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黄金周休息意味着平日里被忙碌和生活挤压到一边的梦想,又有时间跟空间在每个人的心中释放一下。像“嫦娥一号”再到二号,还有接下来的三号或者其它的脚步,都是我们靠近梦想的一步又一步,回到个人也如此。CCTV《新闻周刊》2010年10月2日播出国庆特刊《梦想正前方》,以下为节目实录:
卷首语: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打开“十一”黄金周中的《新闻周刊》。休息意味着奔波的脚步可以适当放松,也意味着平日里被忙碌和生活挤压到一边的梦想,又有时间跟空间在每个人的心中释放一下。其实,这梦想不仅仅只属于个人,像昨天“嫦娥二号”如约升空,再过不久又将到达月亮的身边,这就是一个千百年来中国人嫦娥奔月梦想的又一步。显然,任何梦想都在前方,实现它却并不一定可以一步到达。像“嫦娥一号”再到二号,还有接下来的三号或者其它的脚步,都是我们靠近梦想的一步又一步,回到个人也如此。今天,《新闻周刊》就用特别节目的方式,来触摸梦想,这个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人们心中跟激情最有关的地方。
片头:梦想正前方
白岩松
梦想虽然在前方,然而人们寻找它的方式却并不相同,有的人向前去找,有的人向后去找寻力量,“梦回1980”就有点儿回望中寻找的意思。30年前的1980年,猴年,我12岁。当时设想的未来是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那还不得幸福死啊。一转眼20年过去、30年过去,物质上面中国进步了太多,然而有些东西又觉得内心空落落的,于是梦想只能再度出发。就像这些歌者,30年前的歌唱是梦想未来,而30年后的歌唱难道仅仅是回忆吗,是不是也有梦想再度出发的意思呢?
第一部分:追梦“梦”的时代
【街景:梦回1980广告牌,人潮】
街采:
观众:我今天60岁了,希望能够听到我们那个时代的音乐和我们过去比较喜爱的歌曲。
观众: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看到很新鲜,
女儿:我母亲要是病得不是特别厉害,我母亲要来的今天,非常遗憾她没来。替她圆一个梦
观众:这是一个难忘的梦,终生难忘的梦,真的。
【后台候场】
阚丽君:看到的观众又像那天晚上一样的,心里也非常的紧张,因为马上就要上场了嘛
(“下面有请30年前的主持人阚丽君”)
解说: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演员,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时间推移了30年。9月26的首都体育馆里,这场名为“梦回1980”的音乐会,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向30年前的记忆致敬。
【现场全体演员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画面叠出当年的场景,声音继续】
解说:
时光回到1980年,那是一个刚刚打开窗口、新生事物不断撞击人们心灵的年代,多年的禁锢终于开始消失,服饰潮流正悄悄兴起,邓丽君的歌曲被偷偷地播放。1980年的中秋节,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引起了轰动,因为它做出了太多在那个年代被视为“出格”的举动,成为一代人心中的集体记忆。
街采:
观众: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突然间出现了他们几位歌星,当时唱的那些歌曲真是特别震撼
观众:在那个年代,能够经常听着他们的歌,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情绪都有所改变
阚丽君:就是因为我们物质生活特别贫乏,精神世界也特别贫乏,人们都有一件事儿真就跟过年一样,大家都特别兴奋
【“新星音乐会”吴国松演唱《男子汉宣言》】
吴国松:本身说实话,我思想是有一定顾虑。顾虑什么的?一个这首歌能不能唱,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唱了观众会怎么说我。第三个就是,会不会带来一个后果
阚丽君:喜欢不能说,爱更不能说,这个字不管跟谁都不能谈,那就简直是出了事。
朱明瑛:当初太多人骂我们,\是他的经历,他的历史环境,他所处的位置那样看问题,不怪他本人。
解说:
1980年的中秋夜,在歌声中很多人感觉到,似乎有什么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留痕迹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如今的年轻人已难想象,30年前的物质匮乏,却孕育着一个抒情年代的诞生。
阚丽君:比如说你特饿的时候,给了你一个馒头觉得香极了,那时候思想特别的乏味的时候给了你一段美妙的音乐,你就会神经哪都浑身都会感觉特别兴奋,特别舒服。
吴国松:我们只是点燃了当时舞台上的,应该说发出了这么一个信号,有这么一个亮光。
阚丽君:我也可以这样了,我也有奔头了,让你感觉到这个都能演了,说明我们国家要变化了
【从30年前“新星音乐会”朱明瑛《咿呀欧雷欧》到“梦回1980”《咿呀欧雷欧》】
解说:
30年前的忐忑不安,在今天已经被激动之情所取代。30年后的演出,从歌手到观众,都在熟悉的旋律中寻找着曾经的梦想和感动。一代人的回忆曾伴着1980年而起,现在也随着1980年的远去而落幕。
现场采访:
吴国松:有些人安慰我,你没怎么变,你还是那样,其实不是,都在变。
朱明瑛:我们过去代表了很多人都去在追梦,/我们代表了大家,就是把对未来的向往变成了一个梦去追。
阚丽君:我自己其实有的时候物质上都挺满足了以后,养尊处优了不再去想什么,跟那个年代不一样,/ 我现在不禁要想,下一个梦该做什么了?
解说:
30年弹指一挥间,很多当年不敢想或想不到的,如今都在生活里成为了现实。30年前,这个舞台是一代人梦开始的地方;下一个30年,我们的梦想又将前往何方?
白岩松:
昨天,中国馆日终于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这让已经运营了5个月的世博会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显然,昨天的中国馆日成为中国梦的另一个表现场景。然而中国梦太过庞大,一时让人无法捕捉,但其实它正是由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大,却真实、却感人的中国人的梦想构成的。到现在为止,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已经超过6千万人,其中有10个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10个对6千万,6百万分之一的小比例,然而对于这10个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大梦想的实现过程,像童话,更像是奇迹。
第二部分:圆“梦”之旅
一组同期
蔡加芹:好,小朋友们,接下来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的眼中上海是什么样的?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张晶:繁华都市。
康曼钰:那里有许多汽车许多高楼大厦。
李洁:我看到了上海晚上的夜景。
吉松:我看到了上海举世闻名的世博园。
刘乾:我看到了卢浦大桥,还有叫做彩虹桥。
杜霄:我看到了上海的人山人往的街,人山人往(海)的街道。
音乐+一组上海繁华街景
解说:
对于这些生长在贵州西部山村的孩子来说,2000公里之外的大上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他们和支教老师蔡加芹一起第一次走出大山,完成了属于他们的世博之旅。
蔡加芹:
这一次行程对他们来说,我看到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变得自信了。出去走了以后,不会觉得素朴镇是最大的地方。
解说: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程,起点是贵州西部山区贫苦的素朴小镇。2000多公里行程,30多位车友自发参与爱心接力,途径五省六市、辗转六天,一程一程将10个孩子送到了目的地上海。而这一切都缘起于23岁支教老师蔡加芹的一篇网络告白。
蔡加芹:
我该回去了,我也有自己的父母,得自己找工作,临走的时候挺舍不得的,很想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我7月1日发帖子,7月2日的时候,相框就给我打电话,他说现在暑假要不带小朋友到上海世博会看一看。
解说:
虽然经常有学生问她,“世博会是什么,那里有什么”,但因为高昂的路费,带小朋友去上海看世博,对小蔡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有心无力”的梦想。在她支教的素朴,只有一条不足百米的街道,这里汲水设施极为缺乏,当地人多住在四面透风的茅屋和土屋中,而爱心人士捐建的素朴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建筑,20米的地基是校长带着孩子们一块一块垒起来的。临走前蔡老师希望为这些“半个洋芋都能高兴一下午”的孩子们做些什么,一句无心之言,却有了网友“照片在相框”的奔走号召,网络上广发征集令,号召各地车主千里接力,为山区孩子实现世博梦。仅仅一周以后,这次看似“不可能的旅程”得以成行了。
字幕:2010年7月9日
出发现场
解说:
贵阳车主是整个行程的第一棒,这些孩子从没有去过省城贵阳,甚至连仅半小时车程的县城都没有去过。10个孩子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但刘乾的鞋子早就开了胶,而吉松高兴地背上了他的破书包。
蔡加芹:
第一天也不怎么敢说话,基本上全部都晕车,第一次坐车。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的时候就慢慢活跃起来了。
李洁同学一个女孩子,她奶奶双目失明,然后她晕车晕得厉害,到了怀化的时候,她已经吐了一天了,然后她我说一定要坚持下去,我奶奶还在家等着我讲世博会。
一组途中照片+视频
黑场+字幕:
2010年7月14日傍晚 车队到达上海
海车主用海宝玩偶作为见面礼
欢迎学生们的到来
解说:
7月15日,上海气温30度,世博园当日的参观人数达48万,对于这个世界级的盛会来说,10个山里娃只是其中最普通的游客,但对孩子们来说,这也许是一次改变命运之旅。这些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从孤寂贫苦的乡村,第一次来到炫目多彩的繁华都市。
蔡加芹:
房子很多,车很多,好多灯,乡下的晚上没有路灯,然后开灯的农户有很少。他们就是直观表达自己的感受,山区的小朋友接触面不是特别多。就像一面镜子,投射进去什么就反射出什么。
音乐+一组图片
蔡加芹:
第一次坐车,小朋友第一次吃巧克力,第一次喝可乐,然后第一次住酒店。
现场:夏涛涛过生日
解说:
在上海,夏涛涛过了13年来的第一个生日。而吉松见到了在杭州打工两年没有见面的爸爸。
蔡加芹:
有个小朋友他就因为我老家缺水,他就在书包里装了五瓶矿泉水,都是平时省没喝,然后叔叔给他一瓶水,没喝,放在书包里。他带回去跟家里人喝。
现场:蔡加芹(告别会)
吉松的信
今天,我们就要回去了,在从7月9日至7月19日的这十天中,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开心的时刻。
感谢你们!你们使我们走出大山、走出贫苦的山村,使我们体验到了城市得生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感受其实我们并不孤独,使我们在许多地方创造了“自我记录”的第一个“1”,把“0”抛在了九天云外。
解说:
10个山里娃的上海世博之旅,在小小素朴镇引起了轰动,素朴小学的校长专门组织了一场报告会,学校的学习风气甚至都变得浓厚,因为其他孩子都说要好好学习争取也能走出去看一看。而这个从网络走向现实的爱心故事,却从一开始就面对争论质疑。
蔡加芹:
1420网上留言各种各样的都有,有支持的,又有反对的。还有人就问,带着10个孩子,因为毕竟带的少,能起什么作用,对他们来说,就算去玩,还是回到乡村,一点帮助都没有,出去以后会腐蚀他们的心情,但是不能因为有不好的方面我们就不走出去,不能因为外面会下雨,我们就不开窗子一样的,我们得跟外界交流。
解说:
也许只有小蔡老师更能了解山里的孩子对外面世界那种深切的渴望,她依然记得一年前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的情景,记得他们纯净又好奇的眼神和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那时支教老师几乎是孩子们探索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
蔡加芹:
他就说,老师你从哪里,你们那有没有天安门,飞机有多大,然后老师你是坐飞机来的,飞机为什么我们看到只有一点点,他能装得下你吗?
同期1:我的梦想是我想当一名志愿者,可以帮助很多人。
孙悦:我的梦想是考上海的交通大学。
李杰: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我最大的愿望是我奶奶的眼睛医好。
同期4:我叫 ,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作家。
同期5:我叫吉松,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像蔡老师一样去山村支教,也去别人更多贫困山区的人。
同期6:我叫李成渊,的愿望是长大后要当一名教师,把知识传给那些小学生。
同期7:我叫刘乾,我的最大愿望像车主叔叔一样关心更多的人。
同期8:我叫杜肖,我的愿望就是想当一个校长,建一座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读到书。
蔡加芹:
带他们去看世博,经历了一场繁华以后他们又回归山村。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真的这么贫困。有网友就说这个图片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想想真的是这样,西部贫困地区确实是这样。
解说: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这里的大多数学生依然要每天往返于数公里的山路上,中午吃不上饭只能饿肚子。在素朴小学,因为小蔡老师的到来,他们拥有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小小的图书室,这是孩子们了解外界的窗户。而这里还有更多的孩子从未走出过大山,外面依然是那个遥远而陌生的世界。
同期1:我们的山很多。
同期2:我们这里用水很困难。
同期3:我们这里的房子还窄,没有像上海的高楼大厦。
同期8:我们这里的人很热情。
同期7:我们这里气候很好。
同期6:我们这里的森林很多。
同期5:我们这里有许多少数民族。
同期4:我们山路都很难走。
白岩松:
梦想的追求过程中,会不会有疑惑,会不会有犹豫?其实都会有。今年是深圳特区30周年,想当年也就是1980年,太多的中国人甚至都无法念深圳当中的“圳”字应该读什么音。然而,迅速地这个小渔村一样的地方成为明星城市,不过成名了也就会有成名的烦恼,20多年后人们开始想,特区还“特”吗,大家都发展起来了,接下来特区又该怎么“特”呢,放弃光环,回归平常?还是再创辉煌,但可能又要走上一条艰难的路?思考与实践,在“特区”早已经开始了。
第三部分:梦想在前方
1:盛宴下的失落
现场:张灯结彩的城市
解说:刚刚过完30岁生日的深圳,依然喜气洋洋,深南大道上邓小平画像前,还留着致敬者的花束。更多的市民只是把这里当作休闲的广场,那片曾经的热土已经渐渐平静。
闪回:深南大道(1990)
闪回:深南大道(1989)
张新民:这三十年都说变化很大,其实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人的变化
解说:张新民,纪实摄影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两手空空,只背着一台摄像机”南下深圳,将镜头对准了这座城市和改变这座城市的人。
张新民:其实吸引我的不是这些,不是高楼大厦。吸引我的,是那个时候,我在《人民日报》看见了关于蛇口风波的讨论。李燕杰他们跟蛇口的一些打工青年对话,就是说蛇口人,小年轻就可以公开地,坦然地说,淘金有什么不好。但是在内地这样的是不可能的。淘金?淘金那不是资本主义吗。
闪回:文化衫(1995)打工没劲 股票肯定涨 下海吧 明年我也当老板
闪回:白日梦(1997)
驾车:这就是四海路,(这比以前好多了?)不是,它还基本上保持着原貌。
解说:四海路是张新民比较偏爱的地方,虽然他来深圳时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天一层的国贸大楼,但他还是愿意将镜头对准这里的流水线工人。
闪回:照相(1996)
闪回:失调(1992)
闪回:一港资工厂的饭堂(1991)
解说:四海宿舍区,在蛇口工业区的东北角,1988年的四海居住着近200个企业的16000多名打工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女多男少。
闪回:卡拉OK
闪回:简陋足球
定格:露天剧场
驾车:这是个露天电影院,你看楼上就是放电影的,这边是俱乐部,其实那个时候真的日子没有现在这么炫,但是它很实在。
解说:这样凋敝的场景,你可能很难想象曾经的沸腾。三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就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享受了,而那些舍不得买票的人,就手抱栏杆从缝隙中“偷着乐”。
定格:四海露天影剧场(1991)
驾车:那些人,那边在演电影,这些人进不去,这个水泥缝儿已经被封了,就是这个一棱一棱的,其他的人没有票的人,就抱着这些缝儿往里看,很多人就在自家的阳台上看。
现场:雨中爬满藤条的座椅
张新民:深圳真正能纪念的就是这些人,真正值得,在这个时候,在过生日的时候,请他们坐上座的应该是这些人,但是我们请的全是什么?全是房地产商。(摇头)
定格:钟家财的手和脚(1997)
字幕:18岁闯深圳 22岁干上了洗楼工
张新民:他如果戴手套,手套是滑的,只有肉手攥住那根绳子他才安全。但是他洗墙又要用若干的化学腐蚀剂,他成天就泡在那个腐蚀剂里面,你说(手脚)怎么能不成80岁的老头呢。
定格:10平米的空间(1997)
字幕:每张铺位 把帘子一拉就是一个小家。
张新民:他说没人强迫你出来,你出来打工你连这个都忍受不了,你还出来打什么工啊?这里头你能感受到的就是说,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切都可以面对。
解说:因为过生日,深圳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杜鹃,这种粗生易长、四季不败的花,有如当年的淘金者,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离去。
张新民:老一代,90年代出来打工的人基本上都老了,或者能留在城市的已经留在城市了,或者该回去已经再也出不来了,出来的都是他们的子女。他们这一代人想的和他们的父辈还不一样,因为现在的日子也跟过去不一样。
火车站:又一批寻梦者
字幕:梦想,从这里开始……
白岩松:
深圳30年留下太多的故事,一段时间里,几乎内心有梦想的人们都像延安一样去投奔它,就像投奔激情跟未来。然而一转眼深圳似乎没那么特别了,上海的浦东、天津的滨海新区,甚至辽阔的大西部,总有新的传奇跟故事在上演,深圳的优势似乎变小了。其实,由此而来的犹豫与焦虑,以及思考跟反思,恰恰像梦想的另一种出发方式,只是人们还并不清晰,再次开始的奔跑是奔向哪一个方向呢。
2:彷徨中摸索
解说:
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经济一盘棋,北上广甚至是中西部地区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相对沉寂的深圳特区,却没有了当初的风光。很多人在问,深圳的改革之路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失去动力的,是中央?地方?还是深圳人?九月初,《新华每日电讯》把一个八年前的风云人物放上了头版头条,或许也是想借此探寻问题的答案。
呙中校:自己也在思考,前途的问题、发展的问题,正好这个城市也在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照片 字幕:
呙中校,网名我为伊狂,2002年,他的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讨论。
呙中校:那个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职员,也不知道自己前途会怎样,一个普通的搞经济分析的职员。到了2002年的时候股市低迷,这是全国的股市低迷。深圳又不发新股,金融业非常萎缩、箫条。周围的一些朋友,特别是搞金融的都开始离开深圳。
解说:
这篇万余字的文章,从深圳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北移上海的传闻写起,表达出对“深圳将被抛弃”的忧虑,甚至还有些尖锐地批评,深圳过去22年的发展更多是得益于政策倾斜和优惠,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没有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当失去了政策优势时,夹在广州和香港之间的尴尬地理条件,让深圳在激烈竞争中凸显劣势。
呙中校:一种很迷茫、失落,也不知道这种前途何在的这种。以当时哪种状况,经济发展的前景、潜力都还有,也不会差到哪去。但是这个东西就说,考虑到一个问题是你还是不是像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那种特区的光环,人们想象你特区还在改革,你是人们心目中的、或者在国家战略中改革的排头兵、图腾是不是存在,你还想不想做走在前面的一个人。
解说:
锐意进取还是固步自封,深圳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与呙中校一同进入《新华每日电讯》视线的网民金心异,考虑的视野似乎更加开阔。“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中国经济也将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2003年7月,深圳市政府曾邀请金心异、呙中校参加国务院调研组的座谈会,在当时这被认为是草根建言建策历史性的一步,但现在回想起来,却也未尝不是中央、地方乃至民间,都无法准确把握深圳未来的表现。
金心异:2001年的时候正是深圳,如果我们回望历史的话,正是深圳处于一个最低潮的低谷,具体到那一年的话,深圳没有特别明显的故事,但是从97年到01年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上海的叫财富年会,或者APEC论坛,包括一系列的,在WTO签署之前,中国要看上海,要看长三角。
解说:
从1990年4月18日上海浦东新区成立起,浦东大开发一直呈现出非凡的活力。长三角似乎怎么看都要比珠三角前景光明。而金心异所说深圳最迷茫的那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完全放开的市场,让深圳不再是中国看世界的唯一窗口。也是在那一年,招行、平安、中兴、华为,这些在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大企业,有了总部将迁往上海的传言。这一切,让当时只有27岁的呙中校有些无所适从,这还是那个自己梦寐以求活力十足的深圳吗,金融业、制造业纷纷逃离,还剩下什么来支撑深圳的再次腾飞?
新闻播报:2005年6月21日 温家宝召开国务院会议
批准综合配套改革在浦东新区进行试点
解说:
当五年前浦东成为国家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时,人们对这个概念还很模糊。几年过去,很多评论却已经把这场变革,视为我国改革开放第二个三十年的历史新起点。深圳,似乎又一次落在了上海后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上海先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天津滨海新区先试,在中国进入WTO之后越来越快行进的队伍中,深圳虽没有掉队,但却似乎逐渐失去了排头兵的地位。
金心异:深圳历史上比较好的时期,在改革开放方面,大有作为的时期,一定是从北京到广东到深圳有一个很顺畅的体制改革的探索,它走到最前边,它积累了最丰厚的基础,然后它也最有条件,做进一步的探索。
解说:
深圳三十年再起航,这是深圳人的诉求,而在这个历史性的节点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都表达出对深圳的厚望。温家宝甚至还特别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或许,就像呙中校所期待的那样,深圳的前行,该是搬开拦路石头的时候了。
呙中校:其实就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已经是不能回避的。
金心异:现在是下边有改革要求,有期望
呙中校:市场的手推动经济体制,经济改革一直在向前行
金心异:全国人民是期望我们国家不要停滞,要往前走
白岩松:
如果今天三十而立的深圳还是卓尔不群、绝对领先,如果今天深圳还是用一个又一个口号引领着中国,那也许是深圳的骄傲,但可能是中国整体的悲剧。正是深圳作为特区不那么特了,才反衬了中国整体的进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深圳就这样平静下去,作为一个流着改革跟创新血液的城市,深圳当然应当把新的梦想刻在道路的前方。在深圳,志愿者行为几乎是中国做得最好的,公民的意识正在加快地成长,政府也跟市民努力形成互动,让权力也姓“公”,公民、公权力加在一起,是不是有一个更让人期待的公民社会在行走与建设之中呢?这个公民社会是不是深圳三十而立之后的又一次出发,并且能给中国带来益处的探索呢?
3:我们的梦
双周论坛现场一组发言:
白发阿姨:你怎么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怎么去保证它们?那么你就不能把一个子公司亏的,让我们老百姓来掏腰包、来买单。
男:如果是纯粹的市场产品,它再涨一倍也不为高,如果它是公共产品,也就是福利性的产品的话,那么它再低一倍也不为低……
绿衣男: 其实深圳1300多万人,其中1000万是属于外来人口,拿最低基本工资的。
解说:9月26日,一场民间讨论会正在深圳一家茶馆内进行,谈论的内容是地铁票价。开通四年的深圳地铁,因为出现巨额亏损,最近正在酝酿涨价,这招来市民一片反弹声。再过两天,市政府组织的听证会就要召开,几位将要参会的听证代表,特意与一些热心市民提前聚会,集思广益,做好准备。
一组发言:
范军:从我们深圳交通部门公布的里程当中,我们测算出了站点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算帐,看我们每个站,从东门到老街有多远,从龙岗过来大概有多远,我觉得作为听证会来说,这是一个基本的元素。
金洪峰:北京9条线,总里程230公里,2009年运营成本15.2亿元,而深圳一期工程全长不到22公里,2009年的成本是7.2亿元。我们不到北京十分之一的里程,却耗费了比北京高五倍的成本。
解说:一座由移民构成的城市,许多法则需要大家共同制定,这决定了深圳人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和能力,远远超过国内许多城市;同时,在这个以经济特区的名义创建的城市中,超过80%的人生活在公司,商业社会的法则深入骨髓,那就是谈判,和遵守契约。
金城:我们每一个深圳人或者是比较活跃的深圳公民社会的参与者,我想都是受益于、得益于深圳这个城市相对开放、开明的空间,相对与世界接轨的这种企业商业理性原则。
(转场,音乐,深圳空镜)
吴君亮:我觉得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有点五湖四海的味道,你进入这个城市里面,你没有觉得是他乡的感觉。
解说:吴君亮,2006年定居深圳,在此之前,他在美国生活了将近20年。当孩子们纷纷长大,他决定回国选一个地方落脚的时候,他选择了深圳。
吴君亮:如果你去上海,然后没在上海生活过,你去上海觉得这是一个很新鲜的城市,或者比较陌生的城市,或者是人家长大的城市。到深圳这种感觉小一点。
解说:在深圳,曾经有一句让许多人热血沸腾的口号:“深圳不是我的家乡,却是我的主场”,这座崭新的城市,绝少熟人社会的关系、忌讳、牵绊,让梦想有了更多空间。回国之初的吴君亮,就从这里开始了他早已关注的一项事业——推动政府预算公开。
吴君亮:在2007年5月的时候,国务院发布了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公民有权力要求政府公开一些基本的公共信息。我们根据这个条例,向深圳市政府申请公开深圳市2008年的公共预算,他们称为财政预算。
解说:预算,标明政府打算拿纳税人的钱作何用途,在吴君亮看来,这是政府与公民之间一个最重要的契约。人们很容易发现,每一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中,都涉及数额巨大的违规和浪费。而预算公开,在吴君亮看来,是防范此类问题的重要措施。
吴君亮:我个人认为公民社会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这个社会是我们大家的,我们的权益是应该得到尊重的,我们的发言、我们的愿望是应该有实现的机会。不仅是表达的机会。是应该有一个实现的机会。
(音乐,各政府部门以各种理由拒绝的回函文字特写)
解说: 从最初几乎清一色的拒绝,到2008年5月,深圳市财政局第一次接受吴君亮的团队查看预算案,再到2010年,中央35个部门公布预算,吴君亮和他的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团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吴君亮:中央35个部门公开预算,在我看来是一个标志。什么标志呢?就是中国把公共预算视为国家机密的年代宣告结束了。 是不是很彻底,当然我们是可以讨论的,我认为不是很彻底。但是至少是一个标志,是一个开始。
解说:目前,吴君亮和他的团队正在致力于让更多的地方,公布更加详细的财政预算案,他所做的事情,与深圳这座城市并不直接相关,它更像是一个中国公民的选择。在深圳这个看上去已经不那么先锋的城市,这样真正有先锋意义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金城:我觉得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深圳这个城市,还让人觉得,我们讲的是老年中国还是少年中国的问题。那我觉得深圳代表少年中国。深圳这个义工是在全国最早的,它是从香港学来的。深圳人大部分没有在内地的那种裙带网络或者亲朋好友,他的业余时间,他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解说:深圳的义工,遍布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从深圳走出的志愿者,也活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这座城市,是中国最早实行无偿献血的地方,时至今日,它依然保留有血液自给有余、还支援其他城市的光荣传统。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业主委员会,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在热闹的城市生活中默默运转。
深圳的市花,是开满大街小巷的簕杜鹃,它无需特别打理,却奔放地生长,那绚烂的样子,像极了在这座城市绽放的梦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