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圆明园周边整治有望先拆西苑早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05:04  京华时报
圆明园周边整治有望先拆西苑早市
  在圆明园“大宫门”旧址南侧的“西苑早市”已经成为有规模的批发市场。本报记者王海欣摄

  万园之园、一片废墟、国耻之地、遗址公园……圆明园身份多重,广引关注之外,亦带来沉重和羁绊。让圆明园成为什么?学界争论不休。 

  直到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出炉,确定圆明园将建成遗址公园,遗址及遗址范围外规划绿地内所有居民点、单位应迁出,山形水系、植物配置、不超过10%的古建要恢复。 

  十年已过,多个单位依然占据遗址规划用地,复建哪些古建尚未明了。《规划》落地艰难。原因何在?圆明园前景何在?

  西苑早市拆迁传闻

  “听说早市要拆了,是不是得早点儿把摊位转让出去?”商贩徐丽清(化名)跟邻近摊位的人商议。 

  对方很不屑地说,“年年说要拆,年年也没动静啊。这回说拆,也没动真格啊。墙上画圈了(指画出“拆”)再说吧”。 

  “等到那时候,还有哪个傻子愿意接手?你转给谁?”徐丽清反问对方。 

  10月8日下午,西苑早市的客人少了,卖杂粮的徐丽清本想跟人讨个主意,却遇到“不着调儿的”。 

  这个占地万余平方米的市场坐落在圆明园西南角,正对着原圆明园大宫门和正大光明殿。因为占地属于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用地,腾退拆迁绝非空穴来风。 

  市场管理处负责人邢玉来承认这里是圆明园规划用地,但“究竟什么时候用,还不清楚呢!”言语间,颇有给徐丽清等商户打气的意思。

  事实上,在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用地上的何止西苑早市? 

  101中学、达园宾馆、西静园公墓、民政局园艺场、厢白旗社区、水墨社区等等,都在规划用地上。信心坚定的商户认为,这些都没动,难道就要动西苑早市? 

  规划十年进展缓慢 

  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用地的明确源自十年前的一个规划。 

  世纪之交,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成一座完整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为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草案)。2000年8月,市政府办公会议通过了这个规划,国家文物局也回函“原则同意”。 

  《规划》坚持“整体保护、科学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针,决定恢复全园的山形水系及植物配置,保持大部分遗址被毁面貌,必要的建筑物恢复限定在1/10以内。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用地面积458.98公顷,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占352.13公顷,其余为三园外规划绿地。 

  《规划》特别强调,为保持圆明园遗址范围的完整性,必须将园内住户、14个驻园单位尽快搬迁。 

  《规划》出台后不久,北京市政府3.3亿文物抢险修缮工作将圆明园遗址保护列为重点项目,先后投入2000万元对圆明园大宫门以及九州清晏等40处景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到2003年,圆明园遗址未修缮的围墙全部修完,使圆明园围墙基本围合。圆明园40景,初步整修18景。去年,圆明园二宫门复建完成。 

  然而,还有紫碧山房、三潭印月、同乐园等多处遗址未得到初步整修。十年已过,遗址的规划用地仍然被很多单位占着。 

  西苑早市正是处在遗址公园规划绿地的西南部。《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复建圆明园大宫门。

  因为地处大宫门原址正前方,要复建大宫门,必须打通西苑早市。 

  熟悉《规划》的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规划师刘巍认为,因为复建大宫门的需要,改造西苑早市是当前矛盾的突破口。

  现实羁绊搬迁很难 

  去年5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命,制定“圆明园周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这是对2000年《规划》在操作层面的细化。 

  “方案”提出,近期要实施的首要项目就是西苑早市改造。 

  刘巍说,西苑早市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当时只是卖卖菜。如今,这里有800多摊位,是海淀区最大的早市之一。 

  刘巍介绍西苑早市改造的内容为:拆除地面违章建筑,在地下建商场超市,保证零售功能。改造后,对大宫门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准备复建。由此,可有两条道路经大宫门进入圆明园遗址公园内。 

  “方案”列出的近期实施任务还有:华都集团及职工宿舍搬迁、厢白旗社区回迁安置、水磨社区回迁安置等。基于现实情况考虑,保留101中学、达园宾馆、西静园公墓、民政局园艺场。 

  刘巍坦言,实施很难。 

  西苑早市管理处负责人邢玉来对于在地下建超市商场的建议,觉得不靠谱,他认为这跟现在的业态差别太大,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西苑早市属西苑村村办企业。全村300多人,有百余人在此工作,其余很多人的收入也跟市场息息相关。 

  拆迁就牵扯到资金,不然怎么安置?邢玉来因此认为,拆迁不会很快到来。 

  继而,他又哀叹,必拆无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刘巍说,建议近期以西苑早市改造为突破口,因为不涉及人口拆迁,难度要小一些。但因为涉及诸多村民的利益、商户的利益,也难轻易成功。2000年《规划》就明确了这些地方要搬迁,之所以落实不了,也是因为这些现实原因的阻碍。 

  此外,方案建议华都集团搬迁,“这需要跟企业协商”;建议对水磨社区回迁改造,但“拆迁改造用地和费用没法儿落实”。 

  修不修学界存争论 

  另一个让《规划》难以落实的原因是,学界对圆明园遗址要成为什么样仍存有争议。 

  1980年10月18日,以宋庆龄为首的1583人联名发出《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反对声随即响起,当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读者来信《研究探讨无妨,整修大可不必》。圆明园复建争辩就此拉开帷幕。 

  最初,反对派的理由是国力尚不雄厚,修复圆明园耗资过大。此后,反对派再从文化、美学的角度指出,圆明园最可贵的就是它的一片废墟。著名西方文学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叶廷芳教授在多个场合指出——废墟也是一种美。“废墟派”由此得名。 

  与之对应,由清史专家和圆明园专业研究者组成的“整修派”认为,部分地重现这座万园之园的胜景,比断壁残垣的遗址更能体现圆明园的价值。他们一致的观点是,应该复原园内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 

  两派论战20年,直到2000年《规划》出台,确定修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和不超过10%的古建为“近期实施方案”。 

  但在《规划》出台后,环保主义者异军突起,提出要保护圆明园业已形成的生态,并希望改变《规划》的内容。 

  他们的意见很快传到国家文物局。2003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一次会议上反思说——原来认为的恢复园内山形水系,到底是对遗址的摧残还是保护? 

  2005年,圆明园发生“防渗膜风波”。此后,圆明园整修工程同时需要注意生态保护的观点,取得压倒性优势。 

  圆明园学会理事王道成说,“防渗膜风波”对贯彻《规划》影响很大,意味着恢复山形水系更难进行。风波过后,圆明园内所有工程全部停工,复建大宫门更少有提及,腾退占地单位也仅停留于传闻了。 

  实施方案等待批复 

  对于让圆明园遗址规划用地回归圆明园,圆明园管理处是乐见其成的。但这个归属海淀区政府管理的单位,显然无力协调诸多单位。 

  王道成认为,《规划》既已做出,就应该落实,落实的关键是加强领导。建议由中央领导牵头,统一协调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建设事宜。 

  刘巍说,“方案”已到市规委报审,市规委将组织文物、园林等部门会审,还要邀请专家论证。目前,论证还没开始,能否获批尚需等待。 

  圆明园的正宫门称为大宫门。当年清帝从御园往返宫内,或去西陵、南苑时,主要由大宫门出入。皇帝处理政务的前朝区就设在大宫门内,所以大宫门是各座园门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如西苑早市改造完成、大宫门复建开放,游客将更便利地进入九州景区。 

  刘巍说,圆明园是古典精华所在,恢复大宫门值得一做。但要社会各界认可,很难排个时间表,“也许30年后,还无法实施”。

  网络支持京华网新浪网A04-A06版采写本报记者易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圆明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