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嫦娥二号总设计师称发射日期选在国庆系巧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1日09:23  新安传媒网
嫦娥二号总设计师称发射日期选在国庆系巧合
嫦娥二号有望今晚奔月。

嫦娥二号总设计师称发射日期选在国庆系巧合
嫦娥二号测控系统布局。

  本报讯昨天上午9时,搭载“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加注常规推进剂,这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正式进入加注发射阶段。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一、二级和两个助推器使用的是常规推进剂,三级使用的是低温推进剂,因此,整个加注工作将分为常规加注和低温加注两个阶段进行,分别在2天内完成。按照工作计划,昨日上午完成常规燃烧剂偏二基甲肼的加注,下午开始加注常规氧化剂四氧化二氮。

  推进剂加注是火箭发射前最后,也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项工作。常规推进剂为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的气体,发生泄漏将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且推进剂加注精度直接关系到火箭能否将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加注必须确保精确无误。加注系统指挥员和操作手们,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操作,严格按规程、流程实施,确保燃料加注安全顺利。

  常规推进剂加注完成后,计划于今日上午开始进入低温加注阶段。按照要求,今天早上6时30分,工作人员将进驻发射场。

  “奔月”瞄准“零窗口”

  在昨天的任务情况介绍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嫦娥二号”将力争实现“零窗口”发射,为后续实施变轨和开展科学试验提供良好条件。为什么选择“零窗口”发射?这个“零窗口”又是如何选择的?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为什么选“长三丙”

  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贺祖明作为本次火箭发射的顾问,两天前来到了西昌,住在了发射中心内。

  他介绍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电气系统的单机、发电机等基本可以通用,差别主要在于长三丙在长三甲的基础上捆绑了2个助推器。助推器数量不同,火箭状态也不同,卫星发射会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选择不同的火箭型号,比如此次“嫦娥二号”对火箭的助推力量要求更大,长三甲难以胜任,长三乙大材小用,所以选择了长征三号丙火箭。

  为什么要“零窗口”

  贺祖明解释说,“零窗口”发射就是要在规定好的发射时间正负一秒内来发射出去。但一般来说,“零窗口”其实也有一定时间宽度,要瞄准窗口前沿发射。这样做的最大目的就是使碰到轨道后的卫星建轨效率更高,更节约燃料,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卫星工作的寿命。“如果按窗口后沿发射的话,要多用大概100公斤燃料。”

  “与一些窗口时段长达两个小时的地球同步卫星相比,‘嫦娥二号’的发射窗口仅约35分钟,‘零窗口’的要求更增加了发射难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发总体室主任符菊梅说。

  “从目前西昌的天气条件看,错过三个窗口的可能性很小,‘零窗口’发射成功可能性很大。”贺祖明说。

  为什么定在“10·1”

  针对大家关心的“嫦娥二号”为什么要选择在10月1日发射,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说,主要还是根据客观规律。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它是围绕地球转的。而“嫦娥二号”是月球的卫星,也就是说是地球卫星的卫星。地球、月球都是在不断运动的,这个运动是有规律的。卫星还需要太阳能保证能源,地球也是在绕太阳运动的。所以地、月、日运行规律,是第一条依据。

  另外,还有研制周期。制定了一个目标,大体几年能完成,才能确定发射大致时间。“还有发射场的条件,比如说气候,如果天天有雷雨大风,就不利于发射。”

  从地、月、日运行规律来说,大体上一个月有一到两次的“窗口”,然后再用其它的气象数据,方方面面系统研制的进度,一点一点计算,最后认为2010年的10月1日这个窗口最合适,就是这么出来的。

  “‘零窗口’需要几大系统协同,任何一个系统‘掉链子’都无法实现。”黄江川说。他同时表示,发射日期选在国庆期间是巧合。

  本报特派记者宫礼李阔发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天气影响不大

  本报讯这几天,西昌的天气变化多端,时晴时雨,并且在9月29日晚还出现了雷雨天气,这样的天气会不会影响到“嫦娥二号”的正常发射呢?昨日,记者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次气象会商的结果——可以正常发射。

  昨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射前第一次气象会商的结果已于9月30日早上7时前做出,结果显示可以如期发射。“发射当天可能会下雨,但应该不会出现雷电。”钱卫平说,“窗口期没有雷电,就应该能够满足第一窗口发射的条件。”

  “嫦二”可拍高清照片

  “‘嫦娥二号’拍回来的照片什么样子?给你打个比方吧,如果把‘嫦娥一号’拍的照片比喻成黑白电视的效果,那‘嫦娥二号’拍回来的就相当于高清电视的水平。”昨天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介绍说。

  9月30日,在发射架内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正在加注推进剂。

  “嫦娥二号”三看点

  测控系统在“嫦娥二号”任务中十分重要。钱卫平说,如果把“嫦娥二号”比作“风筝”,那么无线电测控系统则是“风筝线”,“嫦娥二号”发射后,测控系统是与其联络的惟一手段,随时可以检测卫星的运行情况。

  钱卫平说,此次任务,对测控系统来说最大的难题是测轨和准确的轨道控制。如果星箭分离时,没有完全到达标出的入轨点,在途中还要进行3次中途修轨,这好比打枪,瞄准,基础是对目标进行标记,对这样一个远距离并月轨道的测量要精确到公里是很困难的。

  对普通人来说,“嫦娥二号”看点颇多。第一是看怎样在零窗口准时发射,入轨。这是标志着发射成功的关键所在。第二个环节,是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时候,能不能被月球捕获。第三个环节,就是绕月一段时间过后卫星要进行降轨。因为降轨必须在月球的背面,地面测控系统够不着,完全靠卫星自主控制。

  至于“嫦娥二号”卫星升空之后,肉眼可见的时间有多长,钱卫平说暂时没法估计,因天气、光照等不同,肉眼能够看到的时间就不一样。

  首次在国外测控

  发射“嫦娥一号”时,我国首次建立了喀什、青岛两个专门用于月球探测的测控站,也是我国深空探测系统建设的第一步,但当时无论是经验还是在探月测控技术难点的理解上都有一定差距。钱卫平说,这次“嫦娥二号”任务,在智利完成了我国自主建设的一个航空测控站。

  “在智利设测控站主要是为了确保测控的精度。”钱卫平说,因为地球在转动,当我们白天看不到月亮的时候,我国的两个站是没办法进行测轨的,这时在地球的另一边可以看到月球,有了这个站后,在一天当中不同时段都能观测到卫星的轨道,从而确保定轨的精度。

  “嫦娥出嫁”得过三关

  对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来说,“嫦娥二号”就像他的女儿一样。女儿如何出嫁,面临哪些难题,又能带回什么样的成果?他一一作了解释。

  黄江川介绍说,变轨,顾名思义就是改变航天器的轨道。“嫦娥二号”从地球轨道出发,月球在月球的轨道上运行,这两者要在同一时间到达同一地点。月球的轨道是人类不可改变的,只能改变卫星的轨道去适应月球。要把卫星送入轨,需要精密计算,把卫星相应的速度和方向调好,使之在正确的时间跟月球交汇。

  理想的变轨应该在10次左右。

  黄江川说,在变轨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轨道设计要准确。设计要在系统内外共同完成,设计完成之后,还要在系统内外找三家以上的单位去复核,要保证设计是完全正确的。第二个,要测得准。“嫦娥二号”是百分之百自主研发的,需要我们具备相当的自主能力。我们只能从设计、验证等方方面面去做得周全一些,不出差错,才能保证完成任务。最后还要控制精确,不能出风险。如果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情的话,那么可能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在“嫦娥二号”的制动过程中,也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控错了、测错了,卫星就有可能掠过月球,从月球逃逸,或者直接撞上月球。美国就曾经发生过卫星掠过目标星的事情。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嫦娥二号 看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