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现场目击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1日23:4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昌10月1日电 题:现场目击“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

  作者:李卫东 邓孟 王建章 解晓锋

  金秋10月,位于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0月1日,二号发射工位。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将从这里出发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

  下午16时,我们驱车前往发射场,来到距离二号发射工位背后的山坡上,这里距离火箭不到300米距离,是拍摄发射场面的最佳位置。

  此时,高97米,重4600吨活动勤务塔已经开到了发射场坪的另一端,发射塔上“长征三号丙”火箭在回转平台的环抱下,安静地伫立着。

  据了解,和“嫦娥一号”卫星先进入地球轨道再到地月转移轨道不同的是,“嫦娥二号”卫星将直接被发送至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对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因此,此次发射采用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移师”二号工位实施发射。

  发射场上低温推进剂加注正在进行,“全副武装”的操作手们小心翼翼地完成每一项操作。液氢加注是整个发射前准备工作中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一项工作。曾有人做过试验,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内,一个玉米粒大小的金属从一米高处落下产生的冲击力就可引起液氢爆炸。

  在测发远控楼的指挥大厅里,电测、遥测、外测等系统技术人员,正按规程对火箭和卫星作最后的测试检查;大屏幕上,各类数据、图表频频变化,调度口令声此起彼伏。

  “一小时准备!”01指挥员鄢利清的口令在发射场上空回荡。

  “呜——”刺耳的警笛声骤然响起,第一批技术人员开始撤离塔架,进入附近山洞,等待神箭腾飞那一刻。

  倒计时40分钟,发射塔上回转平台徐徐打开,托举着“嫦娥二号”卫星的火箭完全暴露在我们眼前。整流罩上,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清晰可见。

  “30分钟准备!”第二批技术人员撤离。

  “15分钟准备!”最后一批技术人员撤离。

  液氧、液氢射前补加开始,只见火箭上端雾气蒸腾缭绕:三级火箭使用的液氢液氧储存温度分别是零下253摄氏度和零下186摄氏度,尽管燃料储箱进行了水平极高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最后几秒。

  10分钟、5分钟……发射时间越来越近,人们也越来越兴奋。早已在山头上等候多时的摄像和摄影记者们纷纷校对自己的镜头,生怕在珍贵的瞬间错失良机。

  “1分钟准备!”扶持火箭的摆杆迅速摆开, 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各系统设备瞬间脱落,“长征三号丙”距离点火升空已经进入了读秒阶段。

  “……5、4、3、2、1!”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发控台主操作手郝军身上。

  “点火!”

  郝军果断地按下了红色“点火”按钮。18时59分57秒,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涌而出,伴随着震天巨响,“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力直刺苍穹。一瞬间,群山抖动,大地震颤,人们翘首仰望,火箭拖着长长的火柱,向东南方向飞去,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白色轨迹,犹如仙女抛出的长绢,当空飞舞。

  一会儿的功夫,火箭便钻入更加稠密的云雾层里,连什么也看不见了。唯有那震天动地的呼啸声,还在持续。这时,群山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似大海波涛,似空中惊雷,久久回荡在发射场幽深的峡谷中。

  “分秒不差,‘嫦娥二号’再次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3年前,“嫦娥一号”实现了“零窗口”发射,节约卫星燃料120公斤,使得卫星在轨运行时间延长了4个多月,最终实现撞月。

  为再次实现“零窗口”这一创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们广泛开展了全系统的联试联调和针对性训练,先后进行了包括改进测量雷达、更新遥测系统、改造光学仪器、优化加注系统等上百项技术改造;为了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中心还专门引进了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2.5万亿次/秒,同普通计算机相比,进行一次预报的时间从一周缩短到了一个小时。

  起飞约10秒后,火箭按程序转弯。向东南方向望去,火箭似乎化成一颗明亮的星星,缓缓飞向浩瀚的太空。

  “发现目标”、“跟踪正常”,在距离发射场60公里外的指挥控制大厅内,报告声不断传来。显示屏上,上百个显示装置再现着火箭的飞行轨迹,高度、速度、位置、火箭各系统工作状态尽收眼底。侧边的一个屏幕上,正显示着火箭飞行的实时动画。

  “星箭分离”、“成功入轨”。消息从北京传来,大厅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西昌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完)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