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全
9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日前,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接受本报书面专访,就中俄关系发表看法。
俄外交重心并未改变
记者:最近,《在系统基础上有效利用外交因素推动俄联邦长期发展计划》引起各方关注,被认为是俄外交新政。有分析认为《计划》标志着俄外交重心转移到美欧等西方国家,您同意这种看法吗?这会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拉佐夫:2008年7月12日梅德韦杰夫总统确定了新的国家对外政策构想,主导方向没有改变。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仍是当前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导方向之一。作为佐证,不久前,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哈巴罗夫斯克召开会议,内容是讨论远东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加强俄罗斯同亚太地区各国的合作。
前不久,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俄罗斯驻各国大使和各个国际组织常驻代表会议上作了关于外交新政的讲话,他对外交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任务,重要的是要促进俄罗斯经济现代化,推进向创新型经济转轨。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相信这一立场会在总统访华期间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总体而言,近年来,俄中关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例如,确定了到2020年中国在俄累计投资额达120亿美元的目标;2009年通过了《俄中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等。
俄中经贸合作空间大
记者:经济现代化是俄罗斯的热门词汇,而中国现在同样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您对中俄两国在高新科技、低碳环保等领域开展合作有何建议?
拉佐夫:最近,“经济现代化”一词流传很广,这反映出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如果不走创新之路,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实现未来的繁荣。俄罗斯和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效地加以利用能使两国解决好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前,双方在重要科技领域有70多个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处在实施阶段,由两国近40个城市的科学院、大学、研究所、国有企业和控股公司等共同参与。
我对两国该领域的合作持乐观态度,潜力巨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原子物理和高能物理学、化学和石油化工、绿色生态和节能技术、机械工业、仪表制造、自动化技术、电信、电子产品、信息技术等。
记者:我们知道俄罗斯现在有不少经济特区、科技园区,那里的投资环境如何?对华商有没有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
拉佐夫:鉴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先进经验,俄罗斯目前已建立几种不同类型的经济特区,包括技术应用型、工业生产型、旅游休闲型和港口型。它们覆盖俄罗斯全境。功能方面,从家用电器、汽车、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到大型旅游中心、港口和物流中心的建立,可谓多种多样。特区内有来自18个国家的200多个公司,包括大型跨国集团。特区内实施的税收、海关等制度将给外国投资者更多机会,以便他们在俄扩大生产经营。俄政府将为外商利益提供保障。
中国企业对俄罗斯经济特区也表现出兴趣。据我所知,有些中国企业已入驻特区。但对于经济特区的潜力和可能性,我认为目前还是被低估的。
记者:您在去年接受我报采访时曾说,有关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9—2012年)》的行动计划正在实施,两国合作的领域非常宽泛。您如何看待中俄两国经贸结构由能源为主向多元化转型的问题?
拉佐夫: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2009年俄中双边贸易额明显萎缩。但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上升了50%,增速均超过两国对外贸易增幅,这表明俄中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基础稳固。俄中贸易合作空间巨大,相关商品包括:矿物燃料、化工产品、黑色和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和装备、林业产品和海产品。俄罗斯是中国第四大原油进口国;而俄罗斯的木材和海产品占中国该产品进口的近一半。
两国领导人一直都关注俄中经济结构多元化的问题。在近期计划中,将实施一系列能源、石化、航空制造、科技领域的大型投资项目,这将对转变两国贸易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份额产生积极影响。
俄民众视中国最友好
记者:中俄去年9月签订《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但俄罗斯国内也有一种声音,担心中国会在俄远东地区扩张和形成威胁,对中国劳工入境俄罗斯也持谨慎态度,您对此怎么看?
拉佐夫:两国高层去年9月通过该 《纲要》,其主要目的是为发展边境合作注入新动力,使两国接壤地区协调发展。《纲要》包括一系列完善边境基础设施的项目,例如建通行站、公路和铁路、在边境区建桥、发展陆上和空中走廊等。两国达成了一系列具体项目协议,包括开发开采矿产、建立木材深加工企业、生产建材以及农业领域合作等。《纲要》的实施将加快实现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福两国人民。
关于所谓“中国威胁论”,我认为是不恰当的。顺便说一下,关于俄罗斯流传“中国威胁论”这种说法,我更经常地是在中国媒体上看到报道,而非俄罗斯媒体。根据俄罗斯一项民意调查的数据,超过一半俄罗斯人认为中国是跟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所以,有关俄罗斯流行着“中国威胁论”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顺便说一句,我很有兴趣想知道,多少中国人把俄罗斯认为是“最友好的国家”。《解放日报》或许能发起一个民意调查?
记者:过去几年中,中俄两国互办了国家年和语言年等大型活动。您认为未来几年,中俄还可以筹办哪些国家层面的活动?对此您有何期待和建议?
拉佐夫:两国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这在中俄关系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能大力推动两国关系及合作的全方位发展。2006年和2007年两国国家年举办了600多场活动,2009年、2010年的语言年拓宽了两国民间交流,丰富了中俄人文关系,有助于双方彼此塑造良好的形象,并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今后两国在人文领域共同举办活动,将借鉴国家年和语言年的成功经验。目前两国将讨论2011至2012年的新项目。
上合经济合作有潜力
记者:上海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地方,明年上合将迎来10岁生日。您认为中俄在上合框架内还有哪些领域可加大合作力度?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又面临哪些挑战?
拉佐夫:上合组织已经向人们证明了其是有效的地区性组织,并即将迎来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该组织作为重要的支柱力量已经赢得了国际上的普遍承认。其所行使的职能对欧亚大陆形成稳定与合作的局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上合组织章程明确规定了该组织的主要工作方向,这些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应对新威胁和新挑战、发展互惠互利的经贸与科技合作、在国际事务中推进政治对话和伙伴关系、加强人文合作。每年举行的上合组织首脑会议都会布置相应的任务。同时,该组织还在不断完善应有的法律法规基础。
保障上合组织区域内的安全与稳定,以及应对威胁和挑战 (首先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使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主要合作方向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上合组织成员国各执法机构与特种勤务部门的密切联系,以及国防机构的紧密联合,并不意味着上合组织即将演变为一个封闭的军事同盟,相反,它却是上合组织整体反恐潜力的重要元素。为此我们建立了由特种勤务部门和国防机构共同组成的联合军事演习制度——今年八月在俄罗斯和九月在哈萨克斯坦都分别举行了这样的军事演习。
经济活动对上合组织尤其重要。中亚存在巨大的可能性,各方开展平等、有效、互利的合作,能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把该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可预见到的未来,随着能源、运输、高科技等试点项目的实施,经济合作将更为有力。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尽快设立专门账户 (发展基金),为上合组织的具体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各方能就此事达成一致,并交由政府首脑理事会例行会议批准。
人文领域的合作也前景良好。上合各成员国的人民创造了灿烂文明,对全人类艺术宝库做出了很大贡献。任何重要的地区组织,其稳定发展的基础正是各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积极交流,上合组织也不例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