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公报要点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本报讯(记者陈海玲)昨天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公报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亮点一:合理调整收入分配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解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之前以物质财富的创造为首要追求目标的发展模式也是不可取的。可以这么说,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应该从之前的以物为本转入以人为本,让所有的人享受到财富创造、社会发展的成果。
十二五规划编制、发展指标设计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胡鞍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和十一五规划相比,这次指标设计首先是以公共服务指标为主、经济指标为辅,反映了政府职能的重大变化和转型。 其次是以约束性指标为主,预期性指标为辅,反映了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责任。十二五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弱化经济增长指标,从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转变为以人类发展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例如,以人类发展指数(HDI)替代人均GDP作为十二五规划核心指标。
亮点二:
坚持扩大内需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解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向,由外需依赖型转向消费内需依赖型。与此相关的是要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节能减排,加快新兴产业、社保医保的发展等。能带动国内消费发展的关键是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现在大家关心的是收入分配具体怎么分,能做到什么程度。十二五规划中如果对此有一些具体的指标才能对各方有较强的约束力,比如说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率要一致;消费金额占GDP的比例。
亮点三:发展新能源新科技
全会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解读
中国的上一个五年规划誓言要在5年内将能源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削减20%。实践证明这个目标颇有难度。尽管如此,下一个五年规划预计仍将继续制定能效目标,并增加一个碳排放强度目标。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十二五规划期间,新能源的应用将拉动整个交通运输、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将带动房地产业和设备制造业全行业的改造,生物科技的发展则对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医药业影响深远,以低碳化为主题的环保产业将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数字中国”的进步使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效率显著提高,工业设计和创意能力的提升将使制造业走在前面。
亮点四:
推进综合性改革
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广州分行行长总助庞聘婷对本报记者表示,之前单一的经济改革已不能够激发更大的新生产力,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就要进入经济改革、社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全面、综合性的改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