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如期飞天,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将在9个多小时后,也就是10月2日凌晨4时40分,成为“嫦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个“捕获”到卫星踪迹的测控站。为备战即将到来的工作,10月1日,青岛测控站进行了最后一次1:1模拟演练,一直到下午5时结束,所有的演练数据被封存起来,静候“嫦娥二号”的到来。
演练数据封存候“嫦娥”
10月1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探站监控机房内静悄悄的,穿着特制防静电“长袍”和拖鞋的技术人员各自守在自己的仪器前,两眼始终注视着不停变化的各种数据。
这里正在进行着1:1模拟演练,“虽说只是一次演练,但与实战是一样的,像口令由谁发出,发布口令时的声音大小都有要求,要严格按照要求来。”青岛测控站科技处处长岳增武向记者介绍说,青岛测控站机房是全新的,新配备的S/X双频测控设备也是首次参加这一大型任务。
据介绍,S/X双频测控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很强,能捕捉到比日常手机信号弱6.3万倍的超弱信号。这次演练结束后,所有的技术数据将进行封存,只待10月2日凌晨“嫦娥二号”到来。
锁定“嫦娥”只需两三秒
如何以最快速度捕获“嫦娥二号”呢?青岛测控站技术人员李波向记者介绍说,天线的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设备,控制天线的技术人员将第一个看到卫星。
李波告诉记者,操作平台上的一个摇杆用来控制天线方位、仰角的设备。据了解,当卫星到达青岛测控站“视线”范围内时,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一个快速跃动的亮点。这时,控制摇杆的技术人员就要移动摇杆,在两三秒内,让亮点停在屏幕中心的位置。“这样,天线跟踪上卫星,会启动自动跟踪功能,直到卫星离开测控范围”。
下午5时,1:1模拟演练宣告结束,一直独自坐在一台机器前的秦凯长舒了一口气。“我从下午3点坐到这张椅子上后,就一直没动过。”秦凯告诉记者,他守的这台仪器是为测控设备提供时间服务的,要保证两台天线以及机房里各套设备的时间,与北京飞控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都是一致的。秦凯说,10月2日凌晨4时许,“嫦娥二号”如期进入青岛测控站测控范围时,所有技术人员需连续值守12个小时,一分一秒都不能有差错。
记者 任金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