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0月3日电(记者肖思思)广东省东莞市报告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截至10月1日,共发现91例疑似病例。专家提醒,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
10月1日,广东省东莞市报告万江新村社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10月2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东莞市送检的15例发热病例血标本中检测到10例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为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
经广东省卫生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截至10月1日,今年共发现91例疑似病例。病例均为轻症病例,以发热并伴有关节痛、肌肉骨骼痛或皮疹症状为主,绝大多数已经痊愈,无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
广东省卫生厅专家提示,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4天,也可长达7天—12天。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躯干部皮疹等,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结膜充血、腹痛或出血症状。
专家介绍,该病可防可控,一般症状轻,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躯干部皮疹等,治疗以对症或支持疗法为主。如出现类似症状,市民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而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要全面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止蚊虫叮咬措施。
疫情发生后,东莞当地高度重视,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做好发热病例监测和蚊媒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加大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地,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