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全程监控三聚氰胺严防污染乳制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22:2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朱立毅 周婷玉)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5日公布了一份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的文件,这份直接下发给各省份和各有关部门的高规格通知将三聚氰胺作为“头号目标”,从其生产流通,到原料奶、出厂产品的检验,再到风险监测和评估,进行“全程监控”,防止其再次被添加到乳制品中。

  三聚氰胺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梦魇。2008年,著名的三鹿集团等企业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被查出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由此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然而时隔一年多之后,一些未销毁的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又陆续重现市场,引发轩然大波。

  三聚氰胺并非食品添加剂,但它可以制造原料奶中蛋白质含量合格的假象。这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中间产品虽然低毒,但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因此,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尽快会同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出厂销售用户登记制度、承诺制度和销售台账制度。

  “在从三聚氰胺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这份通知强调。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早在原料奶环节就已被非法添加,因此25日的通知强调食品加工企业对购入的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同时规定了监管部门对企业购入原料奶的监督抽检比例:不得少于所有批次的15%。

  不仅是原料奶,出厂产品的三聚氰胺检验也同样受到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要求企业必须对出厂产品的三聚氰胺等实行批批检验,质检部门要每周进行抽检。工商部门发现经营单位销售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制品的,一律依法吊销乳制品流通许可证。

  国务院办公厅还特别提到了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要求卫生部等部门重点加大对乳品中三聚氰胺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测频次。作为技术支撑,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健全相关标准,完善检测方法,加快推广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今年以来,中国又陆续曝光青海、河北等地使用未销毁的含三聚氰胺乳粉。针对这种屡禁不绝的现象,中国政府决意“重拳”出击,要求全面彻底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非法制售三聚氰胺及其调和物“黑窝点”及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黑窝点”。

  乳品或含乳食品中检出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监管部门要及时查清来源;检出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的,有关监管部门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公安机关要及时介入,对涉嫌犯罪的要迅速立案侦查;对跨省份的案件,公安部要挂牌督办。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中国还将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明确指出:辖区内发现仍有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未被清缴且重新流入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环节的,将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表示,这份文件可以称得上是史上对单个非食用物质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这是警示企业,也是增强消费者的信心。要注重政策落实,如谁来执行、谁来监督,依照什么程序执行,都需要后续措施加以明确。

  他还指出,除了加强监管,乳制品行业还需标本兼治,考虑长期的问题,如健全生产组织形式、理顺价格体系,让行业的每个主体都得到合理的利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