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讲述火箭升空经历:噪音让人站不住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2日03:18  山东新闻网-山东商报

  1.2公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昨天中午,在进入基地后,本报摄影记者获准在最近的距离内拍摄“嫦娥”升空的壮美画面。

  观礼台上早早挤满观众

  巨大噪音让人站不住脚

  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地方媒体记者都在距离发射现场3公里的观礼台拍摄。从点火、升空、直插云霄,本报记者一次次摁下快门,见证了“嫦娥”奔月的全过程。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成功点火升空,在3公里以外的青岗坝观礼台,巨大的轰鸣声像当空放起了连环巨型鞭炮,观礼台下的停车场内,上百辆车的防盗器嘟嘟地乱响。而在距离发射现场最近的本报记者,感受更是强烈,几乎让人站不住脚。

  清晨

  天气转晴傍晚又开始下雨

  9月28日晚上、9月29日晚上,西昌连续两次在夜间降雨,虽然有专家一再表示,“嫦娥二号”的发射与下小雨没关系,关键是怕雷电,但仍有很多人担心天气状况会影响发射计划。根据天气预报,10月1日还会有降雨。

  10月1日清晨6点多,记者走出门外,注意到云层较厚,不过没有降雨。到了上午8点多,太阳射穿云层,天气转好,更令人惊奇的是,此时竟然在云头还挂着半边浅月,上午9点太阳已高高挂起,看起来天气状况相当不错。但到了下午5点钟,西昌天气转阴,6点钟左右,天上竟然又开始滴下雨滴,不过对火箭的发射没有产生影响。晚上9点,记者返回西昌市区时,雨情渐大。

  上午9点   

  活动塔平移后“亮箭”

  当日8点50分,二号发射塔架正式开塔,20分钟后整个活动门都已经打开,活动塔开始平移,据介绍活动塔一共平移了150米,这是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同的发射方式。

  上午9点起,导流槽内也开始加水,以在火箭发射时对火焰进行降温。过了一会儿,活动塔移除后,54米高的长三丙火箭完全显露出来,被脐带塔和摆杆环抱,煞是雄伟、壮观,工作人员开始给火箭加盖蓝色防雨罩。

  上午11点

  加注低温燃料气象满足条件

  当日11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长三丙第三级开始加注超低温液氢液氧燃料,这种燃料的沸点是零下252度,非常容易爆炸,但却比常规燃料有更大的推力,1公斤此燃料,可以产生440公斤的推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国内唯一能发射低温燃料火箭的基地,只要开始加注此燃料,表明卫星发射不可逆转。

  由于液氢液氧燃料极具挥发性,需要在火箭发射前尽快加注,因此直到发射前负4分钟,燃料才会加注完毕,在负4分钟时火箭的第三级升起最后一缕白烟,这表明加注工作圆满完成。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就在升起一缕白烟时,有的不知情观众还以为火箭遇到了麻烦,担心不已。

  过了一会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火箭各系统状态良好,发射窗口气象条件满足要求。

  下午2点

  已经有游客来到观礼台    

  在下午2点起,在西昌至卫星发射中心的高速路上,记者注意到同向有众多行驶车辆,其中有不少从全国各地自驾车过来的游客。另外还有旅行社组织了多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地开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有的观礼台是在距离发射现场3公里左右的青岗坝,平台上放置着固定座椅,一会儿工夫,上面就已经坐满了游客和端着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

  “现在正好是十一假期,正好带着孩子出来旅游,以前我们全家都没亲眼看到过火箭怎么上天的,这次正好能了却一个心愿。”从昆明来的许先生说道。

  下午6点

  村民们开始“习惯性”疏散

  由于火箭升空时产生的热气将会扩散到1公里左右的地方,巨大气浪对人体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前,以二号发射塔架为圆心、2.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的数千居民,都必须全部远距离疏散,在2.5公里到6公里之间的居民“就地疏散”。

  记者在现场看到,附近村子里的村民对于疏散已经“驾轻就熟”,有村子准备了大片给村民观看,有的则准备组织一场篮球赛,让全村村民都来为其加油,虽然途径不同目的都是避免火箭发射对百姓带来影响。

  当天村民对卫星的发射已经“见怪不怪”,村民杨华兵说,卫星中心的历史基本上跟他年龄相同,看过的卫星发射已经有了数十次。

  全国竟然

  造不出月球仪

  航天产品需大力开发

  全国竟然

  造不出月球仪

  商报西昌消息  “嫦娥二号”任务涉及的五大系统总经费投入大约9亿元人民币,这比3年前发射的姐姐“嫦娥一号”省了5亿元人民币。有航天专家指出,航天技术转民用的周期一般为5年,几年后,我们或许能用上“嫦娥二号”衍生品。

  还有航天专家指出,目前世界上很多航天技术都转为民用了,比如尿不湿、CT、笔记本电脑、ICU室、条形码、气垫鞋等,这些最早都是用于航天技术的。通过探月工程及其他航天事业,很多技术以后能转于民用,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益。

  虽然航天科技转化为民用产品尚需一段时间,但记者在西昌采访时发现,整座城市已经在分享航天“红利”。但也有业内人士介绍说,如今航天开发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举个简单例子,现在嫦娥一号奔月都已经3年了,月球图像也早已传回,但举个简单例子是,现在全国连个月球仪都没有。”特派记者 孙珂

  云烟过后亦繁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或不曾想到,当年留下的“嫦娥”美丽传说,昨天在月亮之城与现实再次进行完美对接。

  祖国生日之际,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的壮烈拖尾效果,成为最绚烂的瞬间。“嫦娥”出嫁,不仅代表着人类对月球千百年来的梦想和期望,更是千万名航天人集体劳动结晶的集中迸发。

  工作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犯错的机会,这样的可能只会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当火箭拉过的云烟转瞬即逝时,可能大多数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消失在天际的那道美丽倩影,背后的默默身影绝大多数人都不为人知。

  在短暂的兴奋感之后,很快这群航天人就会继续坚持着自己的平静、严谨,他们的生活、工作依然如常,一个个历史记录,也会在他们手中继续创造。他们,应该成为时代的一个符号;他们,是一群不该被淡忘的群体。

  不论多遥远、多偏远的地方,只要有人,就有奇迹。特派记者 孙珂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