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嫦娥二号已和长征三号丙火箭合一

嫦娥二号已和长征三号丙火箭合一
基地内的长征三号实体火箭 特派记者 龚辉 摄

  西昌,时隔3年之后再因“嫦娥”奔月热闹起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前,时不时有出租车前来接送记者。这里,距离西昌市区有60多公里,峡谷幽深、一条小河从发射中心穿过!昨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禁止一切外人入内。记者几经周折,进入这处唯一能发射低温燃料火箭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场,带你了解“神秘”卫星基地,探秘即将出征的长征三号丙火箭,近距离“约会”嫦娥。

  密布电子眼、禁烟令

  发射场是特殊的“公园”

  三面环山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远远望去,85.5米高的三号发射塔架和97米高的二号发射塔架高高耸立。周边,是一个个颇具民族特色的彝家村寨,最尖端的科技与最淳朴的民风,形成强烈对比。

  走进发射基地,记者注意到整个内部像是一处大公园,在葱茏群山之中,基地内二十多年的杨树直伸天际。一条小河从基地内穿过,水声悦耳。

  记者注意到,整个发射基地内,除了巡逻的军队官兵外,还安装了大量的电子监控设备,以保证基地安全万无一失。另外,禁止吸烟、限速的标识也非常醒目。

  在基地内,还有一条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的专用铁路。据介绍“嫦娥二号”卫星和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就是沿着这条铁路运入基地。像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身披“防水、防尘、防静电”的特制防雨布,走了六天六夜才来到“娘家”。

  长征运载火箭

  也有自己的“大脑”

  能进入卫星发射基地,是很多媒体记者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能听专业人士讲解运载火箭的基本构造,则更是难得。

  昨天,在基地内,有技术专家将记者带到了我国唯一一枚可供参观的火箭实体——长征三号火箭面前。这是三级运载火箭,与送“嫦娥二号”奔月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有许多结构相似之处,在其底部是火箭的喷管,上面有三级发动机。其中第三级,所用的是燃料是液氢。

  记者了解到,长征三号丙火箭的第三级也是使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沸点为-252.7℃,非常容易爆炸,运载时需要像暖水瓶一样使用真空罐体,在注入燃料时也需要远程控制,避免发生危险。同时,火箭也有自己的“大脑”,那就是在装卫星的整流罩下面,有一套控制系统,可以接受地面的信息指挥。

  97米高塔架

  送嫦娥“出嫁”

  由于目前卫星和火箭已经合一,为了保证安全,基地不允许随便靠近。

  在百米外,记者看到,二号发射塔架足有30余层楼的高度,像是巨人一样,东侧是脐带塔,有摆架与发射塔架相连。记者注意到,整个基地内有7座避雷塔,其中二号发射塔架周边就设置了三处。据悉,在邻近发射时,活动塔会平移150米,然后火箭就会“亮相”等待指令发射。

  前几天,3年前曾发射“嫦娥一号”的三号发射塔架刚刚发射了一枚卫星,用于固定火箭的装置被火箭“熏得”乌黑,上面有一个黄色的塔吊,用来吊装卫星和火箭。在该发射架东侧100多米远的山上,树木明显要稀疏一些,据悉这是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蒸发的水蒸气所致。

  在基地内,记者注意到有一栋三层小楼,上面密布有各种天线。据悉,这个小楼内装有大量仪器,是用于发射前“帮助”火箭定位的。由于距离发射塔架较近,这座楼都是混凝土整体浇灌而成,非常坚固。

  技术员表面轻松

  心理压力仍很大

  昨天,记者在基地内看到,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气氛,技术人员不时相互开着玩笑,气氛较为平静,不时还有巡逻官兵出来跑操。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卫星发射得虽然多了,但每次发射前,大家心里都还是很紧张,特别是发射前这几天,都不会踏实睡觉。”

  记者在离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时,注意到周围村子的百姓仍在正常生活,的哥杨师傅说,一开始发射卫星,大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火把上天了。现在火箭再发射,大家也就是仰头看看,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特派记者 孙珂

  嫦娥二号

  “十大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七、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八、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九、探测月壤特性;

  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据新华社电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嫦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