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老干部称陶校兴被调查与土地有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5日01:46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楼市高调调控之时,上海土地管理系统“再下一马”。

  10月14日傍晚,新华社发布简短消息称,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长陶校兴因涉嫌违纪接受上海纪检部门调查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陶目前处于被“双规”阶段,自10月11日被约谈之后再未回到本职岗位。关于其被调查一事,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房管局)内部曾于本周二向处级以上人员进行通报,但未通报具体涉案原因。

  陶校兴现年59岁,现职为上海房管局党组成员、第一副局长。据房管局内部人士介绍,其在职十年,长期分管土地。2008年殷案结束后不久,上海市房地局的土地主管职能被划拨至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上海市规土局”),陶校兴则改为“分管行政法规和人事”。

  在上海房地系统内部人士看来,陶校兴此次落马颇有“晚节不保”的味道。据该局一位退休不久的老干部透露,陶校兴是局里颇为资深的老领导,“根据局里的相关规定,明年他就应该退休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出事。”

  上海市房管局至今并未对此事有正面回应,大部分官员表示“正在出差”或者“不清楚”。但一名曾在上海市土地管理系统任职多年的老干部直指“问题应出在土地上面”。

  目前对其落马原因多有猜测,一种说法是其利用闲置土地的审批定夺大权牟利,一种指向其亲属在某区的地产开发项目,还有说法与曾经落马且业务上多有交集的朱文锦、殷国元案有关。

  但在部分圈内人士看来,当年殷国元和朱文锦相继落马,作为前者的继任和后者的分管领导,陶校兴能够顺利过关,而今又被调查,其中的复杂原因,着实令人迷惑。

  截至目前,亦有与陶级别相当的土地系统官员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陶案或不止于陶。

  陶校兴的土地权力史

  “以房地系统的角度看,陶校兴是房地局的‘外来和尚’”,一位熟悉陶校兴的上海房管局内部人士说。在就职上海市房地局副局长前,陶校兴曾官至上海市松江县县长,副局级,进入房地局有些偶然。

  2000年左右,松江撤县建区,时任县长的陶校兴照理应顺势成为区长(正局级),但根据上海官员升级的规定,副局级升为正局级至少需要任期满4年,当时陶任县长仅两三年时间,未能满足条件。

  2000年7月,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与上海市地质矿产局合并,组建成立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陶被平级调任继续担任副局级干部,一直至今。这次平调,成为陶校兴官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同年出任上海房地局副局长的殷国元,早在1995年就担任原上海房屋土地局管理局的副局长,是一位房地局“老人”。

  陶校兴这位“外来和尚”很快融入房地系统。2002年分管土地的殷国元因一些原因被转为分管拆迁,陶校兴接任殷开始分管土地工作,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处,成为原土地利用处处长朱文锦的直接上级。

  至此,殷-陶-朱构成了上海土地系统的三个关键节点。2007年殷国元案时,上海市政府房地系统的一位人士曾向本报记者透露,纪检部门在房地产领域反腐,就是要严查整个上海的“土地关系网”,顺藤摸瓜,严惩这些关系网上的“节点”机构及关键人物,打击各类权钱交易的“土地中介”行为,“殷国元受调查只是个开始。”

  与陶校兴有过接触的一些学者和地产商指出,其平日一贯为人行事低调。但是这位长期分管土地的副局级干部的权力却不小。

  “虽然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决议程序,但是作为分管土地的领导权力巨大,例如土地批租,批给谁,领导自然可以拍板”。一位房地局内部人士承认,房地局在土地出让、对闲置土地处理(如哪些收回,哪些延期开发)、容积率改变等各个环节都具有巨大话语权。

  陶校兴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今年8月19日。彼时上海市房管局举办保密教育专题讲座,由副局长陶校兴主持。此前8月8日至14日,陶校兴还曾率队赴阿克苏慰问房地系统的援疆干部。

  纵容官办公司囤地?

  在房价飞涨的过去十年,开发商囤地成风,导致土地稀缺,一直被认为是拉高房价的肇因之一。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上海历年已经批租出去,却闲置在开发商手上的土地超过6000公顷。

  按1.5的容积率,6000公顷土地就是9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上海3年房地产供应量的总和还要多。

  这些沉睡的土地随着上海地价的飞涨而价值百倍。究其原因,不仅是开发商的责任,相关官员也难辞其咎。

  时任上海房地局副局长的陶校兴表态称,上海还将加大对剩余1000公顷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并指出已消化的2100公顷土地将成为工业用地和“两个1000万”的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商品房用地,主要由外围区县消化。

  但在这“消化”过程中,就有自称房地局老干部者举报称,上海市房地局和各级政府办了多家房地产公司,囤积大量土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中心城区,有的土地超过十年还没开发,人为制造土地供给瓶颈,以此哄抬房价谋取暴利。

  “从表面上看,土地利用处只是土地交易的登记备案机构,权限并不大。”房管局一内部人士表示,“但是具体到每个地块,土地利用处有很大的腾挪空间,是同意其继续延期开发还是在经济上处罚,甚至收回使用权,都是他们决定。”

  但是,该政策中的缺口——即“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土地受让者可以申请延长开发建设时间”给了开发商很多回旋余地。

  再掀彻查风暴

  在2006年末至2008年的上海市土地管理系统的彻查风暴中,官员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寻租链条被揭开,土地审批权过于集中、土地审批制度不健全的矛盾暴露在阳光之下。

  2007年掀起的土地彻查风暴始于原上海市房地局土地利用处处长朱文锦。社保案爆发后,因被有关部门发现暗自转移名下巨额财产,其是2007年掀起的上海土地反腐风暴中倒下的第一个“土地爷”,也是第一个开庭受审者。

  当时,朱文锦受贿案情主要涉及违规审批操作,收受多家上海房地产开发商的多项贿赂,包括房产、礼品、现金等,折合人民币总计400余万元。

  由于朱与某位上海市主要领导是亲戚关系,曾被业内称为“上海第一处”。而陶校兴恰是朱文锦的直接上级。

  2008年1月,上海市房地局至少有5名官员接受了司法调查,当时有3人被取保候审,两名处级干部处于羁押审查状态,而且被查官员均与土地招投标中的权钱交易有关。

  不过,最终2008年8月这场风暴以殷国元被宣判死缓收尾,也并未有其他官员被公开调查或问责,“当时没有一锅端,主要就是查处了殷国元,虽然有处级干部进去了,后来又保释了,最后有的退休了,有的还照样转到土地协会去了”。

  房、地分家终于告一段落,同时也开启了上海房地产管理的全新时代。

  但时隔两年,陶依然落马。“当时殷案爆发的时候,可能陶当时还没有被暴露出来吧,陶的职位很高,知道的事情也很多,不排除会牵连出其他的人和事情来,或许会引发更大的彻查风暴”,有地产商猜测说。

  然而,在中央对楼市严密调控的风口浪尖之际,其下马意味深长。国土资源部上海督察局一名官员表示,“此事与国土部门没有任何关系”。上海市房管局内部人士亦透露,对其进行调查的是上海市的纪检部门,且调查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官商两吃:“土地爷”的隐秘权力

  炙手可热了六年、低调了两年,陶校兴终未能独善其身。

  一位身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地产商对本报记者透露,在9月份上海房管局与上海人大的一场会议中,还见过陶出席,但发言不多。

  2008年后,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新一轮跌宕起伏,2009年房价陡升,上海在2009年也列出了保障房的目标,三年内建设70万套保障房,此成为上海老百姓及媒体关注的政府事程,多半时候,上海房管局对外展现的形象,主要与住房保障相关。

  尽管贵为房管局第一副局长,但远离土地市场的陶在房管局两年多来,主要负责政策法规、行政复议、教育、后勤等管理工作。故而也给外界造成低调行事之印象。

  上海社科院一位经常与上海房管局打交道的学者告诉本报记者,“陶在房地局和房管局做了十多年的副局长,陶到房管局就相对低调,不常出面,其被调查,很有可能是前几年上海土地系统一些窝案事态的后续延伸,“他当年在房地局时候,权力相当大。”

  “上海土地资源紧张,近两年上海加强了对土地管理,相对于其他省市做得不错,所以陶被调查,新发案件的可能性不大。”国土督察系统人士告诉记者,可能是其之前担任房地局副局长,掌管上海土地大权时一些案件事态的延续。

  有消息显示,陶事发,可能牵涉上海徐家汇一高端住宅帝景苑的开发。作为朱文锦的顶头上司陶校兴一度被认为也牵涉其中。但朱案案发至今已经四年了。此番陶落马,若由帝景苑项目牵扯出来,则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2003年之后,上海曾陆续在推动土地出让程序的规范化,陶也参与了这一进程,包括上海房地局终止了土地协议出让这一模式。2005年,陶公开表示,上海将继续停止别墅项目供地,控制高档商品房项目供地。

  但此后上海豪宅土地仍被大规模持续开发。

  以当时所处之职位和权力,陶不仅在地产商中炙手可热,在区县一级政府中也是被奉为上宾,非极力讨好不可。所谓官商都极吃得开。

  上海一区县房管局内部人士对本报透露,2008年之前,许多区县主要领导均需与陶保持好关系,上海每年建设用地土地指标分配,均通过其手中发配。

  由于国家为保护农地及耕地,每年国土部下发地方一定农转用等土地指标,其为地方政府每年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也是地方政府领导人极为关注并极力争取的指标数目。

  本报从上海规土局可查证的数据看,2005年以来,国土部下达上海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4500-5000公顷左右,其中一部分留用市级及国家在上海的大项目,每年,约有半数的土地指标下派给区县利用。

  拥有这一发配权力的陶校兴,即为上海区县领导人及大项目负责人亟须敬奉的“土地爷”。而当时,陶对外也相当高调。

  一次金山区区委书记跟他说土地没啦,陶当即对他说,你们有很多存量土地啊,“撤掉批文的集中到工业区的土地就有400公顷,一个区啊,400公顷什么概念。”

  或为了应付各区县对土地指标的争夺,原本是“外来和尚”的陶校兴,对上海各区县的土地指标之存量相当熟稔。

  2005年,对于上海约有3600公顷闲置土地,在通过外围的2000多公顷由各个区县处理掉之后,陶采取了另外两个手段管控土地指标,一个是通过控增量逼存量,另一个实行“批项目、核土地”的制度。

  “区县已有存量的,我就不给你了,否则你存量又放着,新的又要,那我哪有这么多土地,所以对不起,你把存量的先消化掉,再来找我争取指标吧。”其言其行,可见陶其时之炙手可热。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陶校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