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二号探月工程专题 > 正文
昨天,距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公里远的青岗坝上,数千名观众在欣赏着“嫦娥”腾空的壮丽景象,这里面有来自我国香港、澳门的观众,也有中国少年科学院的“小院士”。可以说,四海的游客都在这一刻聚首,共赏“嫦娥”当空舞。记者走访时发现,还有俩姑娘打扮成了“嫦娥”模样,为成功发射加油助威。
观礼台几乎无立足之地
这几天,西昌的游客剧增,10月1日起涨价的旅馆不在少数,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嫦娥二号”来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让不少游客能尽兴而回,他们将基地部分区域对外开放,让游客能一睹发射塔架和长征三号丙火箭的雄姿。
当天中午,记者在基地内就已看到,游客最近可以跑到三四百米的距离观看星箭。但从下午6点起,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基地开始封闭核心区域,让办理了参观证的人士到观礼台进行观看。
昨天下午6点,记者也来到了距发射现场3公里以外的观礼台,虽然上下两层,但明显可以看出空间不够,至火箭发射前几分钟,仍有很多人来到这里。
一排排的人,不仅将观礼台围了个严严实实,旁侧的道路上、小山上,甚至玉米地里,都是专程来看“嫦娥”的人。
观礼台成媒体记者的主战场
除了游客,观礼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也占了相当比例,在一侧小山坡上,有多家电视台在进行现场直播。
由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不可能对所有媒体记者进行开放,因此不少记者专程到此观看现场发射情况。“光我们武汉市,就来了7家媒体,新闻大战压力极大。”一位武汉的记者说,这次他们派出了4名记者,到处采访、搜寻嫦娥发射的各类信息素材,工作强度非常大。
纪念品啤酒鹅蛋“都来了”
虽然当地人士早已见惯了火箭发射,对于这次的“嫦娥二号”飞天,他们也没有特别大的兴趣,但有些当地人士还是瞅准了商机。记者在现场看到,有附近的村民拿来了啤酒、鹅蛋贩卖,还有旅行社搬来了纪念品,虽然一个个售价不菲,但购买的人不在少数。
有当地村民说,从昨天上午起,就陆续有人来到这里抢占有利位置。记者在西昌至卫星发射中心的高速路上,下午三四点钟,有大量中巴、轿车,浩浩荡荡地开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这在平时并不多见。
“嫦娥”请大家
签名助威
现场走访时,记者了解到中国少年科学院,就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小院士”来观看“嫦娥二号”飞天。另外,记者还碰到了一名13岁的香港孩子,他告诉记者以前光从电视上见过火箭发射,自己却没亲身体验过,这次千里迢迢来到西昌,就是为了看看火箭怎么“升天”的。
而观礼台前俩古装打扮的“嫦娥”,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两名靓丽姑娘拿着“中国加油、嫦娥加油”的牌子,让大家在条幅上签字支持探月活动。记者了解到,她们都是从广东而来,这次她们100多人都穿着统一衣服、拿着国旗,就是为了支持探月活动。这一群体的口号也最整齐,听说之前还曾排练过多次。
晚上7点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短时间内大量车辆挤着上高速,晚上8点40分,西昌的高速路口出现了严重的拥堵,也足可说明“嫦娥”对大家的吸引力。
文 特派记者 孙珂
图 特派记者 龚辉
他,用大拇指
书写历史
“10,9,8,……3,2,1,点火!”昨天,伴随火箭腾空的那一刻,出生在1982年的郝军,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控制系统点火员,为公众所熟悉。
“很多人以为‘金手指’就是在点火的那一刻按下按钮而已,其实不然。”郝军说,点火员的岗位职能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操作发射按钮外,还要进行状态观察、数据实时判读、系统配电、应急处置等。“点火员还要通过火箭上的实验参数,了解仪器的实测值,看看是否与标准值一致,是否满足飞行的要求。根据这些参数,进行相应的处置。”
为什么非得要用大拇指来按发射按钮呢?郝军解释说,因为大拇指和按钮的接触面比较吻合,能够及时准确地按下按钮,而使用其他手指,容易晃动。
通讯员 占康 特派记者 孙珂
他,一直跟踪着
“嫦娥”飞天
“嫦娥二号”刚刚发射升空,系统跟踪工作和数据传输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远控大厅内,安静得好像时间也停止了流动,只有程序在飞快地运行,数据和画面在不停地传输。“嫦娥二号”任务C3系统指挥员屈向辉屏住呼吸,身体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双眼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各项数值。
几分钟后,一墙之隔的指控大厅传来了胜利的欢呼声。他的视线也终于可以从电脑屏幕上移开,长吁一口气,紧皱的眉头也跟着舒展了开来,脸上绽放出成功的喜悦,“‘嫦娥二号’任务成功啦,一切顺利!”近一个小时都未曾开口的他如释重负开心地说道。
据介绍C3系统全称是远距离测发指挥监控系统。C3系统,主要负责信息汇总与转发,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起着枢纽与桥梁的作用,地位绝非一般。
通讯员 秦鹏 占康 特派记者 孙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