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体大 他是新生 经纪人 他是转学 华中科大的学籍还未注销 为何能进北体大?研究生杨威的身份之谜

  昨天是2010级北体大研究生院冠军班开学的日子,但39位学生中只有3人到校,因学业问题处在风口浪尖的杨威并未现身。

  奥运冠军杨威2006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要兼顾训练,学校把课本、资料寄给杨威,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相互联系。今年9月,因为超过规定学时还没有毕业,杨威的名字出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清退”名单里。而在此之前7个月,也就是今年2月份,杨威已经向北体大研究生院冠军班报名。按照程序,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审核之后,北体大正式录取杨威,成为冠军班新生。而杨威的经纪人曾表示,杨威是从华中科技大学转学至北体大,不过北体大方面却对杨威之前的教育背景并不知情。

  华中科大研究生还是北体大研究生,这对杨威来说,变的只是大学的地点与名称,但对于众多关注的人们来说,这其中的奥秘,越发引人好奇。杨威到底是从华中科大转学至北体大,还是以新生的身份进入北体大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原本可以简单的事情,为何会牵出如此的“纷争”?

  北体大:对杨威的教育背景不知情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一个学生只能有一个身份,也就是说,如果杨威还是华中科大的学生,那么他就不可能注册成为北体大的研究生。反推,如果杨威注册成为北体大的研究生,那他肯定就已不是华中科大的学生。这其中的焦点就是杨威的“身份”。据《三湘都市报》的报道,北体大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静表示,杨威是以研究生一年级新生的身份入学,绝对不是转学攻读研究生二年级,对于杨威在华中科技大学读过研究生的背景,北体大并不知情。据她透露,杨威在2010年3月之前就已向北体大研究生院递交了报名材料。

  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五章转学与转专业的条令中,明确指出,转学与转专业“一般不受理。”第二十条指出,“如因所学专业调整,原指导教师变动,本单位无法继续培养,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必须转学、转专业的,须经转出和转入单位批准。”第二十一条指出,“经批准转学的,一般应在本地区本系统进行。个别无法解决的,可转到外地专业对口的培养单位,接受专业必须符合培养研究生的条件。研究生转学由本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培养单位同意后,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教部门审批(跨省者须两地高教部门批准),并由转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抄送转入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 ”由此可见,杨威如果是转学,那么北体大不可能不知情。不过,昨日成都记者多次试图联系北体大研究生院的副院长李静,电话没人接听。

  华中科大:清退并未完成

  杨威读北体大的最核心之处,在于他的华中科大的身份是否还存在。为此,成都商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华中科大宣传部的副部长周前进。据周部长称,华中科大之所以列出清退名单,“这只是一个公告,起的是提醒的作用,就是为了告之院系、导师以及学生本人有超学时这回事。但这只是清退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核实以及申诉的过程。”这是不是说,杨威目前仍是华中科大的学生?周部长则再次重申了华中科大“清退”的程序,“其实清退是很多高校年度常规的一项工作,我们这个工作也只是走了第一步。现在我们只是把名单拿出来而已,很多的工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陆续展开,比如说核实工作,超年限的原因,等等。核实之后,再由院系,导师一层层往学校报,之后再由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是否清退。就算这样,学生还可以申诉。整个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清退才算正式完成。”从周部长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只有当学生的申诉过程结束之后,清退才算真正完成。从告之到最终进行清退,周部长称时间上说不清楚,“肯定会在最近进行,但还没完成。”那什么是清退呢?据一位长期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介绍,清退的意思,就是将学籍注销。“根据教育部的规则,现在所有的学生信息都将写入教育部的信息中心。只有当一个学籍注销后,才可能在另一所大学进行注册,不然根本不可能注册上去。”

  从理论上说,华中科大的清退工作并未完成,那么杨威仍将是华中科大的学生。可是,他又怎么成为了北体大的新生的?

  非典型学籍变化

  杨威似乎很无奈

  杨威其实也挺无奈。本来奥运冠军读书是件好事,但没想到惹出了这些麻烦。杨威的父亲这几天也不断接到电话问讯儿子的上学之事,“这个事我真不知道,你就别问我了。”而昨日本是北体大冠军研究生班开学之日,杨威却并未前往。打通杨威的电话,他说自己正在开会,“我没有去,在开会呢,待会打吧。”之后再次联系杨威,电话则直接掐断。而昨日开学的2010级北体大研究生院冠军班共39人,结果只来了体操亚军李翠玲、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吉吉和北京奥运会沙排亚军田佳三名新生。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要经常参加比赛、活动等原因,冠军班的研究生们时常翘课已是“公开的秘密。”

  从杨威的角度来讲,他似乎也有一腔苦衷。首先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杨威之前的所有精力,肯定都放在体操上。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他的家又安在了北京。如果选择去华中科技大学脱产学习的话,很难做到生活、工作、学习三方面兼顾,更不可能每周在北京和武汉往返,于是杨威就希望能够在北京上学。不过,一切似乎看似简单,但又隐藏着复杂。作为奥运冠军,杨威对提升大学的知名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杨威的“非典型性学籍变化”,多少有些无奈。而根据北体大冠军班学员的招生规则,像杨威这样的奥运冠军进入北体大,必须要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审核,并通过教育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称,体育总局在审核冠军班学生资格的时候,只会审核运动成绩的部分,至于学习经历则不在体育总局审核的范围内。

  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认为,从读书本身的价值、大学的多元录取来看,运动员拿学位十分正常,但需要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客观公正地坚持学术标准与教育标准。希望奥运冠军的光芒,不会让高校“迷了眼”。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王继飞

  新闻分析

  奥运冠军

  非得读研吗

  “陪你去看流星雨……”杨威的手机彩铃数次响起,最终变成了“无人接听”。而就算每次接听电话,杨威的声音也很轻柔,“我现在在开会呢,待会说吧。”

  杨威是大忙人,儿子杨文昌的降生,更是让这个奥运冠军忙而快乐着。起床、喂奶、换尿片,全能王变身“超级奶爸”。杨威在生意上也是成功的,他开了一家汽车技术服务公司,还当上了央视的转播顾问,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的杨威,为何还要挤出时间去读研究生?难道研究生的一张文凭有助于杨威在生意场上名利双收?从2006年成为华中科大的研究生起,4年时间里,杨威根本找不出足够的时间去学校上课,这才导致了华中科大的307人清退通知中,他也榜上有名。杨威在北体大将攻读的是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倒是挺对杨威的口,但杨威就一定挤得出时间去完成学业?至少,冠军班开学首日上午的课,杨威就缺席了。以杨威的名气,他本犯不着一定要一张研究生文凭,但现在却因为这张文凭,闹出了一场风波。在普通人的眼里,研究生都已不是以前的香饽饽了,难道杨威还真的那么在意这种象征意义大于本质的文凭?

  而对于高校而言,有杨威这样的奥运冠军“加盟”,确实能够增加一定的人气。于是奥运冠军也成为了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需要“快快下手”争夺。长春师范学院免试录取冬奥冠军周洋,每年享受9000元最高奖学金,但在报到那天,周洋却并未前去,而是由其母亲代为办理,而校领导亲自接待,足见对奥运冠军的重视程度。但高校毕竟是教学单位,如果仅是拉来冠军,却无法在教育上让冠军继续成为“冠军”,那么拥有再多的奥运冠军,恐怕也只是一场秀而已,对于高校,对于冠军本身,不是双赢,而是双输。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王继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