贝尔奖”“据说我国还有个假日办,不知那些人除了安排假日外还做些什么”“他们兼职整人”“向假期办致敬!你们辛苦了,搞的我不知道那天上课了”。

  被称作史上最繁琐的放假,民怨的背后是在问政。作为主管假日安排的机构,假日安排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便民原则和传统原则。放一次假涉及亿万人的利益,不可有丝毫疏忽。因为放假而频繁调休,打乱了全社会的日常作息,造成的混乱焉能低估?任何一个看过全国中秋国庆假日安排的人,能一目了然知道自己需要在几月几号补上哪天的班吗?假如大多数人因休息个假期,弄得长时间晕头转向去补上班,得耶,失耶?再者,中秋和国庆之所以放假,一个旨在恢复传统节日的凝聚力,一个旨在增加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放假安排需要尊重传统。中秋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扮演了第二春节的角色,团圆是其主旨。据韩国的留学生介绍,他们的中秋假期和春节一样长,就是鼓励民众回家团聚。我们的假日办能否借鉴别人的这个做法,在不增加中秋节的公休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每年的中秋和国庆两个节日连接起来放假,而不是鼓励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不少人呼吁“调整一下:9月18日、10月10日上班,9月22日—10月3日放假,10月4日—10月7日上班,十二天连续假期,不更好吗?”

  不能事先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就应善于从公众的调侃中听取民意,希望明年这个时候,不再有类似的调侃和牢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