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珍珠粉江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3日12:40  新民周刊

  美容珍珠粉一夜间变身毁容珍珠粉。从三聚氰胺到一滴香,江湖上还有多少黑幕和真相?

  

  记者/陈冰

  

  珍珠粉,自古就是皇家御用的美容佳品,为嫔妃和贵妇所钟爱。据史书典籍记载,早在2000年前,珍珠粉就被用 于美容养颜,《本草纲目》中记载:“珠粉者,定神明目、清毒润肤。”因其外可涂抹养颜,内可服用调理,近几年颇受都市 爱美女性的青睐。

  不过对于种类繁多、竞争激烈的美容化妆品行业而言,珍珠粉实在是一款小众产品。即便就是在每年过百亿的珍珠市 场中,珍珠粉也只占其销售额的1%不到。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珍珠粉都没有被放到聚光灯下讨论过。

  然而,在9月下旬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节目中,央视记者通过明察暗访爆出了一幕惊天的“珠粉门”——当 下,市场上、网络上贩卖紧俏的珍珠粉,其原料大多根本不是珍珠,而是贝壳用腐蚀性溶液洗后粗粗磨制而成的,成本每斤不 过几元而已。更要命的是,商家为了褪去贝壳表层黑乎乎的角质层而使用的工业用漂白剂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刺激 眼和呼吸道,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出血和休克。

  诸暨珍珠积蓄多年的好名声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使用珍珠粉美容的女性消费者更是忧心忡忡,美容珍珠粉可能变身 毁容珍珠粉。毫无疑问,这是继三聚氰胺、激素奶粉、致癌茶油、一滴香之后又一起食品市场重大的信任危机。珍珠粉的江湖 ,到底何时才能恢复元气?

  

  噱头?

  

  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碳酸钙,因此本是不溶于水的。为了促进人体吸收珍珠粉的营养,人们认为应当使其溶 解,因此研究出多种方法,使珍珠粉的不可溶物质变为可溶物质。

  主流的方法分为两类:酸解法(主要是用乳酸,可以将碳酸钙反应为可溶的乳酸钙)和酶解法(主要是用蛋白酶,促 使珍珠蛋白分解为可溶的氨基酸)。很多人认为这两种方法可以增加珍珠粉的吸收率,但同样有许多人认为,经过化学处理, 珍珠粉的原有物理、化学性质、成分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已经不是珍珠粉了。实际上,珍珠当中不仅含有钙和蛋白质,还 有很多活性小肽。在化学处理后,小肽必然遭到损害,因此功效可能不如未处理的珍珠粉。

  比较容易和珍珠粉相混淆的是珍珠层粉。这是一种用珍珠贝最内层的部分制得的粉,成分与功效与珍珠粉相似,但有 研究表明仍有差异。为了获取珍珠层,必须去掉贝壳外面的角质层和中间的棱柱层,最理想的状况是使用机械方法磨去外层和 中层,得到纯的珍珠层后粉碎。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工厂仅用工业用氢氧化钠去掉贝壳外面的角质层后粉碎,以贝壳粉冒充 珍珠粉,并以高价出售。

  这种以贝壳粉充当珍珠粉的行为已经存在了很长一个时期,只是这次经过央视记者的曝光才露出“狐狸的尾巴”。贝 壳粉被曝光,不仅大大伤害了珍珠粉行业的形象和声誉,更是让一些正规生产企业也受到牵连。纳米珍珠粉就是一例。

  为了提升珍珠粉的吸收率,从2004年开始,国内有企业陆续推出纳米级珍珠粉,由于纳米珍珠粉的氨基酸释放率 、钙吸收率、透皮吸收率等都比普通微米级的珍珠粉显著提升,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都在 临床上被印证要优于普通珍珠粉,因此渐渐成为市场主流。

  然而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珍珠粉凭借“纳米”的噱头身价倍增,最高能卖到几千元一斤。而这种纳米珍珠粉 并非名副其实。

  央视记者购买了长生鸟和千足两个品牌的纳米珍珠粉作为样品,一起送到国家纳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经检 测,千足牌纳米珍珠粉的颗粒大小基本上都在1000纳米以上,大大超过了100纳米的标准尺度。另外,在长生鸟纳米珍 珠粉胶囊中,珍珠粉颗粒小于100纳米的只有18%左右,大部分颗粒都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纳米尺度,涉嫌虚假宣传和 消费欺诈。

  千足牌纳米珍珠粉每斤售价也是高达千元以上。它的生产厂家是浙江英格莱制药有限公司,属于山下湖珍珠集团,该 集团是珍珠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厂家负责人承认,完全符合纳米标准尺度的珍珠粉很难做到大批量生产,纳米珍珠粉不过是一 个用来炒作的概念。

  于是,浙江省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要求省内企业停止使用“纳米”字样的珍珠粉名称。

  

  良心缺失

  

  冰寒,作为业内知名的珍珠粉专家,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认同。“这是典型的一出问题就走极端的做法。纳米是 一个尺度单位,并没有法律规定不可以使用,况且,也不是没有真正的纳米珍珠粉,为何要一刀切掉呢?”

  冰寒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纳米珍珠粉生产和销售的业内人士,其创办的咏薇堂是最受欢迎的纳米珍珠粉品牌之一。他 指出,珍珠很硬,采用传统的球磨、水飞工艺,非常耗时,且磨出的颗粒也不够细腻;而采用先进的超微粉碎设备,结合珍珠 独有的结构特点,纳米珍珠粉的生产技术早已被攻克。“珍珠粉的颗粒越细,它的肽链打开得越完全,就越容易被人体吸收。 直径达到20~100纳米的珍珠粉,它的比表面积就非常大了(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肽链被打开得更多,吃到嘴里 能清晰地还原《本草纲目》对其味道的描述:‘珍珠,味咸、甘’,与普通珍珠粉吃在嘴里的感觉也都不一样。”

  市场上的确有纳米珍珠粉存在,只不过由于生产的机器和设备需要大量投入,小加工作坊根本投入不起,还是贝壳粉 碎起来最方便、最省力、成本最低。最关键的是普通消费者通过肉眼还分辨不出来,由于消费者不懂内情,很多人钻空子也就 理所当然。

  尽管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妆品分技术委员会在2008年组织国内专家和全体会员对《纳米珍珠 粉行业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并形成报批稿,但由于种种原因,关于纳米珍珠粉行业标准至今仍未出台。这也为市面 上纳米产品“培育”了良莠不齐的生存土壤,并最终导致全行业的无序竞争、价格大战。

  企业为了获取利润,不得不采用更差的原料,或者不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甚至假冒,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 面。消费者并不知道真的珍珠粉应该是什么价钱,所以总是挑便宜的买,市场上越便宜的越好卖,于是某些企业便迎合消费者 贪便宜的心理生产假珍珠粉以极低价格销售,导致许多正规企业生产的正宗珍珠粉因为价格较高而失去竞争力,最后也被拖下 生产假珍珠粉的泥潭。这种恶性循环,几乎是一种典型的场景,在国内多个行业都不鲜见。  央视记者在采访假珍珠粉产地 政府官员时,当地官员表示正抓紧同国家相关行业协会联系制订有关珍珠粉的行业标准。“标准缺失”,这已经成为食品安全 管理中最容易被提及的理由。

  奶粉是不是激素超标?质监部门惊爆“指标未列入检测范围”;一滴香到底有没有毒?记者多方调查取证,却连它到 底是食品添加剂还是调味料都没能说清楚,更遑论去要求相关部门做若干年的毒副实验了。至于纳米珍珠粉,情况似乎没那么 复杂。首先可以确定它必须是用珍珠做的,其次它需要达到纳米级别,至少,应该达到企业宣称的细度,这是基本要求。相关 部门只要能结合这两点,即使没有行业标准也能清晰地做出判断。

  标准不是万能的,即使有标准,食品、药品、化妆品安全领域还是问题频发。奶粉、眼药水、阿胶、食用油、饮用水 ……

  记得多年前曾经流行过这么一个令人伤心的笑话:

  列车上有一个拄着双拐的男子,腿断了,要去坐一个残疾人专用座位。列车员不让他坐,非得要这个人出示“残疾人 证”。因为这位男子拿不出“残疾人证”,无法坐上这个座位。

  最后,引起周围乘客的不平,有乘客要列车员出示“人证”以证明自己是“人”,最终列车员无法证明自己是“人” ,让步了。

  听起来很伤心,想起来很荒谬,这却是中国当下的怪现状:

  六个部门的政府官员无法对鸡蛋是否真的作出鉴定,因为“没有鸡蛋的国家标准”;有关部门从来不关注奶粉是否奶 做的,因为“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是否要检测三聚氰胺”,所以往三聚氰胺里掺奶粉也不会被认为是假奶粉。

  如果出了任何问题,都把责任推到一个缺失的“标准”上去,那么作为人——标准的制定者,他的基本常识与义务, 又在哪里?也许假珍珠粉事件的出现,不是因为标准的缺失,而是良心、道德、诚信的缺失。▲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