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 (孙 锲)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4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说,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克里斯特·赫格说,全世界大约有10%的夫妇遭受不育症的折磨,体外受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大约20%到30%的体外受精卵最终可以发育为胎儿。跟踪研究表明,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孩子在健康方面和自然受孕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目前,全球已有大约400万人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爱德华兹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的奖金。
据星辰在线-长沙晚报报道(记者记者 唐江澎 周和平)1988年6月5日,湖南省首例“试管婴儿”——“试管姐姐”章皿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呱呱落地,随着一批试管婴儿在湖南诞生,湖南的辅助生殖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该技术已日臻成熟。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卢光琇领导的科研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辅助生殖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出生了国内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诞生了国内首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及国内首例超快速冷冻试管婴儿等,开创了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新领域。近一年来,卢光琇领导的科研团队对1700多例不孕症夫妇进行治疗,临床妊娠率提高到63.44%,平均费用下降了1万元。
罗伯特·爱德华兹曾到长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坚决不做克隆人
记者 唐江澎 周和平
“坚决不做克隆人,治疗性克隆应得到支持 !”2006年3月底,来长沙参加亚太地区生殖内分泌学会成立暨首届亚太地区生殖医学学术年会的“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当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道出自己这一观点。
反对“生殖克隆人”
早在2002年4月,第一次应邀来到中国的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就表示,就当时技术而言,无法保证“克隆”的安全性,因此他反对“生殖克隆人”。治疗性克隆,是通过提取克隆的胚胎中的干细胞,培养人体各种细胞或器官,从而治疗某些目前还属于不治之症的疾病,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据估计,目前该技术尚需10-15年时间才能相对成熟。
支持治疗性克隆
罗伯特·爱德华兹说,在反对生殖性克隆的同时,应当支持治疗性克隆这一项有益的研究。器官移植术面临着两大难题,即器官来源及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治疗性克隆完全可以解决器官移植中的难题。当这一技术成熟后,一些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如白血病、帕金森氏症、心脏病和癌症等,就有可能通过更换患者的血细胞、脑细胞、骨骼或内脏而使之完全治愈。
爱德华兹教授认为,虽然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整体起步比较晚,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他相信中国可以很快赶上来。当时,他还语重心长地说,从事辅助生殖医学必须很小心,且一定要在符合伦理学的前提下,帮助尽可能多的不幸夫妇圆为人父母之梦。
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发出贺信
据星辰在线-长沙晚报报道(记者 周和平)“他获得诺贝尔奖早在我的预料之中,非常祝贺他!”昨日,听说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随即向这位老朋友发出贺信,送上来自大洋彼岸的祝贺。
“他没有一点架子,在长沙,主动给湘雅医学院的学生讲课,学生有任何问题,他都乐于回答。”提起罗伯特·爱德华兹,卢光琇愉快地回忆起2006年罗伯特·爱德华兹的长沙之行。通过与他多次接触,卢光琇了解到,几年前,罗伯特·爱德华兹就自己的成果申请过诺贝尔奖,但因涉及伦理问题,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此次成功。卢光琇告诉记者,罗伯特·爱德华兹此次获得诺贝尔大奖,意味着该科研成果最终扫清了伦理障碍,辅助生殖技术将为更多不育症家庭带来幸福,也大大鼓舞了该领域的科研人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