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官方称当地民间资本热钱化系媒体炒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4日08:00  中国青年报

  “乌鸦嘴”为温州经济示警

  本报记者 李剑平

  近日,安徽省巢湖市一支招商队造访温州。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接待对方。请巢湖市招商队填写“产业转移对接单”等相关资料后,周德文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该协会一年需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招商队伍1000多批次。温州企业被一批批招商过去,当地产业会不会空心化?

  这也是周德文担心的。据他介绍,温州工业用地价格已经涨至200万元/亩的高位,而中西部一些城市则推出了“零地价”招商政策,令一部分温州企业家跃跃欲试。以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产品为例,鼎盛时期,生产企业达500多家,现在只剩下百余家,而且,有一部分企业家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周德文说:“温州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青黄不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走向衰落。”其判断的理由,首先是温州服装、眼镜、皮鞋等传统轻工产品的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基本处于同质化竞争。有的企业8条生产线,只有一条在运转。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至少需要四五年。这几年,如果缺乏新兴支柱产业支撑,很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其次,中西部地区针对温州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越来越大。现在,温州人已在全国各地投资建立3.5万家工厂,累计投资额达3000亿元,每年还在以大约1000家企业的数量增长。

  第三,温州既不产油、又不出煤,缺乏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企业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供给的重任全部压在交通运输线路上,企业生产成本较高。

  作为一位专门研究温州经济的当地学者,周德文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与深圳、苏州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30年过去了,深圳、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分强劲,温州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进入浙江省的“前三强”都有困难。

  温州传统产业发展一直延续的是低成本模式。企业创业初期,可以凭借五元、十元一件的衬衫,二三十元一套的西服,薄利多销。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果仍沿袭低端、依靠量的扩张的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周德文说,早在2007年,他就不断地给温州决策层提出预警。有的政府部门的官员说他是“乌鸦嘴”,没有与市政府保持一致。

  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说,国际金融危机后,温州企业外迁、民资外流加剧,一些本地产业确实存在“空心化”迹象。现在企业仅凭微薄利润很难做强、做大,一些企业便把重心转移到房地产、矿产等领域。

  温州平安易居房产营销有限公司业务人员介绍,去年以来,温州企业厂房出售、出租的数量明显增多。这种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温州制造业萎缩的危机。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相关负责人透露,银行对工业信贷规模增长明显,但是难见工业相关指标同比大幅提升。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浙江资本追求暴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在产业创新中的投入,当地经济发展动力出现衰竭迹象。

  “过去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现在已经慢人半步,快要落伍了,唯有奋起直追。”周德文说,温州人期望当地决策层改变以往模糊的城市定位,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带领与团结全市力量,坚定不移地朝着科学发展的目标前进。

  本报温州10月13日电

  温州“民间资本热钱化”是不是炒作

  本报记者 李剑平

  “温州‘民间资本热钱化’,只是媒体的一种炒作。”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哪里有逐利机会,资本就会往哪里流。这是资本流动的规律,全世界都一样。”

  他说,不管官方与金融机构是否承认,温州民间资本都在地下流动,高息借贷,生息增值。“不能一提民间资本,就视为洪水猛兽。关键是创新制度与机制,把它们引导到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中来”。

  温州市政府办公室一位处长透露,一个手头只有千万元资金的温州人,就敢去投资一两亿元的项目。在温州,只怕没有项目,不怕筹不到资金。“温州人像索罗斯一样颇具投资天赋,甚至连毛细血管中都充满着投资基因。”

  据张震宇介绍,温州中小企业投资增长的50%~60%来自于民间资本,银行贷款只占30%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提供的监测数据表明,2010年6月,温州民间借贷规模达800亿元,占当地银行5050亿元贷款规模的16%。早在2001年年末,全市进行过一次民间借贷规模测算,当时是300亿元至350亿元。8年半,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增长了1.5倍。

  据统计,到2010年8月末,温州金融机构存款达5887.41亿元。有媒体估算,温州民间资本能拿出来炒作的资金到底有多少?张震宇表示,数字多少不重要,也没有实际意义,关键是怎么引导好、规范好它的流动和发展。

  温州民间资本大部分投资在矿产、房地产等实体经济领域。为什么外界感觉有那么多温州民间资本在游动?主要是温州民间资本每年以14%~20%的速度增值,这部分资金在缺少投资出路的时候,难免会在市场上流进流出。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认为,“不能一提民间资本就打击,不能把所有的集资都归纳为非法集资。”

  温州正尝试用政府引导资金来撬动民间资本。比如,拥有5亿元资金规模的温州人股权私募基金,10%是政府引导资金,90%来自民间资本。除此之外,温州金融机构吸引20多亿元民间资本;小额贷款公司聚集了50多亿元民间资本,村镇银行吸纳了3亿元民间资本。

  张震宇介绍,在温州农村地区,除银监部门审批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外,温州市金融办拟试点乡镇范围内社员封闭的资金流动组织,引导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国家金融监管体系,而不是继续在监管体系之外游动,无节制地搞一些非法集资、生息吃利差。

  本报温州10月13日电

  温州发布企业家信心指数

  本报记者 李剑平

  “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98.09,到今年第二季度的133.32。”温州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温州企业家信心指数报告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连续6个季度上升,并进入“较为景气”区域运行。其中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上升较快。

  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一个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温州商人的信心“晴雨表”。温州市统计局徐俊处长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从去年二季度到今年二季度,温州生产经营状况偏好的企业由26.1%上升到41.6%,生产经营偏差的企业则由17.9%下降至9.4%。

  与此同时,温州市统计局还发布了一张更大的经济发展“晴雨表”,即温州市2010年1月至8月主要统计指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03.25亿元,同比增长29%。重工业总产值1775.11亿元,同比增长30.2%;工业性投资149.63亿元,同比增长32.2%;出口总额92.38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90.54亿元,同比增长17.7%。

  温州市经贸委副主任游聚森说:“从这些统计数据来分析,外界报道温州‘产业空心化’没有多少依据。”

  游聚森介绍,温州产业发展总体比较健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全市还制定了服装、汽摩配、鞋革、泵阀、模具、工业电器等产业的转型发展与培育方案,共236个项目,投资350亿元。实施后将对温州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

  温州市经贸委经济运行综合处处长李雄伟对本报记者说,企业家的信心指数不会平白无故地持续上升。现在企业订单普遍较多,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

  据温州市统计局对温州千家企业订单的监测,8月全市企业订单同比增长12.4%;1月至8月,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7.80亿元,增长55.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774.70亿元,增长27.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8.7%。

  本报温州10月13日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