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嫦娥2号发射站人员:父亲曾在发射中心排险遇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30日10:03  大众网-齐鲁晚报
嫦娥2号发射站人员:父亲曾在发射中心排险遇难
姜于在工作中。(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本报特派记者董钊 特约通讯员 占康

  这是记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偶然发现的真实故事。20年前,这里发生一次故障,年仅31岁的烟台青年姜秋江紧急抢修,不幸壮烈牺牲。那年,姜秋江的儿子姜于才5岁。

  现在,姜秋江的妻子又把姜于送往西昌,临行前她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丈夫生前的荣誉证书、功勋章和一篇关于丈夫的报道—《——倒在卫星摇篮里的功臣》。

  儿子:为“嫦娥”奋战七天

  “嫦娥二号”发射在即,作为发射测试站空调岗位操作手,25岁的烟台小伙姜于一刻也不能歇着。如果“嫦娥二号”如期发射,他需要连续奋战七天,监控火箭厂房的温湿度。

  这些日子,姜于吃住都要在这间小小的值班室里。“一想到妈妈在电视里看到‘嫦娥’升空肯定会为我骄傲,我就不觉得累了。”

  在姜于懵懂的记忆里,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的父亲是个英雄。对他们一家来说,每次卫星发射都像过年一样隆重。

  父亲参与的五次发射任务,母亲一次不落地赶到现场,抱着他在离火箭不到300米的燃料洞库口静待火箭升空。当火箭喷出巨大的橘黄色火焰,如同一条巨龙直冲苍穹时,全家人的心跟着共振。

  姜于的母亲于书莲说,最难忘的是1990年4月,发射中心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亚洲一号”,那时她都觉得扬眉吐气了一把。姜秋江跟于书莲说:“等咱儿子长大了,把他也送到这儿来!”

  父亲:排故障英勇献身

  作为姜秋江的妻子,于书莲付出了很多。丈夫长年不在家,她一人照顾家庭,但当别人问起她丈夫,她总是一脸自豪地说:“他在卫星发射中心工作。”

  1990年6月15日,于书莲探望丈夫后带着儿子回了老家,四天后,她突然接到丈夫单位发来的电报:“夫病危,速来”。

  于书莲蒙了,她心急如焚,连夜赶往西昌。到了那里,她见到了已经离开人世的丈夫,顿时眼前一黑……

  原来,6月19日,“长二捆”火箭正要转往发射场时,卫星测试厂房加注间电动大门突然发生故障,如不及时修复,不仅火箭发射要推迟,卫星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姜秋江和同事冒着危险爬上电动大门,经过数小时奋战排除了故障。返回时,他不慎将门框底板踏落,从10米多高的大门顶上摔下。

  数天后卫星成功发射,中心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二等功。

  母亲:再把儿子送—线

  丈夫的牺牲让于书莲下定决心:决不把儿子送进丈夫的单位,那是个危险的地方。

  于书莲态度的转变来自一部纪录片———《撼天记》,这是部全程记录中国航天人创业历程的电视片,她一边看一边泪流满面。纪录片里公开了火箭发射中的多次事故,讲述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六年前,儿子到了工作的年龄,于书莲决意让他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有人问她:“怎么舍得把儿子送到远隔千山万水的西昌?”她说:“我不能那么自私。”

  临行前一天,于书莲把丈夫的荣誉证书、功勋章和一篇关于丈夫的报道———《倒在卫星摇篮里的功臣》送给儿子,并亲自把他送到西昌,这个丈夫生前工作的地方。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嫦娥二号 发射中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