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中日关系近来出现一些回暖迹象。11号在越南举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期间,中日防长举行了简短的交谈,中日两国的民间交往也开始重新解冻。在钓鱼岛撞船事件告一段落后,中日双方关系得以迅速地掉头,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双方已经走出了阴影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主持人:谈起中日关系近日转暖的迹象,我们首先要聊聊4号温家宝总理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布鲁塞尔亚欧首脑会议上的交谈。据日本媒体报道,为了修复因钓鱼岛问题而出现裂痕的日中关系,日本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与中方进行了所谓“水面下”的活动,促成菅直人利用这次亚欧首脑会议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两人进行了25分钟的交谈,并顺利达成了一致见解,即日中关系将恢复到建立互惠互利关系的原点。接着,11号,也就是前天,在越南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期间,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又与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行了简短交谈。双方都表达了希望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轨道的意愿。
主持人:中日政府关系的回暖,也带动民间交往的解冻。近日,中方已通知日本外务省,将同意1000名日本青少年于本月27号至30号赴华参加上海世博会。昨天(12号),400名中国高中生乘坐北京─东京的航班前往日本,与日本各地的高中生交流进行10天的交流。可以说,不论从官方还是民间,中日双方都在试图给钓鱼岛撞船事件划上一个句号,使两国关系恢复正常。
专家:领土争端暂时不可能解决
主持人:钓鱼岛撞船事件的争吵声还言犹在耳,中日关系已出现回暖迹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日关系真能在短期内彻底地走出阴影吗?下面,我们连线清华大学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刘教授,中日关系最近出现一些回暖的迹象,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刘江永:可以肯定,中日关系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出现了相向而行这样一种趋势。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向积极的方面回暖。我想这个现象出现,也说明中日两国无论在相互间的关系、彼此互相依存方面,本身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中日两国政府都确认了战略互惠关系要进一步得到维护、巩固和发展。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中日两国立场不同,这个暂时是不可能解决的,如何妥善处理,是摆在中日两国面前的共同课题。
中国需注意日本民意变化
主持人:中日关系迅速转暖,特别是日方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中方进行接触。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江永:这是两国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外贸市场,同时日本经济也需要回升,如果由于领土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两国关系全面恶化,实际上对日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情况对中国也是不利的,但是相对而言,日本受到的压力更大。目前日本的经济状况一直低迷不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它的外贸主要不是销往美国和欧洲,而是销往中国和亚洲。围绕钓鱼岛这样一个无人岛,对中国采取这种过激的做法、导致两国关系的倒退与恶化,显然不符合日本的现实利益。
主持人;在这次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日本政府显得相当被动,从日本政府的角度来看,在经过这次事件后,它在今后处理中日关系时,会不会在手法和策略上发生一些改变?
刘江永:我想,日本在这个问题上碰了钉子以后,今后它会在三个方面做一些调整:第一它会继续跟中国保持总体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在这个前提下,它将加强和美国的军事同盟与合作,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岛屿上,加强日本自卫队的力量,也就是在实际的控制上加大力度。另一方面,有可能在国际上继续宣扬日本的主张,做更多的公共外交,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从日本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撞船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日本对中国民意的变化,这是中方值得注意的。毕竟日本是在自己的舆论天地中,领土问题是有一个民族认同的,他们站在特定的立场上,就会出现对中国感情的游离,或者不信任感的加强。日本的公众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的话,就可能支持有对华强硬立场的人入选国会议员、在日本取得政权,这对中日两国未来的关系,还会埋下隐患。
主持人:好,感谢刘江永。看来,经过这次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本政府在今后处理中日关系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仅是策略上更加隐蔽和讲究技巧,而不是原则立场的变化,甚至从民意的角度来说,可能还会更强硬,中日关系的根本性障碍仍然没有消除,对此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