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十二五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可借鉴国外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7日13:1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 特稿:探寻全球主要经济体转变发展方式之路

  新华社记者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2010年非同寻常,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十二五”即将开启。接下来又一个五年中,中国经济将面临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挑战。

  环顾全球,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到欧洲经济巨擘德国,从中国近邻日本到远在南美洲的巴西,这些国家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都曾面临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温美国、德国、日本和巴西的经济发展史,也可以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一定借鉴。

  创新引领发展

  翻开世界近代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往往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变其原有的发展方式,进而“开时代之先河”,由落后走向领先。

  18世纪60年代,英国凭借蒸汽机的应用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以电气设备、内燃机和飞机等发明和应用为先导,主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获得重大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借助资本市场创新和全球化,掌控世界经济新制高点,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据美国商务部负责知识产权的官员戴维·卡波斯介绍,美国一直将科学及技术创新视为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美国产业新技术和产品服务的诞生都离不开科研创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从1990年到2007年,创新产业的工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以制造业立国的德国,也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制造业迅速崛起,并以其技术精湛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迅速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制造”的响亮名声。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德国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出口在规模上一度长期位居世界第一。

  毫无疑问,中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也必须同样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转型化危为机

  1945年德国战败后,进入柏林的一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柏林:“柏林什么也没有剩下。没有住宅,没有商店,没有运输,没有政府建筑物。柏林仅仅是一个碎砖破瓦堆积如山的地理位置。”而今,德国已重返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从残破到中兴,从危机到生机,战后德国的“华丽”转身之路印证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中国古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反思战争教训的同时重建家园。有识之士认为,传统的英美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模式,不能解决德国战后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同选择。随后,政府以货币改革为先导,将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通盘考虑,开始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塑和转型。

  事实证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使德国远离战争、实现长治久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联邦德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时期,西德经济先后超过法国和英国。这一模式也为国家统一后的经济平稳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历程,因势利导推动产业调整功不可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期,也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期。

  随着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日本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发达国家于1985年签署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在此背景下,日本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转移生产基地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在节能环保、汽车和家电等领域的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同样包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机遇,而历史上德国和日本在转型中化危为机的经验值得参考。

  促进包容增长

  所谓包容性增长,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其核心要义是消除贫困者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将追求公平与公正作为一大宗旨。在完成从战争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型中,德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分配制度上通过政府干预以更好地克服收入和权力分配上的不公平。

  二战后,德国对战前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等进行广泛改革,联邦议院颁布一系列法律和法令。据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20多年间,德国在社会保障方面颁布的法律就有10多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促进了劳动力质量提高,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安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德国推动社会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创举,就是在整个社会制度层面实现企业劳方和资方共同治理。政府赋予职工参与企业某些决策的权利,还鼓励职工持有本企业股份。作为企业主要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其成员也由人数相当的劳资双方代表共同组成。

  在巴西,劳工党政府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穷人的经济政策,比如“零饥饿”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巴西专门成立社会发展与反饥饿部,负责实施家庭救助金计划,给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并向所有贫困人口提供食品。

  2009年社会发展与反饥饿部预算达到创纪录的120亿美元。巴西劳动和社会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08年,巴西有近3000万人脱贫,贫困率从33.2%降至22.9%。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历史经验看,包容性增长对于社会和谐以及长治久安十分重要,而对于这一点,中国已有充分认识。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中旬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国民幸福,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在此方面,中国可以借鉴世界,世界也可以借鉴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中,中国和世界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执笔记者刘云非,参与记者陈威华、赵焱、朱诸、刘浩远、郇公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十二五规划 期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