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 22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意味着团圆、欢聚的节日里,全国各地充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喜庆佳节。
在北京,去颐和园看桂花,去玉渊潭公园看白皮松盆景,去北海划夜船……中秋节前后,北京不少市民除了赏月、吃月饼,还在公园观赏月季、桂花、四季兰、菊花、向日葵等花卉,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22日晚,北京月坛公园举办的“月圆·团圆”中秋节游园赏月活动让这个古代园林处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在月坛公园北门,一尊兔儿爷造型灯吸引很多人进来游园。在仿古的“月坛祭台”上,举行了中秋皇家祭月礼仪展示,再现了古代皇家祭祀盛典。
“云带阴霾去,月携圆满来。亲儿在北大,思父思母爱。手写短消息,祝福千里外……”这是来自新疆的北京大学2010级本科新生达吾力江改编的一首词,来表达对父母的挂念和祝福。连日来,北大以中秋佳节为契机,开展了中秋原创短信征集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短信表达对故土、家庭、亲人的思念热爱和感恩之情,得到了北大学子的积极响应,学生们纷纷拿起手机将情思化作诗意的文字,通过短信传递温情祝福。
在上海,一场雨让上海市民中秋之夜看不到月亮,但满街的花灯同样成为人们争相观赏的对象。在世博园,游客们热情不减,截至当天下午5点,仍有46万多人涌入世博园,园内的文艺演出、互动游戏、花车巡游、赠送月饼等活动更让游客们高兴。
22日下午,上海豫园商城内尽管飘着小雨,但依然游人如织,随处可见的红灯笼,让节日的气氛异常浓厚。在豫园商城的中心广场,为节日搭建的“嫦娥奔月”巨型花灯展台十分壮观:巨大的三层亭阁金碧辉煌,花格门窗雕琢了吉祥纹饰,顶层的彩云桥上几位“仙女”仿佛云中漫步、直奔月亮而去。梦幻的景致吸引着游客们争先恐后地上前拍照留念。
以时尚著称的上海新天地,也因为中秋节的到来而充满了中国风情。在一些店铺门口,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灯笼,垂着黄色丝穗、画着吉祥图案,上面写着“中秋佳节”、“人间两圆”等字样,与下方的西式餐点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面孔相映成趣。
在世博园里,22日恰逢澳门特别日,位于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澳门“德成按”案例馆率先推出专题演出。澳门多位曾获海内外武术金牌的运动员,分别饰演金庸笔下的人物,在澳门中乐团伴奏下,演出了《将军令》《剑舞》《旱天雷》等节目。在园内,不少亚洲国家场馆大打“中秋牌”。韩国馆为观众带来传统舞蹈和现代街舞表演,马来西亚馆十多天前就已推出了自己的中秋月饼。
在青海,雨后初晴的玉树地震灾区空气湿润而清新。在结古镇新寨村的一所敬老院里,76岁的藏族老阿妈折措,一手拿着转经筒,一手紧紧握着志愿者送来的月饼。折措手里的月饼是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邮寄到玉树的。
中秋节前夕,正在玉树地震灾区从事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徐朗,在网上发了一个“给玉树一盒月饼”的帖子。让徐朗始料不及的是,帖子发出去的第二天,就有22个省区市的志愿者们承诺要发月饼给玉树地震灾区。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月饼,带着全国各地同胞的爱心,源源不断地到达玉树地震灾区。
折措老人手里的月饼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学生安安寄来的。今年暑假安安曾在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当过志愿者,她寄出的月饼22日早晨刚刚到达玉树。“月饼虽小情谊真,让玉树灾区群众吃到全国的月饼,全国人民和玉树心连心!”徐朗说。
在江西,三个月前,滔滔洪水淹没了江西抚州临川区唱凯大堤决口区的一切;三个月后,人们在重新恢复的家园里话丰收,庆中秋。记者在重灾区之一的唱凯镇上蔡村看到,这里爆竹声声,月饼飘香,处处是浓浓的节日气息。村民们忙里忙外,欢欢喜喜地张罗着团圆饭。
22日中午,村民蔡长根在家里忙着杀鸡宰鸭。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带着两个孙子一起过中秋。令他感动的是,镇干部特地送来了月饼、大米、食用油等中秋过节物品。谈及今年的秋粮生产,老蔡的高兴劲儿来了。“今年晚稻长势非常好,丰收在望。”
在特区深圳,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又恰逢特区建立30周年喜庆,不少特区群众纷纷来到具有标志意义的邓小平画像前参观留念。记者22日上午来到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邓小平画像前,三五成群的人们在画像面前拍照留念,还有一些敬献的鲜花静静地摆在石阶上,表达着深圳人对于小平同志的深情厚爱。一家三口前来参观的刘茗说:“我来自四川农村,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我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把亲人接来深圳共享幸福,我们一家能够在深圳实现团圆要感谢小平同志、感谢改革开放,所以团圆佳节来看看。”
在内蒙古,进城务工的吴远清则过了一个激动而幸福的中秋节。今年的中秋节,她第一次通过电脑屏幕,见到长高了不少的女儿。
22日上午,6位在呼和浩特市务工的特殊读者走进内蒙古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通过网络平台与留守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的子女视频聊天。当吴远清坐在电脑前,看到身穿浅绿色校服、梳着马尾辫、面带微笑的女儿甜甜通过电脑屏幕出现在面前时,她忍不住激动起来:“这是我过完年后第一次与孩子‘见面’,她上六年级了,也长高了,能在中秋节与她‘团聚’,我非常高兴。”
据内蒙古图书馆馆长李晓秋介绍,为了给留守儿童与他们外出打工的父母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今年内蒙古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中秋服务行动”只邀请到少部分留守儿童及家长,今后他们将把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推广到更多地方。(记者罗争光、李亚楠、顾玲、陈先锋、郭远明、滕军伟、文涛、杨三军、王思海、王橙澄、于嘉、林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