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管好公车,何需“无车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13:04  新闻晚报

  □周明华

  9月22日是中秋佳节,又逢今年第4个中国城市无车日。届时一些城市还将设立无车区,向市民发出了“城市无车日”的倡议。具体到上海,无车日当天,上海市将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宣传“绿色交通,低碳生活”的交通出行理念。另悉,一些地方还会如第三个无车日那样,在无车日当天,动用直升机监管公车出行状况。

  尽管我明白,全国一百余座城市连续四年举行的这种“无车日”活动,其象征意义胜于实际意义,客观上也起到了一种让环保意识渗入民间的作用。但一年复一年地看罢此类浮于街面的“一日秀”,我已有种“审无车日疲劳感”。的确,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城市,越来越急切地渴盼清新的空气,汽车除了带给现代人出行之便外,更多的是带给城市人吸入肺体的有害尾气。我国2002进入“汽车社会元年”,8年后,“汽车社会病”不仅在大城市生就,且已迅速蔓延至中小城市。

  形势所迫,一些国家为节能减排,最近几年已将“无车日”从理念层面移至实践阶段,不仅是每年9月22日这天是“无车日”,每月甚至每周都会诠释一天“无车日”。反观国内,我们响应1998年法国倡仪的“世界无车日”的环保活动以来,一直处于“创概念、轻实践”的低层面。大多数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每年一次的 “无车日”的确弄得动静不小,但盘点收获时,却几乎两手空茫。不仅这些年来公车配备的绝对数量还在一路看涨,而且公车“私奔”早已成性,监管措施长期疲沓。

  所以,若无法律性、制度性和监督刚性的整治公车私用的措施跟进,那么“无车日”又能管住多少公车呢?前三个“无车日”不就是“轰轰烈烈一天、冷冷清清一载”吗?没有法制与技术之手去动态监管公车运行,靠扯眼指数甚高的天上打着旋旋的直升机,在“无车日”这天去监管公车是否封存,实在有点小孩玩过家家的味道。我这里有份数字: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和刘光复在近年两会上称,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据权威测算,公车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余时间被用于领导的私事上。

  实际上,不管是瑞典芬兰,还是在我国,公车运行几乎无国别,若无全程监管的技术硬件存在,任何一辆公车都有“私奔”的冲动,而且这种冲动只会越来越强烈。之所以我国一大群公车好“私奔”这一口,只因当前“公车们”被技术性监督的设置长期疲软所致。公车管理,实则是一场权利与利益的长期较量。如果监管车轮腐败系统法律制度性设置尚待时日的话,那么我们不妨借鉴国外一些地方给每辆公车安上GPS系统,让技术性监督防腐先行一步。

  无疑这是务实之举。这样,方能将大街上“私奔”的公车给统统拽回机关仓库,方能使公仆以身垂范,将节能减排的举国能源忧患意识注入民间。这才是百姓眼中的最美也是最恒久的“无车日”。道理很简单,真正不怕油价上涨日日上街兜风儿的私车数目毕竟不多,烧油毕竟像烧自己的钱口袋那样心痛。一旦管住了从不私人掏腰包的私用公车,就等于掐住了城市解决减排节能、保通缓堵难题的三寸要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