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播绿心灵荒漠的道德之光 袁辽荣成长轨迹追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0日00:00  东北新闻网

  播绿心灵荒漠的道德之光

  ——大连疗养院215临床部心理二科护士长袁辽荣成长轨迹追源

  2010年初夏,满街的槐花香将滨城大连渲染得分外美丽,在这片美丽中有一缕清香悄然沁人心脾,滋养着人们的灵魂。

  她像一盏提灯,23年坚守在心理护理特殊岗位上,播撒了心理患者最需要的烛光和大爱。她就是的大连疗养院215临床部心理二科护士长袁辽荣。此刻,她的名字传遍白山黑水、大江南北,一股股感动的潮水向这里涌来……

  记者随着一股股感动的潮水来到了这里,追寻着这缕清香的源头--追寻那比大地更广阔比海洋更广阔比天空更广阔的那片心灵净土。

  是什么浇灌着袁辽荣的这片心灵净土?

  选择与坚守——

  “学会热爱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因为热爱,我所以坚守。”

  22年前,医生孟斌分到心理科不久后,发现一个难解的“迷”:护士袁辽荣长得最漂亮,整天工作最愉快,他感到不可思议。一次值班时,他好奇地问她:条件这么差,整天面对这么多心理疾患,还有危险,你是怎么想的,你不担心在这里工作找不到对象吗?

  思想转了好几个弯!袁辽荣笑了。从当时青春少女的笑一直到今天她人至中年,她还在笑着。

  现在心理二科的护士和病号都说,病房里大家看到最多的就是护士长的笑,她的笑是全天候的。然而这笑又凝聚怎样的付出呢?

  

播绿心灵荒漠的道德之光袁辽荣成长轨迹追源

  心理科患者实行“零陪护”,不象别的科室,患者所有吃喝拉撒睡由家属负责,在这里全部由护士负责。既受累,又劳心。这是她们的体会。

  护士挨了病号的打,却受到了科主任表扬。因为是第一次,袁辽荣印象太深了。那天下午,她给一位姓李的病人打针,针管刚拿出来,病人突然给了她一记重重的耳光,毫无防备的袁辽荣被打得两眼冒金星,长这么大父母都不从动过她一个指头,委屈的袁辽荣端起盘子怒气冲冲撞开了主任的门。

  主任先是一怔,继而笑了。他不动声色撸起胳膊,一道清晰伤疤赫然映入袁辽荣的眼帘。她一下明白了许多。

  服务对象是心理疾患、这是特殊环境的考验。第一次,第二次……,在袁辽荣之前,在袁辽荣之后,有多少被“打”怕的、被“打”走的?但她没走。花样年华的袁辽荣揣着矛盾、不安,在适应中工作着,工作相继受到了病人家属和护士长的表扬。当她护理的第一个病人出院时向她鞠躬的那一刻,袁辽荣感到自己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令她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更大的考验发生了。一次上夜班11点查房时,一病人象去厕所却走到她跟前突然捧住她亲了一下,她使劲挣脱,蒙了,等回过神来,赶快跑到水池边使劲洗脸,洗嘴,眼泪哗哗地淌。

  刻骨铭心,又难以启齿。这“事件”对还没有谈恋爱的袁辽荣打击可想而知。这回袁辽荣真的不想干了。当一个人郑重做出人生的选择时,心情是平静的,思想是理智的。这是袁辽荣脑海重现了一个抹不去的画面:她想起了楼上心理科护理员齐善华。这个女兵在拉两病号打架时手被咬下一块肉,鲜血直流,但这时她首先问到的是“病人怎么样”。

  早在军医学校学习时,袁辽荣就在一本杂志封底看到了齐善华的大幅照片,她羡慕不已,当时就立志“做典型那样的人”。凑巧的是,她后来与齐善华又工作了一起。楼上楼下,别人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心理科是先进典型成长的沃土。不仅出了“全军先进护理代表”、军区“模范卫生员”齐善华,还涌现出九大代表吕秀兰、“卫勤管理代表”杨淑勤、累倒在护理岗位上的赵惠芬。生性要强的袁辽荣感到工作在这个典型辈出的群体,不能抹黑,不能装熊。

  

播绿心灵荒漠的道德之光袁辽荣成长轨迹追源

  脑海仍在不停闪着难忘的画面:那是家属焦虑、无奈和渴望的目光,病号的信任和期盼的眼神。当家属含泪对她说“孩子交给你了”时,袁辽荣始终没有忘记这一幕,她内心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动特别大。

  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选择离开有充足理由,但她没有离开,没有放弃。袁辽荣考虑了很多,但我们可以看出,她思维的基点唯独不是以她自己为中心。一股工作激情又重新在她胸中点燃。

  选择需要理智,更需要勇气。选择心理科这个特殊护理岗位,意味着要忍受无端的指责、漫骂甚至侮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而这,正是袁辽荣对南丁格尔精神内涵的深刻领悟:勇气和献身。

  面对病人茫然、呆滞和痛苦的表情,面对“投入十分情,患者不领一分情”尴尬,面对着自己仍将受到无法预测的身心伤害,袁辽荣选择了坚守。

  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了精神层面的认识,便会自觉焕发一种热情。很快,袁辽荣学会了与患者“共情”,这是医学上倡导的与心理疾患沟通的最佳渠道,患者在她眼中由可怕、可恨转变到了可爱。

  晚上回到家,孩子先看妈妈的脸,她看到的是妈妈的“笑”脸,孩子放心了,可细心的婆婆有所察觉,那笑脸背后分明隐忍得是难言的委屈。

  2003年,袁辽荣做了6年护士长取得了突出成绩后,院领导有意将她调入机关,却被她婉拒了,她说“患者离不开我,科里更需要我”。

  烛光燃烧了23年。从她身边调走的人都感叹:“脱离苦海了”。不少好心人劝袁辽荣:你还干个什么劲?她笑笑,依然象颗螺丝钉一样铆在那里。

  但袁辽荣唯独没想到,她竟然影响了很多人。

  当年的同事、现任特诊科主任孟斌说,袁辽荣的思想行为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的,既然选择了就要勇敢面对。从她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职责。己成为护士长的姬素丽说袁护士长的言行一直是她进步的源泉。

  理想信念的深度决定人生攀登的高度。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做成什么样的事。

  走进心理科,有人只呆3分钟,可能都会感到压抑。一位女记者带着好奇走进了心理二科的三道铁门,一看到病人形形色色茫然各异的神态,吓得立马后退,边拍胸口边退出来。

  岗位需要超常付出,选择意味着甘愿奉献,袁辽荣没有说什么,她知道自己的使命,青春和热血洒在了这个特殊环境中,在这里默默地献身使命。

  [主人公心语]一看到患者那种迷茫的眼神、那种无助,那种期待,我就觉得患者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患者。如果都走了,谁干?对年轻人来说,无论将来干什么,现在都要把手头的工作干好,才能更好地面对将来的工作。心理科护士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稍有疏忽就可能失掉一条鲜活的生命。我觉得我就应该在这里。共4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