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昨天下午抵达北京,这次访华最为引人关注的一项内容就是中俄能源合作,两国元首将共同出席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仪式。
早在1994年,中俄就开始对修建两国间的石油管线问题进行磋商。1997到1998年间,修建“安大线”的计划明确下来,但始终不能达成最后协议。2002年12月,时任俄总统普京访华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但最终还是因日本抛出“安纳线”方案而功亏一篑。事情在2008年出现转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和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让俄罗斯的石油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俄罗斯亟须外部的资金支持来解决燃眉之急。2008年10月,中俄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中国承诺分别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150亿和100亿美元的贷款,俄方则表示将向中国出口3亿吨石油。此后,经过多轮“拉锯式”谈判,最终2009年2月17日的中俄一揽子能源协定签署。
中俄石油管道也就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起自俄远东原油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和内蒙古的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站。管道全长约1000公里。中石油内部一位参与了谈判的高层人士曾经评价说,中俄原油管线是一块硬骨头,从来没有哪一个能源项目像这个一样,经历了这么多的曲折和反复。那么为什么这个能源项目如此曲折和艰难,我们却一定要将其进行下去,我们连线中国能源网的首席信息官韩晓平。
主持人:为什么这个能源项目如此曲折艰难,我们却要一直把它进行下去,对国内能源解决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韩晓平:在此之前俄罗斯一直希望把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作为一种博弈的武器,所以在谈判管道的时候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而不是经济的因素,造成这个管道迟迟不能达成协议。但是这实际上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利益最大化的,因为大庆这一段管道本身可以在中国境内建设,中国境内能够保证建设工期,也可以控制建设成本,而且俄罗斯可以最近地把它卖到中国来以后,而且可以按国际市场价格来卖。这样的话,在俄罗斯国内,在高寒地区的远距离输送就不需要了,可以使原油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可以利润最大化。现在,由于全球新能源革命以后,对于石油的需求日益减少,所以俄罗斯必须要抢占市场。
对于我国来说,可以实现能源多元化。一方面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俄罗斯周边地区都能够得到发展,也使中国的发展能够更加平稳。
主持人:从长远看,这一次中俄的能源合作的意义主要是什么?
韩晓平:意义还是双边的合作。对于中国来说,首先我们需要能源的多元化,只有多方面都来油,中国才会形成一个有效的挖地效应,各边所有的油都流到中国来。中国一方面可以保证石油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价格。对于俄罗斯来说,它远东的石油如果卖给中国的话,实现利益最大化,能够保证它远东经济的发展。如果长时间远东经济不发展的话,对俄罗斯的稳定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俄罗斯现在一直想把油输送到太平洋,这样增加很多的成本供给日本,日本也是一个市场化的国家,它也要算一算从俄罗斯买油合适,还是从中东买油合适。如果俄罗斯的油成本大大超过中东的话,对于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从资源配置来说,送到中国是最合适的。
这次能源合作在中俄关系发展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连线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研究员姜毅。
主持人:中俄能源合作对俄中关系有什么影响?
姜毅:从最近这些年两国经济合作的情况看,一方面,中国能源合作成为拉动两国贸易额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中俄能源合作实际上也成为两国大宗贸易,特别是政府间大型企业贸易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需要经济不断增长、需要能源的国家和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在世界分工中主要靠出口能源赚取外汇的个国家来讲,两国在地缘上的接近,对于两国开展能源合作、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应该说都起到一个非常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两国在能源合作的步伐一个方面是加快了,另一个方面是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去年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贷款换石油的协议,表明两国实际上在能源合作领域也开始进入通过金融合作这种方式来进入。去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两国在天然气管线建设的路线图上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今年中俄石油管道终于竣工了,这对于保障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石油的稳定性和稳定的数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扩大两国的能源合作范围、提升两国能源合作的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