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特派记者刘伟 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昨日宣布,“嫦娥二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第二次会议研究决定,“嫦娥二号”任务拟于今天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10月1日至3日择机实施发射。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表示,发射日期选在国庆期间是巧合。
“嫦娥二号”卫星是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星,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行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和验证“嫦娥一号”取得的科学数据。
火箭残骸不会落在人口稠密区
按照任务计划,卫星将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然后奔月飞行约112小时。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实施近月制动及轨道调整,在进入100乘以15公里椭圆形轨道后,拍摄后续任务着陆的虹湾预选着陆区图像,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专家们介绍说,“嫦娥二号”任务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相比“嫦娥一号”先发射到地球附近的过渡轨道,再经过自身多次调整进入奔月轨道,“嫦娥二号”卫星将由运载火箭直接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
“嫦娥一号”用了近14天时间进入工作轨道“嫦娥二号”7天以内就可做到。
专家同时透露,此次火箭残骸落地,一级会落在陕西的偏远山区,二级三级也会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火箭不会落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落区群众疏散和火箭残骸回收工作由基地贵阳测量站负责。
“每一次任务前,对火箭残骸落点都会进行准确计算,并把结果报给有关部门,一级级通知到当地政府,做好预告及疏散工作,不会出现重大险情。”与会专家说。
“嫦娥二号”所获图像20年内最好
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刘晓群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获取的月球数据和照片是齐备、无缝隙的,包括港澳在内的全球各地科学界共享了我国这些探测数据成果。但由于后期制作时间紧张,图案出现一点瑕疵而留下一丝遗憾。
“嫦娥二号”获取的数据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设施完成改造并进行了磨合检验,获取的数据、图案将在未来20年内,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
目前,关于“嫦娥二号”完成任务以后的归宿问题,仍在考虑之中。
“嫦娥二号”发射指挥中心在介绍会上透露的大体思路是,卫星完成预定任务后,再根据卫星的健康状况、燃料等条件来决定。
“可能会有很多选择,包括继续绕月,获得更多数据;可能会飞得更远,离开月球前往其他空间;返回地球也有可能。”专家透露说。此前,也有专家说“嫦娥二号”的命运也极可能以绚烂的“撞月”结束。
统筹:南都记者 卢斌
焦点
没有备份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透露,此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没有备份星。“也就是说,它是唯一的一颗探月卫星,此次发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嫦娥二号”奔月任务时,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变化大,就没有再研制“嫦娥二号”的备份星。
“我们为节省国家的投资,尽可能利用‘嫦娥一号’备份星,这样既可以继承使用成熟产品技术,又可以节省时间。”于登云说。
目前,“嫦娥二号”经过四次总检查,各项发射前的工作正顺利进行,一系列性能指标符合发射要求,技术状态良好。
任务
按照预定计划,火箭点火起飞后约25分钟星箭分离,将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8万公里、倾角28.5度的地月转移轨道;在地面测控支持下,经中途修正和变轨控制,卫星最终进入高度100公里、倾角90度、周期117分钟的极月圆轨道。
应急
准备400多个预案保证火箭完美表演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时,正值太阳黑子活动平静期,而今年正好是太阳黑子开始活动的高发期,如何确保“嫦娥二号”在太空中高速、安全运转,完成探月任务,成为困扰专家们的难题。专家在介绍会上透露,为了应对即将出现的复杂意外情况,有关方面已经制定了400多套应急预案,“火箭是一个复杂的仪器,总是伴随着风险,当前火箭的设计人员正在熟悉我们制定的400多个预案,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我们要从最坏处做准备,从最好处做打算,保证火箭有个完美表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