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刊现象”经验应该在全国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01:28  新文化报

  在期刊界普遍感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吉林省的期刊出版却竞吐芬芳,呈现一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得益彰,对此,业内人士称之为“吉刊现象”。

  为何业内人士感叹最为艰难的学术期刊出现了一批精品集群?与其他一些省市相比,吉林省的期刊拥有量并不多,为何新时期以来会涌现出一批有品位、有市场、有读者的名刊大刊?昨日,吉刊现象研讨会在长春举行,国内出版界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聚焦吉刊现象。

  此次会议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和吉林省期刊工作者协会承办,由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主持召开。副省长王守臣、省政协副主席任凤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姜凤国等出席研讨会,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胡宪武在会上发言,详解吉刊现象。

  此外,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丁以绣以及几位专家也在会上发言。

  副省长王守臣:

  吉刊现象是吉林发展的缩影

  副省长王守臣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新闻出版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全行业呈现出事业繁荣、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总量逐年增加、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项目带动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期刊现象与吉林电视剧现象、吉林歌舞现象一起,构成了吉林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吉林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吉林省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中国期刊协会的悉心指导。

  王守臣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必定为我省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

  吉刊现象体现探索创新精神

  石峰在研讨会上说,召开这个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推广吉林期刊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品牌建设、创新发展模式的做法和经验,为全国期刊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很多人对期刊业的发展失去信心,可以说,我国的期刊业正陷入一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探讨吉刊现象,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吉刊现象展示的,是一种不断探索、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如果我们的产品一成不变,经营模式一成不变,不但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自身也难以生存。

  吉林省新闻出版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正是创新意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其品牌影响力延伸到图书、文化用品等领域,形成了产业链,提升了吉林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

  吉刊现象体现期刊人的坚守

  刘建生说,吉林期刊,名声在外,名气很大。胡宪武局长就是我们业界出名的胡大侠,每次见面都会给我提一些很新鲜的意见和建议,不说是醍醐灌顶,也是可以让我清醒冷静几分。

  我认为,吉刊现象体现了中国期刊人的坚守:

  专家们一再指出整个期刊业界的低落,虽然不至于是没落,但远没有止跌,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影响、金融危机,还有制度变化带来的阵痛——转职改制不能当饭吃。在这种大背景下,吉林期刊的辉煌,体现了吉林期刊人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事业意识。

  当一个社会出现浮躁和文过饰非时,出版人的事业坚守、个性坚守、特色坚守、文化坚守,都显得特别弥足珍贵。

  在更多人犹豫、观望和徘徊之际,吉林出版人作出了辉煌的成绩,把精致服务、把文化生活的上层产品立于自己的旗下,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我们景仰和称道这种坚守,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文脉延续,才有选择和确立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和自由,才能服务受众、服务大局、服务长远。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丁以绣:

  吉刊品牌已获业界优秀评价

  丁以绣在会上说,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涌动着一种激情,酝酿着一种力量,我们来学习了解吉林的期刊现象,这不仅仅是一种缘分,也是我们作为报刊管理工作者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组织召开这样的会议,研究总结研讨吉刊现象,对于深入认识和了解期刊改革发展当中的真正的内涵,促进期刊发展,我觉得会起到积极作用,把吉林期刊当中具有普世性的内容总结出来,那是非常有价值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吉林形成了一批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期刊,这些期刊是吉林期刊在产业发展中迈出的重要步伐,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优秀的品牌是市场的需要,市场认可了,自然会获得更大的覆盖面,吉林有很多期刊在国内业界获得了这样的评价。

  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研究室主任何峻:

  吉刊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据何峻介绍,据《中国出版年鉴》统计,2005年,平均印数超过25万册的期刊,全国共有68种,涉及23个省市,而吉林省就占据了4种。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证明了吉林期刊广泛的受众和市场认可力,吉林省学术期刊已形成了精品期刊集群。

  所有这些现象说明,吉刊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吉林期刊界倡导把握正确出版导向和发展方向,坚持质量第一、特色办刊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理念和不懈的实践,才有了吉刊的辉煌成绩。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协涛:

  吉刊现象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龙协涛发言说,有些朋友说期刊难办,而且惊呼,期刊发行量大幅下降,那么,为何吉林风景这边独好?刊物一个比一个走俏?产业一个比一个做得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业界所称的吉刊现象非常了不得,在吉林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下,吉林省期刊界的朋友们吃透了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宗旨,在不具有优势的地方,创造出了期刊的奇迹,创造出了期刊界的春天,吉刊现象值得总结、研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均平:

  希望吉刊经验在全国开花结果

  邱均平说,在期刊业发展形势严峻、面临许多挑战这一复杂的背景下,吉林省的期刊业获得了科学、高效、快速的发展,成绩很大,前景很好。

  吉刊现象值得重视,吉刊模式值得推广,吉刊经验值得学习,我认为,吉刊现象是大家摸得着的,但通过这种现象要看到本质,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我认为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成功的经验。

  首先,吉刊现象值得重视,充分体现在我所在的中心所做的评价结果当中,吉林省的期刊远远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们所做的评价是分类评价,吉林省的期刊在这一体系中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化学类中,42种期刊当中只有两种权威期刊,均出自吉林省。

  其次,吉刊模式值得推广,什么是吉林模式?我归纳六条:以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特色,以领导为保障,以发展为目标。

  第三,吉刊经验值得学习,值得全国期刊界好好学习,并把这一模式和经验向全国好好推广。

  希望吉刊发展的经验能在全国开花结果。

  中国期刊协会顾问张伯海:

  《意林》有着冰雪般的品格

  张伯海说,对吉林期刊印象,最早始于《意林》,起初,我对《意林》的发展没有充分的把握,当时的《意林》很有可读性,但精彩度欠缺,总体上显得单薄,同时,对这样的刊物,发展中会不会出差错?会受到什么制约?这是我当时的担心。

  5年过去了,我高兴地看到,《意林》茁壮成长起来了,纵观整个过程,我概括出6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具体说,是因为其努力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品格上恪守不渝,特别是恪守励志这种品格,这是一种充满良知的冰雪般的品格,打造成吉林省期刊中的名片。

  第二,自觉在改革中击水弄潮,《意林》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改革的战略性。

  第四,改革中的团结精神,《意林》就有一支囊括各路人才的得力团队。

  ■深度阅读

  胡宪武解码吉刊现象

  昨日的研讨会上,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胡宪武在发言中详解吉刊现象。

  吉刊现象获业内公认

  胡宪武介绍,吉林省属地管理期刊238种,其中,学术类期刊150种,综合性市场消费类期刊42种,其他时政类期刊、工作指导类期刊、少数民族文字类期刊46种。

  吉林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文化发展也少有地缘优势,“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效益不佳”这一困扰期刊业的症结,在我省同样存在。面对挑战,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大力提高期刊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2种综合性市场消费类期刊中,月发行量超过10万份以上的已达到一半以上,超过50万份的5种,其中一种已过200万份;并且培育出一批像《演讲与口才》、《意林》、《杂文选刊》等在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期刊。在近150种学术期刊中,拥有《分析化学》、《社会科学战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几十种在国内外有相当社会影响的知名学术名刊。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吉林期刊已经成为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和繁荣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深受各界的喜爱,经济效益也普遍看好,逐步形成了业内公认的“吉刊现象”。

  吉林期刊在国内和部分国家、地区有着独特并相对持久的读者美誉度、市场认可度、专业权威性和学术贡献力。这一现象所依托的是市场消费类和学术理论类两大品牌期刊集群。

  品牌期刊积累读者美誉度

  吉林期刊的读者美誉度集中体现在形成了一批深受读者喜爱的市场消费类品牌集群,近年来,吉林省的金融类期刊发行量平稳增加,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期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仍有品牌期刊畅销不衰,一些新近创办和变更的期刊也成长为新的市场品牌。

  《演讲与口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中华民族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刊物,被推选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十佳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在全方位地打造个性鲜明的办刊风格和特色,被认定为“吉林省著名商标”,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专门批示,向全军推进订阅。

  此外,像《杂文选刊》、《幽默与笑话》、《做人与处世》等原有名刊都有稳固的读者群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不断创造市场佳绩。

  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同

  市场认可度体现在吉林期刊品牌价值,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同,形成整体性的市场影响力。

  各类期刊所取得的成就,使吉林期刊产业整体上得到了行业的认同,成为吉林省的一张文化名牌,这种认可不仅表现在业界对吉林期刊近年来取得成就的充分认可,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吉林品牌期刊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及未来市场价值的认同和信任。

  如意林传媒集团为开拓文学类期刊市场,扩展其品牌价值,拟创办新的文学类期刊《小小姐》,在试刊征订期间就获得了近8万份的订数。令人惊奇的是,在征订期间,大多期刊发行商甚至还未曾见到拟将创办的刊物内容,就下了大量订单,对该刊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表现出较强的信心。

  科研教育优势增强学术贡献力

  学术贡献力主要表现在依托我省科研和教育优势,培育出一批有突出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形成了学术期刊精品集群。

  近年来,吉林省的学术期刊正向着集群化、板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华工科技、医药卫生、光学机械、高校学报等领域形成了突出的优势。在国内具有领先的学术和出版优势。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等期刊为代表的化工科技期刊板块,是国内同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期刊群。

  此外,吉林省还有一批期刊被国外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国际影响也逐年提高。

  众多专业期刊处于领先地位

  专业权威性主要表现在众多专业期刊坚持质量第一,特色明显,形成在同类期刊中的领先地位。

  任何结果都有其成因,而内因外因缺一不可。吉林期刊现象的形成,其内在动力是大多数期刊生存及命运意识的觉醒,并赋予积极探索,在实施精优品牌战略的基础上,严把刊物的质量,在遵从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而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政策、行政手段,给予方向的指引和外部的助推是其形成的外部环境动因。

  品牌战略引领快速发展

  谈及吉刊现象,胡宪武感触颇深,他的四个体会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大量实践证明,无论期刊业发展环境如何变化,期刊业发展的关键,仍然是要把正确的出版导向和文化导向放在第一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一贯重视报刊深度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审读方式,通过定期召开审读工作会议,对舆情进行研判,对于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不是简单地批评和处罚,而是通过制度化的审读,拿出既讲政治又遵从出版规律的审读意见,从而确保了期刊业在坚持正确导向和宗旨前提下寻求发展。

  其次,大力实施品牌优先战略,几年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以推进出版产品出精品,打造期刊品牌为战略重点,着眼于期刊综合质量的提升,致力于构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吉刊现象具有摹本效应

  此外,以改革为动力,以充分市场化为目标,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期刊产业发展。

  早在5年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就开始运用政策性手段,全面推动经营性期刊进行企业化改革,先后有几十个期刊出版单位进行了企业化运营,部分期刊实现经营和采编分开,在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经营目标绩效考核等方面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实现充分的市场化,产生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期刊出版单位,成为期刊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吉林期刊现象的形成,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的期刊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和摹本,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其独特的根由,也存在具有普适价值的共性因素,归结起来,就是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内容的品质,优胜劣汰,坚持精品战略。

  本报记者窦仲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