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尼山论坛只是个开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11:03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郭静廖雯颖

  9月27日下午,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圆满谢幕的尼山论坛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为期两天的高端论坛是否达到了原先的预期?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

  “西方媒体中不乏误解中国的报道”

  “我的想法是,这个论坛能把跨文化、跨国家、世界性的对话提到一个引人注目的阶段。”赵启正提及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举办初衷时说,中国和30年前相比,地位大有不同,目前已成国际舞台的重要角色。

  “我们正在被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元素增加了,有关中国的报道增多了。但是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或者说和中国的真实情况差距很大。西方媒体中不乏贬损、误解、不真实的报道和评论,甚至在不同时期反复出现‘中国威胁论’。”

  既要说也要听,尼山论坛“说听并举”

  “因此这种对话是必须的。”赵启正说。

  “首先要做的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文化、文明,说明什么样的人是中国人,这是文化方面的对话。我们同时进行的是,说明中国的国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国情,中国的政策,中国取得的进展,当然也包括我们不足的地方。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国际舆论真实反映中国实际与真实情况。”

  “此外,在交流中,我们也会听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这会使我们对外表达时更有针对性。”赵启正说,同时也学习外国文化中对中国可能有营养的那部分,“所以要结合中国国情,吸收人类的一切文化。既要说也要听,尼山论坛就是‘说听并举’。”

  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是包容的

  谈到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意义,赵启正说,“我觉得它在国内初步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大家逐步看到世界文明对话是重要的。对国内的人来说,‘哦,原来我们需要世界文明对话。’而对国外的人来说,‘哦,中国是包容的。’他们能听进我们的话语,但听进并不等于吸收,完全不听,那是拒绝,听是尊重,至于是否吸收那是下一层的问题。”

  赵启正说,“现在中国发出的声音至少人家已经在听了,至少认为中国是谦虚、包容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开头。”

  (本稿未经赵启正本人审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